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提高了?出生率今年或迎“小阳春”?
最近,一则"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可能小幅反弹"话题在微博上引发了广泛讨论。
虽然我国一直都是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但是近几年,我国的出生率却一直在下降。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人口数据,生育率已降至1.0左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倒数第二(仅比韩国略高)。
在人口出生形势连续7年走低的情况下,今年出生人口出现“小幅反弹”的趋势,让人口问题再次成为热点。
龙年效应加持
婚姻需求被释放
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早在年初,最最就有写过一篇关于结婚率增长的,结婚人数有所回升,生育人数大概率也将随之上行。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768.0万对,增加了84.5万对,为近十年来首次回升。
然而,与报复性消费一样,疫情因素对婚育的补偿性效应恐怕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一切最终都会回到基本面的制约。
时间已证明这一点。今年以来,全国结婚人数再次回到下降轨道,2024年一季度办理结婚登记同比减少17.8万对。
不过,2024年还有一个利于生育的特殊因素:龙年。
龙在中国有着极为特殊的象征意义,自古国人就以“龙的传人”自居,而家长更以“望子成龙”为期许。
受儒家文化影响,龙年一般都是生育大年。
上一个龙年是2012年。当年我国人口出生率达到14.57‰,全年出生人口1973万人,是本世纪以来最高的一年,甚至超过了后来全面放开二孩乃至三孩的年份。
但是,龙年因素也是周期性的,与补偿性生育一样都只是短期影响因子,只会带来一两年生育形势的波动。
出生人口上升
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提高了?
上面说到龙年对于婚育的影响是短期的并且有很强周期性的,回归理性层面,真正影响生育的,短期来看是育龄妇女人数和结婚人数,中长期则取决于结婚生育意愿和养育压力。
所以,只要这些基本面走势没有改变,生育的阶段性上行,就不意味着人口形势的触底反弹,更不意味着长期走势的全面反转。
那么现在年轻人的生育意愿真的有提高了吗?
回顾这一条条鼓励生育的热搜,或许我们可以看出点端倪。
去年,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家庭发展研究部研究员高菊表示,她所参与的一项调查发现,当今群众的婚育观念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女性变化明显。
主张“可以结婚,但不勉强,随缘”的女性占比67.08%,高于男性差不多20个百分点;
坚持“不管怎样一定要结婚”的男女差异较大,男性占比32.86%,女性占比11.16%;
认为“实在没有合适的也可以单身”的女性占比32.98%,高于男性17个百分点。
很多女性不再认为人生一定要生育才完整,认同“养儿防老”的女性也只有17.91%。
妨碍生育的三大现实因素:经济负担重、时间精力不够、工作压力大。此外,目前不孕不育的医疗费用仍然比较高,也影响生育决定。
而育龄群众的思想观念与价值选择发生变化,则是造成年轻人“不想生”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思想的开放,年轻一代更加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我实现。他们倾向于追求自由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不是传统观念中的早婚早育。
这样的观念转变,使得生育不再是人生的必选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晚婚甚至不婚。
此外,传统的大家庭观念逐渐被小家庭甚至个体生活所取代。年轻人更倾向于小家庭模式,甚至选择丁克(双收入无子女)生活方式。
这种观念的变化,使得他们对生育的需求和渴望大大降低。
当然从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的层面来看,我们还是应该积极鼓励年轻人生育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背后的无奈,给予他们更多实际的政策措施支持,着重解决年轻人生育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今日互动/
各位街坊大家认为哪些因素是让年轻人选择不生孩子的原因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