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氢能产业繁华背后是一场资本的危险游戏!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金投研 Author 金石道人
编辑| 国际能源网/氢能汇
虽然乱象频出,但政策始终有定力,最终造就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现在,全球“碳中和”搞得如火如荼,光伏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倍受关注,在这场饕餮盛宴中,我国稳坐光伏头把交椅,相关企业吃得盆满钵满。
不仅是光伏,现在风头正热的锂电也是如此,光伏和锂电的发展,很直接地说明了一个道理:
对新兴产业而言,政策就是”金手指“。
政策利好不断
从这个角度观察,光伏和锂电之后,下一个被国家点了”金手指“的行业,就是氢能源。
从2006年到2019 年,在这13年期间国家层面颁布的氢能源相关政策大约22个。
但在2019年,氢能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相关产业政策密集发布,不到三年内,国家层面的政策已经超过25个,地方层面更多。
这些都在说明,国家对氢能源的支持力度越来越高,昨天,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在新疆库车启动,更是将这个产业的热度再次引爆。
那么问题来了:氢能源,会是下一个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吗?
为什么要支持氢能源?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的是,国家为什么要支持氢能源?我们认为,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1. 中短期目标,作为锂电补充。
2. 长期目标,实现深度脱碳。
我们给燃料电池的结论是:氢燃料电池并不是要颠覆锂电池,而是作为锂电池的补充,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多条路线之一。
氢燃料电池,也是目前整个氢能源产业链的主要应用方向。
其次是低温性能,目前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使用下限在-20度,三元锂电池稍好,能到-30度,这就导致电动车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推广,相比南方一直不顺利。
但即使是氢,也并不是所有的氢都称得上无碳或低碳,原因在于制氢过程,正如光伏和锂电一样,尽管在终端实现了无碳化,但在整个链条中,尤其是上游(硅、锂的采集冶炼),依然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按照制氢过程的碳排放多少,可以把氢分为灰氢、蓝氢、绿氢。
一般来说,只有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或者光解制取的氢气,才能被称为绿氢,即使是电解水制氢,因为目前电力系统脱碳比例不高,依然不能完全称为绿氢。
除了绿氢以外,把使用化石能源燃料制取,且不对释放二氧化碳进行处理的氢气,都叫做灰氢。如果对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和封存,这种氢气则被称为蓝氢。
目前,全球氢能产量中,有23%是煤制氢,43%是天然气制氢,33%是工业副产品制氢。这些大多属于灰氢,部分属于蓝氢。
看到这里,相信你也明白了,要想真正实现”3060双碳目标“,深度脱碳无可避免,而绿氢是这个过程中,避不开的课题。
但是,尽管目标很明确、前景很远大,但回到现实中,任何技术和产品,要想大规模应用,都脱离不开两个字:成本。
电解氢成本主要由电力成本+投资成本(CAPEX)+运维成本的三部分组成,其中电力成本和投资成本占比最高。
繁华背后危机重重
“十四五”初年,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为助力能源转型,促进企业创新、产业变革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际能源网凭借16年蓄积之力,继续构筑产业重磅年度盛会。
“2021第六届中国光伏产业论坛”将在12月2-3日(延期)北京举办。论坛以“能源转型 光伏先行”为主题,将深入解读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形势与政策,探讨新型电力系统下光储充一体化的发展机遇,宣扬业内新技术、新产品与创新理念,探索光伏产业发展新目标,并对光伏产业各先进企业进行表彰,凝心聚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