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今衣裳,与时偕行——穿汉服如何行礼?浅谈传统礼仪之见面礼




礼仪之邦,谓之华夏



中国,华夏文明大国,礼仪素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礼仪,《荀子·礼论》书“礼者,人道之极也”。此外,《左传》谈“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礼仪”作为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准,从出现伊始就一直伴随着人文精神与文化素养。今天,一起浅谈一下古人常用的几个见面礼。





拱手礼


拱手礼起源很早,又称捧手礼,可追溯到商代,是古人站立时,或行走过程中,向他人拱手致意的一种行礼方式。《论语,微子》曾载“子路拱而立”,这里子路对孔子所行的就是拱手礼。


拱手礼的正确做法是:行礼时,双脚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左手在前,右手握拳在后,两手合抱于胸前,有节奏的晃动两三下,并微笑着说出相互之间的问候。


Photo Credit:

©《礼仪中国》




揖礼



揖礼起源于周代以前,约有三千年历史。武王伐纣灭商而建立周朝,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摄政王周公采取许多措施来巩固政权,建立周朝各项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确立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此后,揖礼行于天下。


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


Photo Credit:

©《礼仪中国》




叉手礼



叉手礼始于西晋。这种行礼方式无论男女老幼都可行使,是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一种礼,以示尊敬。叉手礼多在站立时使用,尤其回话时常用这种礼节动作。


南宋末年建州崇安人陈元靓所撰的《事林广记》记载:“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着胸,须令稍去二三寸,方为叉手法也。”


翻译过来即,左手紧握右手拇指、左手小拇指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左手拇指向上。


叉手礼不像拱手、作揖那样,行完礼,手就放下了。叉手礼时,手要放在胸前持续这一动作。俗话说“叉手不离方寸”,方寸即“心”,这里指的是胸部。


Photo Credit:

©《礼仪中国》




万福礼



万福礼是中国古代女子常见礼仪。寓意祈福安康,动作也是十分典雅含蓄,所以是女子特有的礼仪之一。


女子双手放在胸前正中间,不分左右。双手握拳,且右拳在左拳上,上下稍微移动。头微低,稍微弯曲一下膝盖。这就是完整的一套动作,行礼时口念“万福”,便为万福礼了。


Photo Credit:

©《礼仪中国》




礼与仪各有其意,一个赋德于内,一个形之于外。


在几千年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礼仪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也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格,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名片。


Photo Credit:

©《汉服归来:唯美古风人像摄影与后期处理全修炼》




文献参考





海英[著]《礼仪中国》[M].北师大出版集团,2021

程学轩、樊丽娟[著]《一生有礼:图解中华传统礼仪(彩绘版)》[M].中华书局,2016






注:文中所涉图片均为书摘


       往期精彩推荐国庆特辑 | 逛巴渝韵味街市,打卡国风系列耍事古今衣裳,与时偕行——关于中国古人戴冠、帽、束巾的小知识磁器口后街 | 传承千年古韵,共品盛世华夏

1、本资料为要约邀请,不构成要约或承诺
2、相关宣传内容不排除因政府相关规划、规定、未能控制等原因发生变化
3、本资料所涉及的设施设备、工艺工法、材料品牌、园区配套、物业服务等仅作为参考,具体以各项目实际情况、政府文件和合同为准
4、本文部分图片及文字来源转载,仅供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