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微课堂】党为人民谋健康,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编者按:
“中国在短时间内甄别出病原体,并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信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这样说。
刚刚过去的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分享新冠病毒毒株序列,为全球抗疫赢得宝贵时间;积极开展新冠病毒溯源,快速研发系列诊断产品,大力推进新冠疫苗研发……这一切的背后,是卫生科技发展积淀的硬核实力。
回顾百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史,在党的领导下,卫生健康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们始终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20世纪50年代,我国多个地方发生脊髓灰质炎大流行,中国医学科学院顾方舟教授攻坚克难,于1960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批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我国最终实现全面消灭脊髓灰质炎,这也是人类继消灭天花后的又一个伟大成就。1963年,上海第六医院钱允庆和陈中伟医生团队凭借高超技术把工人王存柏的断手接活了,被誉为犹如“在医学界爆炸了一颗原子弹”。1988年,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丽珠教授团队成功开展了我国大陆地区试管婴儿技术。在艰苦的条件下,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团队经多年探索发现了青蒿素,屠呦呦因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些成就和荣光,无不激励后来的科研工作者们勇于开拓、传承创新。
现如今,我国卫生健康科技飞速发展。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防治形成数百项技术指南、诊疗规范,干细胞研究、基因组测序、蛋白质结构分析技术不断突破,脑起搏器、骨科机器人、组织工程皮肤等关键生物医用材料批量涌现,PET-CT专用芯片等高端影像设备成果打破国外品牌垄断……一批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事关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陆续得到解答。
在药物研发领域,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药物创新技术体系初步建成,我国医药产业实现从单纯仿制向创仿结合的根本性转变。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曲妥珠单抗等多个自主研制新药走向国际,泽布替尼2019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中国创新药出海实现“零的突破”。我国突破了抗体和蛋白药物制备、生物大分子药物给药、药物缓控释制剂等一批瓶颈性关键技术,临床前评价、疫苗研发、抗体表达等技术实现国际并跑。
在传染病防控领域,艾滋病成为可防可治的慢性病,乙肝保持中低流行水平,结核病提前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防控目标,突发急性传染病从被动应对疫情转变为主动应对威胁,防控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
现如今,我国卫生健康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国已基本建成“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知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医疗卫生机构转化创新”相结合的卫生健康协同创新体系。卫生健康领域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75家,位居各学科领域首位;针对临床医学研究薄弱环节,新建5个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50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成亚洲最大的药物化合物库;优化建设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国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库等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启动实施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们聚焦人类卫生健康问题,勇于担当作为,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