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中国两条路并存:一条内卷要躺平,一条处处蓝海闷声发大财

诞姐 诞视 2022-10-24


大家小时候都吃过辣条吧?5毛钱一包的那种。
 
当你在吃辣条的时候,有人把辣条生意做成了年销量40亿的大生意,而这个人高中毕业,因为辣条身价650亿。
 
没错,就是卫龙辣条。
 
今天想聊这个,一是因为前阵子卫龙在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引发资本市场关注。

 
二是因为我经常说中国机会层出不穷,无论是“消费升级”,还是“市场下沉”,都有不错的机会,像卫龙就是其中典型的案例,正好拿出来和大家聊一聊。
 
卫龙的创始人刘卫平是一个70后,只有高中学历。最早的辣条,就是他的家乡湖南省平江县在1998年生产的。
 
不过,因为平江县并不盛产辣条原材料小麦,因此有许多平江人来到盛产小麦的中原地区创业。
 
其中就有只有高中学历的22岁刘卫平和他19岁的弟弟刘福平。
 
2001年,他们在河南省漯河市白手起家开始卖辣条。2003年,他们注册了卫龙的商标。
 
卫龙的发展路线,走的就是我之前说过的“消费升级,开辟新赛道”。
 
做辣条的生产厂家,大家都是小作坊生意,都是卖5毛钱,都是透明包装,只有刘卫平想要打破这个已有认知。

他陆续建立产品技术标准、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聘请了专业质检人员,同时将原来的简包、透明包装优化为铝箔、铝膜包装,从而实现辣条的“消费升级”。
 
2016年Iphone7发布时,卫龙也走起了苹果的高大上简约风文案,当时刷屏无数。下图是卫龙2016年旗舰店的宣传图片(现在看着好像也很平常了,但在当年是很潮流的)。

 
卫龙是个典型的家族企业,9名董事中,有5位是亲戚关系。
 
这几个人学历都不高,有学体育的、学地理的,都跟食品沾不上关系,而就是这样一群“门外汉”,将卫龙成功做成了辣条老大。
 
 
靠卖辣条,卫龙2018—2020年收入分别为27.52亿元、33.85亿元和41.20亿元,三年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4%,该增速远超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同期4.1%的年复合增长率。
 
 
靠着“开辟新赛道”,卫龙愣是把传统廉价的辣条生意做出了高毛利。
 
数据显示,2018—2020年,卫龙利润分别为4.76亿元、6.58亿元、8.19亿元,同期净利润率分别为17.3%、19.4%和19.9%。毛利率高达38%。
 
这一数据远高于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10%的平均净利润率,跟头部企业相比也丝毫不落下风。

 
当然,辣条的成功也并没有让刘卫平止步于此,2014年,卫龙建立了干脆面、魔芋生产线。2017年前后自热食品热潮爆发,卫龙推出了自热火锅品牌“背锅侠”。2019年卫龙开始在天猫上售卖酸辣粉和炭烤小香肠。2020年卫龙推出了全新的溏心卤蛋系列产品。
 
不过这些尝试并不算特别成功,这也正常,创业企业经常要不断的试错,收集用户数据迭代产品,最终才可能开发出一个爆品,果然,后来卫龙又开发了魔芋爽,这个单品现在成为卫龙销量最高的爆款单品。
 

其实看卫龙的创业之路,跟喜茶有点像。
 
喜茶的创始人聂云宸是个90后,1991年出生,毕业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没错,是个高职院校。
 
而如今,喜茶没上市,估值就超160亿。
 
喜茶走出来也是靠颠覆行业已有印象,不走寻常路去打造一个新的产业样貌。
 
2012年,聂云宸就开了一家叫做“皇茶”的奶茶店,也就是喜茶的前身。他在采访中说,自己刚创业那会,所有的奶茶店做杯奶茶只是从冰箱里面舀出一勺珍珠,再舀出一勺奶茶,就可以封口给到顾客,一个人可以完成。
 
而他想做一杯“多肉葡萄”,因为暂时还没有更好的办法,那为了既满足消费者不想吃到葡萄皮和籽的期望,又要保证最终的产品不是有明显糖精味的罐头果肉口感,杯里所有的葡萄都只能人工一颗颗剥皮去籽。
 
再来看一个前两天刚在A股上市的“东鹏特饮”。
 
2003年,东鹏特饮的创始人林木勤买下改制的东鹏饮料集团,开始了创业之路。
 
初期,东鹏饮料品类繁多,特色不明显,林木勤重新给自己的创业之路划下新赛道,那就是只做功能饮料。那会功能饮料这个赛道只有红牛,但红牛价格高,且当时出现内部品牌纠纷,所以林木勤走的是“下沉市场”这条路,用便宜的价格提供红牛“平替品”。
 
林木勤自己说,“没有资源,自己去跑,从一个市场到另一个市场,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没有渠道,自己去建,每天联系无数个经销商,谈渠道、谈价格;没有资本,自己去攒,自掏腰包,每个民营企业家都干过吧。”
 
最后,靠着这条路,东鹏特饮具备了竞争优势。
 
从招股说明书来看,2018年-2020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0.38亿元、42.09亿元、49.59亿元。
 
没错,仅仅卖这个红牛平替品,一年能卖49亿。
 
 
我这些年最大的感觉就是很多行业都有可以颠覆的机会,无论是从用户体验,还是从产品质量,甚至产品颜值或者宣传方式有改进,打出自己的特色,就会有最大最强的机会。
 
这也是我说“数量红海,质量蓝海”,也是我并不认为内卷严重的原因,内卷严重的根本原因是大家都挤到存量池子里去钓鱼,鱼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多,自然干的时间长,赚的却不多。
 
而另一方面,是资本给到一些新品牌的高估值,这些新品牌可能活跃在不同的领域里,但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颠覆这个行业的既有认知。我所谓的颠覆并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把一个微小但能被用户感知到的事情做到极致也是颠覆。
 
未来,中国会两种情况并存,一个情况是一部分人喊着内卷没机会,要躺平;而另一部分人发现这个能做,那个能做,最后闷声发大钱。
 
你是哪一类人取决于你盯的是哪一种机会,走的是哪一条路。
 
另外多说一句,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要听话,少犯错,遵守规则。”
 
但其实还有一条路是“要另辟蹊径,勇敢试错,挑战规则甚至重新制订规则”。
 
我并不是想说哪条路就比哪条路好,其实这两条路都没问题,也都有存在的合理性,跟一个人的个性也有很大的关联。只不过可能大家都太害怕自己的孩子犯错,害怕自己的孩子不走寻常路,所以反过来又阉割了可能孩子本来能走出来的那条路,我是希望给大家提个醒而已,万一你的孩子本来适合第二条路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