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些电影初看很暖心,再看是灾难

张是之 奥派经济学 2024-03-08
文 | 张是之
上大学那会看过一部电影,当时觉得很暖心很治愈,今天再看简直就是灾难。
主演是汤姆·汉克斯,导演是斯皮尔伯格,都是大腕,实力都在线,故事情节和叙述都可以,节奏也很舒服。
他们想传递的是人间的真情和温暖,只是一不留神却暴露出了那些以国家之名侵犯个体权利的恶法和规则。
电影源自现实,而现实可能更加荒诞。
电影《幸福终点站》的背景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汤姆·汉克斯饰演的维克多·纳沃斯基是一个东欧人,为了实现父亲的愿望,他只身前往美国纽约。
但是,当他在肯尼迪机场准备过关时却被拦下了。
1980年代末东欧剧变,因为他的国家也发生了政变,导致他成了一个没有国籍的人。
除非美国政府和他的国家重新建立外交关系,否则他就变成了一个“不被接受的人”。
你看,仅仅是因为他背后的国家发生了变故,维克多就成了一个不被接受的人,美国对他关闭,他不能进入纽约,虽然只有一道门的距离。
当年看没觉得有什么,但今天看实在是荒诞不堪。
严格来说,并不是整个美国对他关闭,而是代表美国在行使权力的海关小吏,他在拒绝接受维克多,他认为维克多必须先有国籍,然后才是一个人。
他当然可以说,规则就是规则,法律就是法律。但是,法律并不天然意味着正义,法律有时候就是恶行的帮凶,这样的例子并不少。
对于维克多,更严重的是,没有国家就拿不到新护照,而只有美国政府承认他的国家,他才会有新的签证。
维克多的护照和身份证件也全部失效,他进也不行退也不是,只能留在机场。
他只带了一个小皮箱,里面装着换洗的衣服、一把剃须刀和已经作废的身份证明,所以只能睡在候机大厅的椅子上,在卫生间里洗澡,靠为路过的乘客服务生活。
比如为乘客还行李车,可以得到退回的一块钱硬币,结果还被一直看不惯他的机场负责人给破坏了,专门安排了一个人来做这事。
中间他一度吃饭都成问题,想在机场里边找个工作,但是没有社保号码、没有驾驶证号、没有住址、没有电话,所以没有成功。
好在他是个有手艺的热心人,在一晚上悄悄帮助一个建筑队完成工作后,找到了一份“黑工”解决了生存问题。
中间还发生了一次冲突,他的一位“老乡”,从加拿大带药过境美国,因为不懂规矩语言也不通,差点让冲突升级。
机场负责人只能求助维克多来当翻译,但是机场负责人坚持原则,要求这些药必须扣留,不能带走,完全不顾当事人跪地求人,说这些药是回去救老父亲的。
最后还是维克多灵机一动,说这些药是回去给羊吃的不是给人吃的,这才涉险让老乡过关。
这个编剧导演做的功课都非常真实细致,实际上在加拿大,因为公立医院看病免费,所以到任何一个公立医院看病,病人都得排队。
但是有一种患者,到医院就不用排队,只要到了诊所,就能够享受最先进的诊断和治疗,不用等,这就是宠物医院。
对医院和药品的管制非常多,但宠物医院没有那么多管制,所以各种治疗方式丰富多样,价格也是高低分层,选择很多。
维克多是故事主线,中间还穿插着几个配角的小故事,让整部电影不至于过于单调和抒情,和空姐阿米莉的那段艳遇也很有趣。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女主漂亮,还有那要命的制服诱惑。
《幸福终点站》实际上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原型人物是梅安·卡里米·纳瑟里(Merhan Karimi Nasseri)。
真实的发生地是法国戴高乐机场,大背景是上世纪70年代。
纳瑟里是英伊混血儿,他从英国名校布拉德福大学毕业,并在海外参与了反对自己国家伊朗的示威游行。
1977年,纳瑟里因政治观点不同,被伊朗开除国籍,此后他不得不持临时难民签证流亡欧洲。
1988年,纳瑟里在前往戴高乐机场的地铁中,皮包被盗,丢失了包括难民签证在内的所有能证明其身份的证件。
尽管后来他如愿登上了前往伦敦的飞机,但到了英国机场后,他又被遣送回戴高乐机场。
当时,法国政府同意纳瑟里留在机场,但不许他离开那里。此后,法国戴高乐机场的一号出口就成了纳瑟里的居所。
7年后,纳瑟里有幸在律师的帮助下拿到了难民文件,但由于官方要求他必须居住在比利时,而无法满足他坚持回英国的愿望。
失望的纳瑟里毅然决定继续留在戴高乐机场,这一住就是17年。
后来纳瑟里成了戴高乐机场的一个风景,来往的乘客都认识他,并经常和他打招呼。当年只要是去过戴高乐机场并且听过纳瑟里大名的人,都会跑去与他合影。
出名之后,他把自己的故事卖给了美国“梦工厂”,获得了25万美元的电影版权费,这就是后来的《幸福终点站》。

(电影人物原型纳瑟里)
电影很暖心,但现实却很残酷。
这背后是人和国家的深度绑定,真正做到了“没有国家你什么都不是”。
问题的反面则是,当国家出点问题,所有人都成为受害者。
正如电影里的维克多,他的国家发生政变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既不是组织者,也不是参与者,更不是受益者,反而变成了一个受害者,完全没有道理可言。
电影中他也曾经有机会跳出去,只要他签署一份声明,承认他害怕他的祖国,他就可以成为难民,获准离开机场进入美国。
这个场景大概是片中那个坏坏的机场头头,所展现的是难得一见的准备做件好事的场景。
但主人公维克多就是不承认他害怕他的祖国,相反,他对他的祖国充满热爱,溢于言表。
所以他不得不继续待在机场,直到他的祖国重新恢复秩序,他的身份才重新得以恢复。
他还真是做到了“祖国虐他千百遍,他待祖国如初恋”,这也正是斯皮尔伯格在电影中向人们展示的国家观念。
不得不说,这种观念今天在全世界非常成功,这次年前的梅西事件也是这种观念的产物。
本来是商业赛事的组织问题,硬是让某些人拔高到了国家民族大义的问题。
结果现在原本定于3月份在杭州举行的友谊赛也被迫取消,这下满足了很多人的爱国情绪。
但我们错过的是,一个世界杯冠军球队和非洲杯冠军的精彩对阵。杭州意外躺枪,那些对比赛充满期待的观众,他们的声音也被淹没在一片喧嚣声中。
人民网三评“何为爱国”那几篇,基本上算是白写了,爱国流量依然是最大、最安全、最好吃的那一口。
最近好上这一口的,是霍家公子,年前三篇小作文成功激起民愤,年后真相慢慢浮出水面,有人才开始慢慢明白过来。
霍的微博和外网Ins评论区已经完全是另外一副景象,他自己删除了年前的一条微博,最近这条拜年的微博评论区基本上也翻车了。
不知道他这个年过得怎么样,看完这些评论是否还心安理得。
最后,借用下央视体育去年的微博,感谢梅西,祝福梅西。
也感谢我的读者,祝大家龙年继续龙马奔腾,战胜烦恼,勇往直前。
2024年02月12日,大年初三。
——————
上一篇:大过年的,说说梅西这件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有些电影初看很暖心,再看是灾难

张是之 奥派经济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