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D
老外集体学汉语看《西游记》
资料图
中国超级IP孙悟空炼成记
在花果山自在称王,自封“齐天大圣”。他桀骜不驯,大闹天宫,被镇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他护送唐僧西天取经,途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修成正果。他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盖世英雄。
孙悟空的形象其实经过了漫长的演变,才化作了如今我们熟知的模样,犹如在炼丹炉里经历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神火淬炼,而玄奘取经故事的流变则是太上老君的神火。在近千年时光里,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犹如一个“开放源代码”,经过不断修改、完善,逐渐定型为百回本《西游记》。
时光流转至元代,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更是西游故事演变的关键一环。在这部剧中,唐僧身世故事和猪八戒首次出现,故事人物基本定型,情节丰满曲折。从此,西游故事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孙悟空神通广大、行侠仗义的形象也逐渐深入人心。
终于到了明朝,感谢吴承恩先生,集前代传说、戏曲、文艺之大成的百回本《西游记》现世,取经故事完成了儒释道文化的深度过滤,汇入中华文化的浩瀚汪洋,并成为其中的深海明珠。孙悟空也一扫之前“猴精”的顽劣形象,摇身一变,成为至仁至义、人见人爱的美猴王。
对文化最好的传承是创新。1986年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成为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美猴王的形象妇孺皆知。六小龄童接过前辈衣钵,将传统戏曲猴儿戏和电视艺术融合,不仅在模仿猴儿时惟妙惟肖,且更加注意使用眼神,表演大气洒脱,给我们成功塑造了融动物、人、神于一体的美猴王形象。
此后,《西游记》和孙悟空被无数次改编,如《西游记动画》、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系列、《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甚至国外也加入到了改编与戏说的队伍中。日本《七龙珠》的男主角孙悟空,《宠物小精灵》中从小火焰猴、猛火猴到烈焰猴的进化,《数码宝贝》中的悟空兽、猪八戒兽和沙悟净兽,甚至还有《我的世界》中的孙悟空同款皮肤,都少不了《西游记》的灵感启发。
还有科幻美剧《穷山恶水》(Into the Badlands)在人物和剧情上,也都对《西游记》有所借鉴。全世界不断有创作者通过不同的媒介,以《西游记》故事为灵感,编织出属于自己的英雄史诗。
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孙悟空是共同的童年记忆,是中华文化的象征符号。只要提到孙悟空,不论身处何处,都会勾起每个中国人的文化记忆和身份认同,让中华民族永远凝聚成一体。
敲黑板
Journey to the West (one of the four great classics of Chinese literature), by Wu Cheng'en, depicts the adventures of a traveling monk sent by the Tang Emperor of the East on a long trek to the Western Heaven to seek the "true scriptures". He's accompanied by three disciples, including Sun Wukong and a gluttonous bodyguard with a pig's head.
You might be tempted to think that the holy monk and his not-always-upright companions are an allegory for the conflicting parts of our personality that, only through teamwork, can get us through the adventures of this mortal realm.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