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今衣裳,与时偕行 | 马面裙的褶叠艺术,裙褶形制鉴赏

“留褶”在中国传统服装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中国传统服饰崇尚自然形成垂直的褶皱,褶皱的运用不是为了强调身体的凹凸,而是在褶皱的衬托下身体以一种若隐若现的方式被呈现。其中汉代留仙裙就是百褶裙的最初模板,那么中国传统服饰中马面裙的几种形制,你知道多少呢?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可追溯至宋代。前后里外四个裙门,两两重合前后交叠,整裙由马面和褶裥组成,中间为平整的马面,两侧打褶,褶形有两种一种是上下等宽的平行褶,一种是上窄下宽的梯形褶(或称喇叭褶)。平行褶的褶裥呈H形,梯形褶的褶裥呈A字形。明代褶裙一般为8-12对褶,清代最多可达上百褶。

*平行褶

*梯形褶


01

重回大明·明制马面裙

民俗服饰繁荣盛世


·七幅布幅

明制马面裙,明制马面裙所用布幅为七幅左右,两片裙子,每片各三幅半,裙摆大阔,除裙子前后一块不加打褶外,其余诸处打褶。褶大而疏,缀于异色的裙腰上,裙腰左右两端缝缀系带,裙摆宽大,其上或织或绣缀底襕、膝襕。马面和褶裥的组合成为马面裙变化丰富摇曳多姿的形制基础。清代马面裙较为繁复,褶子细密,有多至百褶的,褶为死褶,一些马面裙褶间还有镶边。



*明 蓝色缠枝四季花织金妆花缎裙

山东博物馆藏



·十幅布幅


月华裙由多色布幅拼接构成,制成数十道细褶,马面两侧每道细褶颜色各异,微风吹动,一裥之中呈绚彩之美。如月亮炫耀光华一般,故名月华裙。


该裙两侧褶裥处用绿色、银灰、紫色、橙色、白色、蓝色、玫红、黄色、浅粉色和水红色共十种颜色的绸料拼成,五彩斑斓,风吹动色如皎月晕耀光华。

*月华裙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01

梦回大清·清制马面裙

马面裙的发展

百褶裙,承袭明代马面裙的形制,区别在于褶裥更加细而密,褶裥多则上百个,俗称百褶裙。裙门下半区绣纹饰,两侧各打细褶,底摆加镶边。其褶裥对称分布在两侧裙胁,单侧以对褶向裙胁中心线对称倒伏。清代文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近日吴门所尚百褶裙,可谓尽美,予谓此裙宜配盛服,又不宜于家常,惜物力也。”就说明了百褶裙当时普遍流行的情况。

*清代 红色皮球花纹绸马面裙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为了使这些褶裥能够保持形态,往往用同色线以一定的间隔把褶裥交错钉合,随着人的行动裙幅发生张合变化,形成富有动感的流动视觉效果。因形似鳞甲,称为鱼鳞百褶裙。


晚清时期,人们为防止裙褶散乱,将马面裙进行改良,开始出现鱼鳞百褶裙。鱼鳞百褶裙是一种折有细裥的女裙。以数幅布帛为之,折裥之间以丝线交叉串联,以免散乱。因展开后形似鲤鱼鳞甲,褶裥之间用丝线交叉串联,以避免褶裥变形,行走转侧时,细褶张合变化具有流动美感,形如鱼鳞,故称鱼鳞裙。这种由马面裙变形之后的鱼鳞百褶裙深受人们的喜爱,也不失为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

*清末民初 红色提花绸饰万字盘长纹盘带绣边鱼鳞褶马面裙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到了清末,各种新文化的出现,同时马面裙的制作技艺趋于顶峰,诞生了另外两种变化的样式,即凤尾侧裥式和凤尾襕干式,其实是将凤尾裙的装饰与侧裥式或者襕干式融合在一起的变化款式。具体做法是用凤尾装饰条代替深色缎条缝钉到裙幅上,缝钉的位置与原来侧祠式裙幅上褶位线一致或者是与深色缎条襕干的位置基本相同,数量也基本相当,如此固定的裙式则是兼备了侧裥式/襕干式马面裙和凤尾式马面裙的基本要素,从形制上说是马面裙的新样式。


襕干裙,清晚期流行一种独特的装饰方法,数十条一色细锻分割镶于裙幅上,即用深色绸缎裁制成细条分隔镶滚在平整的两个裙幅上,因整条马面裙的裙幅被这些细缎分割成了有序排列的几个部分,马面裙从整体外观看起来宛如“阑干”,因此具备如此款式形制的马面裙被称为襕干式马面裙。

*清代 汉族绿缎杂宝花卉刺绣襕干裙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襕干裙裙身两侧的襕干以马面为纵向中轴线形成左右对称的自然形态,展现出庄重、严谨、对称的视觉审美和穿着效果。有一部分学者按照襕干之间的距离相等与否,将襕干裙分成等距型襕干式马面裙和非等距型襕干式马面裙两种类型。


*清代 砖红色提花绸饰三蓝打籽绣瓜瓞纹襕干裙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清末民初 白色缎绣仕女花卉纹襕干裙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等距型非等距型


也有学者按照马面两侧有无褶裥为分类标准将襕干式马面裙分为打褶襕干裙与无褶襕干裙。

*清末民初 红呢三蓝打籽绣花卉纹襕干裙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蓝缎饰堆绫绣平生富贵纹襕干裙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打褶 无褶



凤尾裙,以绸缎剪成条状,尾端成尖角,绣以花纹饰,以金线滚边,行走时彩条飘舞,金线闪烁宛如凤尾,故称凤尾裙。凤尾裙从广义的范畴讲,是马面裙的变异,是一种作成条状女裙。现代研究中国古代服装史的学者根据凤尾裙凤尾的样式将其分为绣条式凤尾裙、连缀式凤尾裙和并条式凤尾裙。

绣条式凤尾裙以其马面部分的设计有无可分为有马面的绣条式凤尾裙和无马面的绣条式凤尾裙。有马面的绣条式凤尾裙通常只有两片马面,且马面宽度需大于绣条宽度,穿着时位于人体前后位置。

*有马面的绣条式凤尾裙


无马面的绣条式凤尾裙即没有马面部分,整条裙子均由较为规整的缎带组成,每条缎带近乎一致,整体呈上细下粗的梯形,缎带下端形态呈宝剑形,绣条式凤尾裙装饰纹样繁多复杂,形态多变。

*无马面的绣条式凤尾裙

晚清-民国 月白云幅暗花绸绣福寿花卉裙带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连缀式凤尾裙的裙带底部由多个形态各异的绣花裁片连接而成,有的以线串珠相互连接。并条式凤尾裙连接腰头的裙带由中部增添分支,使裙的下半部分看起来更丰富。

连缀式凤尾裙  并条式凤尾裙



由于凤尾裙不能单独穿着,需与裙子搭配,因此在凤尾裙带之后,又出现了凤尾裙与马面裙结合的款式,其具体形制是在马面裙的裙身部位订缝凤尾裙带。一种是部分订缝在裙身上,一种是全部订缝在裙身上。此时的凤尾裙逐渐与马面裙融合,出现了一种新的款式,即凤尾马面裙。      

*部分订缝的凤尾马面裙
清代 彩绣花蝶凤尾裙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部分订缝的裙在走动时仍然有飘带飘动的效果。全部订缝之裙在清后期逐渐简化,有的女裙只保留飘带底端的尖角部分,上端则简化 成笔直的缎条,飘动的效果消失,类似于仅用缎条装饰的阑干裙。

*全部订缝的凤尾马面裙

*(简化后的凤尾形态)
晚清 镶蓝色缎边彩条凤尾式马面裙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马面裙凝结了六百多年的风华,随着朝代的更替以及人们生活环境和审美的影响,裙子的型式、色彩以及纹样都愈加丰富,百褶、鱼鳞褶、凤尾、襕干、月华色彩这些设计元素的涌现和它们之间的自由组合,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们的审美趋势和创新意识的变化。

为更好的传承马面裙传统文化,磁器口后街“东方霓裳”马面裙文化展免费体验实着马面裙活动正在进行中。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才能得以更好的传承下去,把传统文化穿上身,更是彰显一种文化自信。身着传统服饰,游逛后街古巷,来磁器口后街一起着裙迎新,感受东方传统文化之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识别下方小程序码领券,即可免费参与体验


文献参考





[1]曹雪,王群山.从开衩旋裳到罗裾撷芳——马面裙的发展历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

[2]李红梅.明清马面裙的形制结构与制作工艺[J].纺织,2016.

[3]黄能馥.中国服饰通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4]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5]黄能馥、陈娟娟.中华历代服饰艺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注:文中所涉图片均为书摘,马面裙活动图片为实景拍摄



       往期精彩推荐又又又热闹起来啦~磁器口后街跨年献上最美中国风(内含多重福利)古今衣裳,与时偕行|中国传统裙式—马面裙的纹样之美
1、本资料为要约邀请,不构成要约或承诺2、相关宣传内容不排除因政府相关规划、规定、未能控制等原因发生变化3、本资料所涉及的设施设备、工艺工法、材料品牌、园区配套、物业服务等仅作为参考,具体以各项目实际情况、政府文件和合同为准4、本文部分图片及文字来源转载,仅供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