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必驰完成2亿元融资,苏州人工智能行业迎来2024开门红|甲子苏州

八度 甲子苏州
2024-09-16

一个崛起于苏州的独角兽。

作者 | 八度


苏州人工智能行业迎来开门红。


1月10日,思必驰宣布完成新一轮首期2亿元融资,将继续加大在语言大模型与人工智能对话技术的研发投入,加速软硬件标准化产品在多场景的落地应用。思必驰CEO高始兴向「甲子苏州」透露:本次融资自去年下半年启动,分批交割,后续还会有好消息,节奏符合预期。


这是一个诞生于苏州、崛起于苏州的人工智能独角兽。早在2007年,剑桥大学硕士毕业的高始兴联手校友俞凯共同创业,成立思必驰,2008年回国落户苏州。俞凯曾在剑桥大学工程系攻读语音研究的博士,后又赴上海交大计算机学院担任教授。


俞凯和剑桥大学荣休教授、英国皇家科学院工程院双院院士Steve Young


俩人并肩作战十多年,高始兴视俞凯为“最坚实的后盾”,由俞凯教授带领的研发团队,保证了思必驰智能语音语言技术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前沿的对话式语音技术,也让思必驰吸引了一众投资机构的目光。


公司身后聚集了深创投、元禾、和利资本、中信证券、阿里巴巴、联想之星、启迪等知名投资机构,以及北汽产投、美的资本、雅迪、佳都科技、富士康、联发科等产业公司,阵容强大。


然而,转折发生在2023年5月9日。当天,上交所上市委员会召开审议会议,根据审议结果,思必驰冲刺科创板上市被否。当晚9点多,高始兴给公司全员发了一封信,提到:IPO是公司的重要目标之一,上市计划暂未如期成功,对所有人而言都很难过,但这并不代表公司不优秀。跌倒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忘记了初心,停止了奔跑。


在这之后直到现在的8个月里,思必驰像是使足了劲、开足了马力。


在技术上,思必驰发布了自研的百亿级垂域语言大模型DFM-2,这款大模型也让其成为江苏省首个完成“双备案”的本土人工智能企业。


在业务上,2023年,思必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0%。无论是在家电及消费电子领域,还是在智能汽车领域,思必驰都实现了突破,比如与全球54家知名汽车品牌建立了合作,累计“上车”量近1000万。


高始兴透露,今年思必驰将会再次启动上市。“技术的领先和行业深耕的成果正逐步显现,这是我们坚信未来的最大底气。”




1.八个月后的思必驰

把时间拨回到8个月前的5月9日,高始兴在那一刻的心情极其复杂。他心里明白,为了IPO,思必驰在此前的两年里昼夜不停为此努力,如今上市计划未能如愿,对所有人而言都很难过。


短暂的低落之后,他在电脑前向全公司员工发出了一封信,以此鼓舞士气。


这封信一共700多字,但句句真诚。他在信中坦言,思必驰自2007年创立至今,整整16年,公司历经诸多磨难,穿越了寒冬。思必驰的名字一方面源于speech音译,一方面也取“思想必将驰骋“之意。以“沟通万物、打理万事”为愿景,公司一直相信人机交互是互联网的刚需,也相信中国人工智能一定会站在明珠之巅。


“思必驰团队一定有足够的韧性来克服这次的困难,我们对未来的坚定信心绝不会因此而动摇。”他提到。


事实也是如此,思必驰的上市计划虽然暂时搁浅,但是在2023年的动作却非常频繁,并且一次比一次声势浩大。


7月12日,思必驰在苏州发布自研的对话式语言大模型DFM-2。现场,思必驰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俞凯发布了多项指令,大模型均做出了快速响应,搭载了大模型技术的“数字人”俞凯以标准粤语朗诵诗歌,并作出了一首符合”东风生万物”发布会主题的七言诗:“一夜东风拂面柔,烟笼雨纱盖榭楼。劝君莫道春光浅,万类乘风竞自由”。


东风生万物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思必驰


这样的开场,让全场观众切身近距离感受到大模型的惊艳。不过,这款大模型对于思必驰来说,并非一时起意,而是“多年的技术积累”。


从统计时代到深度学习时代,再到如今大模型时代,思必驰在人工智能领域扎根十几年,才有了今天的DFM-2。


思必驰CEO高始兴向「甲子苏州」透露,早在2021年,思必驰就发布了亿级大模型UniDU(DFM-0),进行统一生成式对话理解框架创新;2022年,发布了通用对话任务集成数据库DialogZoo,同年研发了十亿级大模型DFM-1,即统一生成式通用对话基础模型,并进行了小规模产品应用;直到2023年7月,思必驰DFM-2大模型正式发布,定位“针对垂域的、具有通用智能的行业语言大模型”。


DFM-2的通用智能展示


俞凯教授则表示,在AIGC这波浪潮没来之前,从2013年开始,思必驰就一直在强调“对话”,但当时没人理解,大家一直认为思必驰是个“语音”公司,这是很大的误解。


“思必驰推出大模型,是一个持之以恒的结果,这是思必驰有原始技术的积累,并不是追风。这阵风过了之后,我还会坚定地说我们要做的是对话式人工智能。”俞凯提到。


2023年,对于思必驰来说,是DFM-2大模型得到肯定的一年。


7月,DFM-2大模型发布,并推动思必驰DUI平台全新升级至DUI2.0。


11月,推出大模型应用平台。当月,DFM-2大模型与昇腾完成兼容性测试,获得华为昇腾技术认证,未来将在国产化兼容、技术安全、生态适配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布局。


12月,思必驰DFM-2大模型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今年1月,DFM-2大模型通过《中国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这两个备案,意味着思必驰DFM-2大模型具备正式向全社会开放使用的资质。


也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思必驰再次启动融资。


今年1月份,思必驰宣布完成新一轮首期2亿元融资。高始兴透露,这轮融资的过程相对顺利。客户和资本对AIGC和大模型技术的高度关注,对思必驰所处的人工智能行业,所做的智能语音语言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业务来说,是极好的高速发展的机会。


“我们看到的是巨大的前景和希望。”高始兴说道。




2.一个崛起于苏州的独角兽

大模型技术如何才能做到不“束之高阁”、不“飘在实验室”,如何才能真正场景化落地?


思必驰给出的答案是:走到垂直领域中去。


去年下半年,结合DFM-2大模型技术,思必驰DUI平台全新升级至DUI2.0,并推出大模型应用平台,重点面向汽车、家电等物联网行业及文旅、金融、政务等垂直行业,加速产品市场化应用。


比如在智能汽车领域,通过与DFM-2大模型的技术融合,思必驰天琴语音助手升级为6.0版本,为用户提供出行规划、智能问答、复杂任务处理、多人设多情感交互等更高端的人机交互功能,支持多模态、多意图、多音区、全场景多轮连续对话,打造无拘束的智能座舱交互体验。


在这个领域,思必驰成为全国增速最快的语音语言公司,与全球54家知名汽车品牌建立了合作,累计“上车”量近1000万。


而在家电及消费电子领域,仅2023年,思必驰新增接入各类IoT设备1.3亿台,其中AI语音芯片出货量大幅增长至2800万颗,自主品牌的“麦耳会记”终端用户已超百万。全国9个城市,17条地铁线路,4015台语音自助设备搭载了思必驰AI模组。



2023年,尽管全国各行业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但思必驰这一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0%。真正做到了迅猛发力,让技术走进产业的细微处。


当然,回顾思必驰的崛起历程,不难发现它有一个特点:起步于苏州


早在16年前,高始兴就和俞凯回国将思必驰落户于苏州,瞄准人工智能。从对外汉语市场起步,一次次转型拓荒,不断深入应用场景,并通过“云+芯”战略不断地赋能合作伙伴和各类终端产品。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行业的人才、资源会更向超一线城市聚集,但思必驰证明了苏州的另一面:这里有丰厚的科技产业生态,会让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更贴合。


2021年3月,苏州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苏州工业园区为试验区核心区。基于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建设,政府多次推出相关的政策方案,瞄准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条,牵引行业生态集聚,从场景落地、定制化服务、生态建设、产业赋能等多个维度助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2023年,苏州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同比增速22%,上下聚集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1000家。


“大模型的训练需要更大规模和更强大的计算资源,苏州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具备算力产业积聚基础,算力资源非常丰富,是国家算力网中重要的节点城市,这就形成了供需匹配。”高始兴说道。


*封面图及文中图片来源于思必驰





END.


甲子光年苏州地方站负责人 曹娅
电话同微信:13520512160




扫码二维码关注甲子苏州

喜欢就设个星标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甲子苏州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