迟到的告别,或开场白
撰文 | 魏英杰
人到中年,失业是比较惨的一件事。
上有老,下有小,突然失去生活来源,其沮丧、焦虑,可想而知。
前两天,冰川思享号发了一篇白晶晶的文章《985硕士开摩的,财经记者流浪街头,留给失业中年的选择不多了》,谈到了这个问题。
文章是我编发的。不过,我对所涉新闻事件仍有一点小小的不同看法。
看报道说,开摩的的这位杜老师年收入40万,而那位财经记者,并没有迹象表明,他长期混迹于市井街头。
不忍心戳穿,这一切都是为了流量。
俩人都有抖音账号,也有高过普罗大众的生存能力。惨这个字,本来是不存在的。除非是为了“卖惨”。
只不过,这种更多像是行为艺术的表演背后,确实是现实社会的一种映像。35岁以上不容易找工作,中年再就业困难多多,这根本不需要什么证明。在每个人的周围,都能找到一两个这样的例子。
所以,这两件事情更像是以一种荒诞的方式,去演绎一个坚硬的社会现实。包括当事人,开抖音炮制事件攒流量,何尝不也是在逼仄空间中求生存的一种方式?
有些事,无须说穿。说多了,便会发现背后依然是泪。
中年失业挺惨,中年辞职又如何?
好像也好不到哪里去。区别在于,前者是被迫的,后者更多是主动的。前者需要信心的支撑,方能继续走下去,而后者需要的是勇气,方能有快刀斩乱麻的决心。
不过,中年辞职其实并不比失业好多少。
有人可能会认为,人到中年还辞职,那肯定是财务自由了,或者吃饱了撑的,年纪一大把还那么不靠谱。
实际上,还有一种辞职,叫不得不辞。一个人在一条路上走着走着,碰壁了,走进死胡同了。你还能往前走吗?直接撞墙上去?那不是傻嘛。
我的辞职,就属于这种情况。
但我不是真的走进死胡同,而是碰上了一堵无形的墙。
这堵墙,你看不到清晰的边界,也不知道它有多高,多厚。只是觉得,身在墙内,就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阻止着自己。
墙外未必自由,但墙内一定不自由。
当然,辞职之前不是没有犹豫,甚至还很纠结。
这把年纪,辞掉一份看着不错的、稳定的、而且与自己兴趣相契合的职业,在很多人看来肯定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收入减少,做事情的环境艰难,以及未来的不确定,也让这个决定充满风险。
这份职业,曾经就是我为之努力的梦想。
踏出大学校门后,我做过工厂销售员、广告业务员,开过小公司,当过酒吧老板,还在村委会待过。
曾有一次,经过报社发行站,心里升起一个念头:要么先去当一个报纸发行员,或许还有机会转岗做记者。
还好没去。不然中国多了一个送报纸的,少了一个写报纸文章的……
是的,我走了很多的路,读了很多的书,写了很多的字,才站在别人轻易可以站上去的起点。
我的人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低到尘埃的状态,所以更懂得这份职业得来不易。
这时候告别,除了现实考量,更多还有不舍。
2002年9月正式入职一家报社,2021年9月正式告别另一家报社,一晃19年过去了。
人生最好的时光,没有之一。
这份职业,我曾经为之兴奋,为之努力。如今,我却要给它画上一个句号。
这也是一场迟来的告别。
如果任由惯性推着向前,我很清楚地知道,未来可见的职业生涯会是什么样子。
继续从事这份工作,按照60岁退休的话,意味着我还需要干十几年这样的活。
今天跟昨天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区别,明天和今天做的事情也没什么区别。
单调,重复,没有新鲜感,更不具有挑战性,这种工作乏味到连自己都感到厌恶……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的内心本能地拒绝这样的活法。
如果只是养家糊口,这当然是很好的工作。如果想要生活稳定,这当然也是一个值得珍惜的工作。
但如果你还想追求点什么,这非但不切实际,甚至属于一种奢求。
这么说似乎对任职单位不公平。其实,这不是这份工作的错,更不是任职单位的问题。内心的不安分,依然骚动的灵魂,才是一切的源头。
我无法看着自己浑浑噩噩地工作十几年,等着退休养老。一想到这一点,我的内心就感到十分恐惧。
记得刚入职上一家单位的时候,我的履历中从来没有在一家单位待超过三年。而我身边同事的工龄,至少都是十年起步,有人已经在这家单位待了二三十年,大学一毕业就进单位了。
如果没有意外,他们会在一家单位待到退休,拿着丰厚的退休金,过着悠闲的日子。
当时我感到非常震惊。一个人一辈子只在一家单位工作过,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在这家单位工作了九年。迄今为止,这仍是我干得最长的一次。但到后来,虽然也没有什么不顺心的地方,我依然遏制不住换一个工作、换一种活法的冲动。
这一次也是如此,而且这种念头更加强烈。无论今后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我都不会后悔现在的选择。
因为,这就是我的选择。我早就想这么干了。
以上所说,是对关心我的朋友们的一个告白。
同时,这也是一个开场白。
辞职以后,除了运营冰川思享号,以及其他一些杂事外,我准备从零开始做一个公众号,就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魏言大义”。
这个公号相当于我的“自留地”,却也不是纯粹的个人记事。实际上,我是把它作为职业生涯的延续。
从2003年入职《东方早报》评论部到现在,我从事时事评论已有18年。这是我喜欢的一份职业,我也没打算改行。
对的。虽然辞职了,我干的仍然是老本行。作为新闻老兵,我只是转移了一个阵地。
我会在冰川或这个公号上,继续写一些评论文字。在这里写的,可能会更个人化、更直白一些。
我不喜欢装,不会为追求流量而故作高深,咋咋呼呼,我也不会为了迎合民粹而刻意地情绪化表达。
不装,不媚,不激,这是我追求的个人写作风格。
至于流量和变现,我现在并没有多想。
我和冰川思想库的朋友们,难得有的一个共识就是,我们不会为了流量而改变自己。哪怕冰川办不下去,我们也不会为此而去迎合什么。
这也是我做这个公号的底线和原则。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必须做什么。
一个人,不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时候又必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前者是明智,后者,有时候是愚蠢,有时候则需要勇气——虽千万人,吾往矣!
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