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粥左罗学习:如何设计一个知识产品?
努力地写了很久,却没有阅读量;
明明感觉是干货,有质量,但是平台怎么就不推流呢?
就算有一两篇爆了,有很多阅读,但是也没有能留住涨粉,广告收入跟投入根本不成比例。
这是写公众号的人,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
我相信一个三本书理论:你只要认认真真的读完一个领域的三本经典书籍,你就能超过这个领域90%的人。
所以这段时间,我将边看边做,选择的是粥左罗的书《打造个人IP》,还有Dan Koe的两小时写作课,尝试去解决“ 写作没有传播力,没有变现价值 ”的问题。
这一篇,我将总结粥左罗的书籍《打造个人IP》里的,关于如何设计知识产品的精要内容,看看设计错误如何导致了开头说的问题。
1.为何我的流量那么低?
有的人在公众号上发布的文章内容特别像一门课程,结果阅读量很低,分享率低,涨粉也很慢,就是因为违背了这个规律。
我现在就在这个阶段。
公众号的内容,干货太多,反而没有了传播力,因为他们太烧脑了。
这是我经常收到的评价。
对不起,致敬那些死去的脑细胞。
2.浅阅读文章是为产品获得流量的
说公众号文章是浅阅读,可能有些人觉得不对,说我去读一篇文章,也要3分钟,5分钟的。
但这就叫深度阅读吗?
最佳长度2000字内,搞懂一个点,就够了,太长了完读率不高,所以具有传播力的公号文章,并不是交付级别的深度文章,干货内容,至少它的篇幅,不允许它交付价值。
除非十几篇这样的短文章,才能组成一个有价值,能交付的产品。
这一点,粥左罗在书中提到:
📌 写公众号文章、在公众号上发布免费文章,核心诉求是通过免费的内容获得流量转化;而设计一门课程,不是为了获得流量,而是为了服务用户。
这是不同的设计,我一直没有明白这个逻辑,在公众号上写深度价值,其实看文章的人,绝大多数并不是来“学习”的,而只是要知道有什么东西我可以去了解。
真正的学习并不在零碎的刷订阅号文章上,试问1200字的一篇文章,和其他的更惊悚更调动多巴胺的文章在一起同台竞技,读者如何能得到体系化的认知?
所以公众号文章只要起到“得到读者对于内容的认同”即可,真正的数字产品服务和交付,是在产品里的。
3.设计产品的流程
1.确定要解决的需求:
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它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设计产品的结构:
这个产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推敲产品的细节:
它如何交付,它的独特性在哪里?
4.产品设计的四个指导原则
1.产品是规划+进化出来的
就像我之前做的指数投资的48篇文章,其实就已经是一个产品,只是它们是零散的,缺乏逻辑关联的。
并且它们按照我的学习路径产生的,包含着一些对于主题关系不大的个人插曲,有时它是有趣的,但是有时它们在浪费彼此的时间,需要进化,迭代出更有逻辑,更精准解决问题的版本。
而它的DNA就是我想拯救自己的中年,我想解决财务焦虑,我相信我们是有学习改变的能力的,并且很重要的一个信念是三本书原则。
我很期待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让我在投资理财上,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
我期待我的读者也是这样的人,有对人生的思考,焦虑和低谷(这是宝贵的改变的源动力),并且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过自信,觉得挑战一下自己也不错。
这就是我的产品可以进化的DNA,它包含了我的初心,我的价值观和认知。
2.产品的各个模块是有机联系的
这里不是说内容内部的关联,因为好的内容本身就是逻辑相关的,这里说的模块,是指信息输入源,内容创作,发布平台,传播渠道(朋友圈,小红书)等之间的”梦幻联动“,如何形成一个序列动作。
打出组合拳,形成组合优势。
例如:文章你可能没有A写得好,但是差一点质量的文章,你写得快,排版快,每天的写作开销更低,产出更高,打开软件开始写作的启动成本更低(精神内耗更少),你的胜率会高一些。
例如:你的抽象概括和放钩子的能力强一些,更会写朋友圈小红书文案,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那么你的整体胜率更高一些;
再比如后端处理流程你们都差不多,但是你有更优质的信息输入源,学习的概念更”高级“,更基础,那你的胜率又更高一些。
3.学会发散、收敛、抽象、分类
这部分是内容设计时的原则。
一个大的问题,如何产生具体场景下的小问题,而是不是所有的问题,你都要说上一嘴,抽象能力是把这些若干问题,按照一定的原则去汇聚,去重,按照一定的类别去设计。
比如按照时间的自然顺序,按照知识本身(理性)和实践困难(执行问题)。
4.极简克制,通过”舍“实现”得“
通过做减法,生成简洁有效的内容,精准地传递信息。这一点目前我还没有什么理解和感触,因为原材料做成产品之后,才会有哪种舍不得裁剪掉这部分内容的纠结,到时再回来看这个原则。
哈喽,我是熊子峰,38岁程序员,正在结合AI写作进行自我成长,穿越程序员的中年危机,这是第 197 篇日更文章。
熊子峰思考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