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向粥左罗学习:如何设计一个知识产品?

熊子峰 程序员熊子峰
2024-08-29

努力地写了很久,却没有阅读量;


明明感觉是干货,有质量,但是平台怎么就不推流呢?


就算有一两篇爆了,有很多阅读,但是也没有能留住涨粉,广告收入跟投入根本不成比例。

这是写公众号的人,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

我相信一个三本书理论:你只要认认真真的读完一个领域的三本经典书籍,你就能超过这个领域90%的人。

所以这段时间,我将边看边做,选择的是粥左罗的书《打造个人IP》,还有Dan Koe的两小时写作课,尝试去解决“ 写作没有传播力,没有变现价值 ”的问题。

这一篇,我将总结粥左罗的书籍《打造个人IP》里的,关于如何设计知识产品的精要内容,看看设计错误如何导致了开头说的问题

1.为何我的流量那么低?

有的人在公众号上发布的文章内容特别像一门课程,结果阅读量很低,分享率低,涨粉也很慢,就是因为违背了这个规律。

我现在就在这个阶段。

公众号的内容,干货太多,反而没有了传播力,因为他们太烧脑了。

这是我经常收到的评价。

对不起,致敬那些死去的脑细胞。

2.浅阅读文章是为产品获得流量的

说公众号文章是浅阅读,可能有些人觉得不对,说我去读一篇文章,也要3分钟,5分钟的。

但这就叫深度阅读吗?

最佳长度2000字内,搞懂一个点,就够了,太长了完读率不高,所以具有传播力的公号文章,并不是交付级别的深度文章,干货内容,至少它的篇幅,不允许它交付价值。

除非十几篇这样的短文章,才能组成一个有价值,能交付的产品。

这一点,粥左罗在书中提到:

📌 写公众号文章、在公众号上发布免费文章,核心诉求是通过免费的内容获得流量转化;而设计一门课程,不是为了获得流量,而是为了服务用户。 

这是不同的设计,我一直没有明白这个逻辑,在公众号上写深度价值,其实看文章的人,绝大多数并不是来“学习”的,而只是要知道有什么东西我可以去了解。

真正的学习并不在零碎的刷订阅号文章上,试问1200字的一篇文章,和其他的更惊悚更调动多巴胺的文章在一起同台竞技,读者如何能得到体系化的认知?

所以公众号文章只要起到“得到读者对于内容的认同”即可,真正的数字产品服务和交付,是在产品里的。

3.设计产品的流程

  • 1.确定要解决的需求:

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它要解决什么问题?

  • 2.设计产品的结构:

这个产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3.推敲产品的细节:

它如何交付,它的独特性在哪里?

4.产品设计的四个指导原则

1.产品是规划+进化出来的

就像我之前做的指数投资的48篇文章,其实就已经是一个产品,只是它们是零散的,缺乏逻辑关联的。

并且它们按照我的学习路径产生的,包含着一些对于主题关系不大的个人插曲,有时它是有趣的,但是有时它们在浪费彼此的时间,需要进化,迭代出更有逻辑,更精准解决问题的版本。

而它的DNA就是我想拯救自己的中年,我想解决财务焦虑,我相信我们是有学习改变的能力的,并且很重要的一个信念是三本书原则

我很期待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让我在投资理财上,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

我期待我的读者也是这样的人,有对人生的思考,焦虑和低谷(这是宝贵的改变的源动力),并且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过自信,觉得挑战一下自己也不错。

这就是我的产品可以进化的DNA,它包含了我的初心,我的价值观和认知。

2.产品的各个模块是有机联系的

这里不是说内容内部的关联,因为好的内容本身就是逻辑相关的,这里说的模块,是指信息输入源,内容创作,发布平台,传播渠道(朋友圈,小红书)等之间的”梦幻联动“,如何形成一个序列动作。

打出组合拳,形成组合优势。

例如:文章你可能没有A写得好,但是差一点质量的文章,你写得快,排版快,每天的写作开销更低,产出更高,打开软件开始写作的启动成本更低(精神内耗更少),你的胜率会高一些。

例如:你的抽象概括和放钩子的能力强一些,更会写朋友圈小红书文案,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那么你的整体胜率更高一些;

再比如后端处理流程你们都差不多,但是你有更优质的信息输入源,学习的概念更”高级“,更基础,那你的胜率又更高一些。

3.学会发散、收敛、抽象、分类

这部分是内容设计时的原则。

一个大的问题,如何产生具体场景下的小问题,而是不是所有的问题,你都要说上一嘴,抽象能力是把这些若干问题,按照一定的原则去汇聚,去重,按照一定的类别去设计。

比如按照时间的自然顺序,按照知识本身(理性)和实践困难(执行问题)。

4.极简克制,通过”舍“实现”得“

通过做减法,生成简洁有效的内容,精准地传递信息。这一点目前我还没有什么理解和感触,因为原材料做成产品之后,才会有哪种舍不得裁剪掉这部分内容的纠结,到时再回来看这个原则。


哈喽,我是熊子峰,38岁程序员,正在结合AI写作进行自我成长,穿越程序员的中年危机,这是第 197  篇日更文章。

天气经济双寒潮-38岁中年程序员瑟瑟发抖

Llama-3告诉你:为什么中年人想要变得“厉害”

变得厉害的思维模式01 - 成长型思维模式

让你变得厉害的思维模式02 - 批判性思维

让你变得厉害的思维模式03 - 系统思维

让你变得厉害的思维模式04 - 元认知思维


熊子峰思考时刻


关注熊子峰,一起成长
感谢阅读,点击“关注”、“在看”、“赞”,都是对我的极大鼓励,会温暖我的冬天,谢谢。


----End----
上进中年集结
人到中年,市场不景气,工作不安稳,家里事又多,我们容易焦虑,迷茫,无聊,混沌,恐惧,甚至抑郁。
去年年末,我开始每天写点东西,摸索各种AI工具,探索AI如何帮助我们离开中年危机,早起运动,阅读,每周复盘,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我在建个“上进中年”的微信群,集结一些积极向上的中年朋友们。咱们可以一起分享早起、锻炼、读书这些正能量的事情,也可以聊聊晚上熬夜、懒散、刷手机这些让人沮丧的事。
中年路上不孤单,一起面对中年的挑战。如果你也想在这个年纪找回那种活力,找回那种冲劲,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进步,那就扫下面的二维码吧。我会把你拉进群里,咱们一起加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程序员熊子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