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美云游 |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要往何处去

中霖 大美生生
2024-08-23

本文配图均实拍于五峰书院


编者按


昨天,大美行者的次日行程是参访五峰书院。五峰书院,中国最美书院,宋代以来,一直是文人学士讲学之地。



观过、游过之后,行者们在林海老师的带领下,围坐在固厚峰下的大石洞中,清谈。参与清谈的,除了大美行者们,还有夸父班和草原班的少年们。


何为清谈?谈了什么?何感何悟?让我们借夸父班主班老师黄明雨的学习随笔来观其一二。



 


昨天下午,大美行者们在五峰书院席地而坐,在林海老师的主持下“清谈”。主题为: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要往何处去。


大家对“清谈”二字大概不太了解,所以,谈得有点散。


“清谈”,不同于一般读书会的交流,也不同于禅堂里的小参。它有几层意思:一指清雅的谈论;二是清议,以对时局、人物的批评为主;三是特指魏晋时期士大夫崇尚老庄、空谈玄理的风气。


林海老师借五峰书院这方天地,鼓励大家清谈,其用意当然不是空谈虚理,而是想接续中国读书人的精神,开启新的风气


林海老师讲得很好:文化就是一群人,这群人能否带动社会风尚,隐恶扬善,活出生命的大美。





同学们之所以有点兴不起来,大概还是对自己的身份认知不明,或者说,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愿不愿意成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


现代教育解决了知识普及的问题,却并不没有提供人格养成的途径。因此,今日之大学教育,其实质只是饭碗教育,提供的是分科之学,有点类似古时的百工之学。


在现代教育体系里,由于人作为学习的主体不明,我们往往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迅速被工具化,几乎很少关心“文化慧命”的问题


宋代书院的兴起,有一个时代背景,即面对印度传来的佛教的冲击,“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因此,当时的读书人要正名大义,彰显中国的“道统”



当今时代最核心、最迫切的问题,也是如何重建中国人的信仰的问题。“君子谋道不谋食”,并不是将明道与生活打成两截,而是在我们的内心,有一个超拔的维度,那就是“配天”。


林海老师提出“一心世界”,超越了古今对立、中西对立,主张“以心为体,以古今中外的文化为用”,在当今时代,这是极有建设性的。


“一心世界”的这个“心”,当然是指“道心”,即“天的心”。我们只有启动这个心,才能让天下平,才能做到修己安人。





晚上读孩子们的日志,有些写得很直接,很诚恳:





* 以下内容节选自夸父班、草原班少年们的日志


01


 刚进五峰书院,就感觉这里很有年代感,无论是布满青苔的小路,还是山间草树,都有一种很静,却又充满生机的气息。


我特别喜欢书院四周的山,那么美,好像“雄浑”“宽厚”都没法形容那种感觉。当下午的阳光照在崖壁上,特别明亮,阴阳形成的鲜明对比很有趣。


还有好几道从岩缝中倾泄而下的小瀑布,我一下子联想到了“醍醐灌顶”,在这种地方读书,一定如有神助。


现在我对“立志”已经有些感觉了,如果要求彻悟,要有个积累的过程才行,也不是能急来的事,最最重要的,还是迈出第一步的决心啊!




02


 关于“读书人今后往哪里去”,我的一点心得:我作为学生,那么也是“读书人”了。读书最根本的一点,我觉得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读书明道,明道同时行事。


现在大部分所谓的“读书人”,都认为自己非常的“高大上”、“很牛”,其实low极了!真正的读书人,他是纯粹的,在平常中的。


他读的是什么书呢?除了大量广泛的阅读中外的经典、小说、传记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会”、要去读天地这部大书,这部无字天书。正如我们今天来到五峰书院,来参天地,会陈亮先生一样,去感受、去体会天地间的大美。


读书人身为一个时代的“志士仁人”,就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呈现。从自己出发,用生命践行,识得自己的好。先做好一个“士人”,再出发,直指文王去。




03


 坐于一个石拱洞口,听老师和大人们清谈。虽然后面开始偏题,但还是有很多思考和收获的。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直击我的内心。


不瞒老师说,在体制内几年的学习,我都觉得小学读书就是为了考初中,初中读书就是为了考好高中,高中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大学读书就是为了拿文凭,拿文凭就是为了找工作,直截了当地说:我以前一直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更好地找工作。


但来到辛庄师范以后,我才发现:读书不再像原来那么枯燥无味了,读书也不是抱着教材啃个遍了,写文章也不是拿高分的应试作文了……读书是为了人格内在的修养,是来涵养品性的,“为自己,为天下”。


像那些体制内学校太过于西化了,在那样的环境里,心是浮躁的,只能靠不断地刷题来“增长学问”。


而如若在五峰书院这样的环境里,由内而外地,心自然就会安静下来,“心安”嘛。人在学习时要与天地相合,有热情,有方向,而不是为了找工作去混日子,当“考试机器”。




04


 听阿姨的发言,觉得有点对立了,把自己关在山洞里,与把自己扔在红尘中,这真的是唯一的办法吗?


若是自己打坐数年,只为思考一个东西,不饮不食,不闻外事,那岂不成了苦修。而把自己置身于霓虹中,想凭一己之力就举国天下于水火,为国捐躯,实现人生价值,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残?这书院虽在山谷之中,但亦在人世之间,这里的读书人仍关心天下大事。


陈亮先生自题的诗中,一句话很入我心:“倚天而号,提剑而舞。”这便是古代读书人与现代读书人之差别所在。



现代读书人大多是书呆子,只会学习知识、学术,两耳不闻窗外事,十年苦读,一场高考便自毁一生。对于古代读书人的印象,大概也是文弱书生,小白脸,非也,非也!


古代读书人是佩剑的,故曰“士君子”。剑,君子也。读书人练剑以提振精神,养阳刚之气,那种士人的精神在!若说侠客中的士人是在世间游走,除暴安良,那读书人便是在文化之中游心,拨乱反正。


吾等“少年读书人”,定要抓住这个东西,十四五岁的年纪,正是立志之时,定要在这个位上实践,把心放于眼前事上下功夫,便是用心之道。


等大志已成,往去何处,已便自知。




 


今天上午,大美行者们来到仙居县高迁古村里的“日新堂”,在林海老师的引导下,触摸古宅院,细细体会我们先人的那份从容、大方、安泰,大家都很有感。


所谓中国人的“文心”不是高高在上的,不只是活在作为精神高地的书院里,而又落入到平常,不离平常。


当然,这个平常,又的确很不平常,道心、人心,允执厥中,故能通人情,体物情。赞曰: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这就是中国人通天的路。



中霖·学习随笔

2021年5月23日星期四



- end -


注:本文图片来自@不咕不咕 @大美行者们 






读了黄明雨老师的随笔,

是不是感觉这群人,

就像一个大大的混龄班,

不分年龄、不分背景,

只奔着生命的大事儿而来?

大美行者及后续游学,

目前尚可报名,

欢迎添加大美的微信,咨询、结缘~

大美微信:dameishengsheng

              


- 相关推荐 -



大美行者,

三年内每年一次免费游学的机会,

说不定两个月后,

在路上的就是你!





/ 关注大美生生 · 重建天人生活,从这里开始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到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美生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