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举行2023年导师工作推进会暨学风建设季系列学术活动
关注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及时掌握动态信息,了解文信学院最新动态!
2023年是上海大学的“贯彻之年、统筹之年、奋进之年”,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导师制工作,提升人才培养成效。2023年11月17日下午,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于J楼103举行2023年导师工作推进会暨学风建设季系列学术活动。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武装部部长、本科生书院管理中心主任孟祥栋,上海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魏宏,上海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本科生书院管理中心副主任孙琦琰,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丁华东,院长黄继忠,学术带头人金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韦淑珍,副院长王丽华,挂职副院长黄洋,图书情报学系副主任王毅,档案学系副主任张衍,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副主任郑晓蕖,学院的本科生全程导师、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班主任、辅导员出席,2023级社区学院经管类少数民族定向学生和学院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代表们参加本次大会。
大会伊始,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黄继忠致辞。首先,他回顾了学院学科发展历程,指出文信学院导师制是全校最先实施的学院之一,是学院落实“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一项重要制度,学院不断深化导师制内涵、强化导师的育人功能。今年荣获上海大学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示范学院”;学院4位老师入选上海大学本科生全程导师研究项目、精品项目;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今年成功获批硅酸盐质文物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国家考古发掘领队资质、图情档学科软科排名提升至全国第五、五位档案学专业教师获国家级人才称号等。最后,他希望同学们成长为能用专业知识将传统文化传承好、中国故事讲述好、民族精神传递好,成为兼修文理、融通古今的复合型文化资源管理卓越创新人才。
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韦淑珍对2022-2023学年导师制工作进行了回顾。韦老师从创新全程导师制工作和全面推进研究生班主任工作、专业学习与红色场馆思政育人、“导师—朋辈—学生”同频共振联合促学、依托课外平台协同带学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她指出学院未来将继续推进“四维一体”的学风建设新模式,不断创新优化“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持续开展文信大讲堂、“博文约礼,学而无界”学术论坛、“红色场馆+思政育人”等品牌活动,继续推动品牌项目和榜样力量的传承,大力培育和践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和新方向。
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挂职副院长黄洋老师作2022-2023学年研究生导师工作总结和展望。他从学院当前的学位点现状、导师培养成效等方面进行了工作总结,赞赏了导师们的奉献精神。同时,也对未来开展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给出了宝贵的建议:一是深刻理解导师工作的育人价值,落实育人为本理念。准确把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明确工作内容和要求,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二是设定工作目标,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需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希望继续发挥学院导师制工作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促进教学相长,探索新型师生关系,持续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启动2022-2023学年“人气导师”评选活动,由学生评选出九位本科生“人气导师”和十二位研究生“人气导师”。学院学术带头人金波教授宣读获奖导师名单。
图书情报学系马刘凤、李芙蓉、陈晓宇,档案学系陆阳、张衍、李思艺,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杨谦、王思怡、郑晓蕖获评学院2022-2023学年本科生“人气导师”。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武装部部长、本科生书院管理中心主任孟祥栋为获奖本科生“人气导师”颁发荣誉证书。
图书情报学系盛小平、熊静、王丽华、张劼圻,档案学系金波、丁华东、杨智勇,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段勇、安来顺、郑晓蕖,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罗宏杰、黄继忠获评学院2022-2023学年研究生“人气导师”,上海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魏宏为获奖导师颁发荣誉证书。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各类项目的申报工作,认真组织老师以项目申报为契机,深入思考本科生全程导师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学院王毅、王思怡主持的上海大学2022-2023学年本科生全程导师进书院精品项目获文信学院优秀项目,陈晓宇、孟庆时主持的上海大学2023年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研究项目获学院优秀项目。上海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本科生书院管理中心副主任孙琦琰为文信学院全程导师制优秀项目颁发荣誉证书。
“人气导师”代表、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副主任郑晓蕖老师代表本科生全程导师发言。她讲述了同学们的喜爱是她最荣幸最开心的事,并表示希望可以和同学们继续做好朋友,为大家提供更多切实的帮助,携手体验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人气导师”代表、研究生班主任代表陈晓宇分享了在学院工作的经历和感悟,他强调班主任在研究生培养中与导师、辅导员的工作区别。同时,他提出与班主任工作相关的三个关键词——“相互分享相互成就”“积极的情绪价值”“心系社会”。他表示将以此荣誉为契机,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并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班主任的积极作用,为同学们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学院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工作中,除了专业导师,还有由优秀研究生组成的朋辈导师。在学院朋辈导师团中涌现出一批表现突出、充分发挥朋辈导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的优秀朋辈导师,他们是:2022级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生康宇杰、张泰宇,2022级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袁安琦、张宝杰。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王丽华为优秀朋辈导师颁发荣誉证书。
优秀研究生代表、优秀朋辈导师代表、2022级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袁安琦发言。她谈到我们学院导师制度的完善和朋辈导师的重要性,为下一届担任朋辈导师的同学们提供了经验指导。
接下来,进行了2023级本科生全程导师结对仪式,学院导师为研究生朋辈导师颁发聘书,为结对本科生颁发结对证书和结对手册,学生代表为导师献花。
随后,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丁华东总结讲话。首先,他对关心、支持和指导学院工作的职能部处领导和坚守育人一线的全体教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对获评“人气导师”和优秀项目的老师表示祝贺。提出文信学院围绕“贯彻、统筹、奋进”三个年度关键词推进2023年工作,聚力形成全面推进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工作合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他对全体师生提出三点期望和要求:一是要求导师把准责任定位,充分发挥育人主体功能;二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到经师与人师相统一;三是青春使命引领未来 ,勇于担当新的文化使命。最后,他希望学院教师们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文信学院打造成与上海城市地位、城市品格相匹配的人才培养重镇,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不断追卓越、创一流,以奋进之笔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的文信学院新篇章!
最后,由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陈静副教授为大家带来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2023年学风建设季系列学术报告的第一场《面向未来的遗产数字化研究与教学》。讲座提到,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赓续中华民族文脉、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载体。数字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研究与教学能够有效支持文化遗产的大众认知和人才培养建设,助力共建、共享、共益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格局。
★
★ ★ ★
★
新学期 新起点 新气象
作为青年学生
要趁着大好光阴
不负韶华地奋进在前行之路上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或一人独行 勇攀高峰
或结友同行 共寻人生价值
前路漫漫亦灿灿
祝愿文信学子们
在新学期有新收获!
往期推荐
壹
讲座预告|年轻人焦虑的“解药”,我在博物馆里找到了!——上海大学博物馆疗愈日志
贰
挺膺担当 奋楫笃行 | 文信“小叶子”在进博
叁
校领导一行赴塘北遗址考古工地看望慰问文信学院师生
上海大学文信学院融媒体中心
编辑 | 秦小宇
摄影 | 覃健恒 郑文桦
编审 | 刘宏晨 赵子瑜
责编 | 李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