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下成都|早期带货主播杜甫

成都日报 成都日报 2022-07-22

全文1724字,预计阅读需5分钟


世人对杜甫的印象

大多是一生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

怎一个“苦”字了得

但……



你可能不知道

杜甫在成都草堂“现场带货”卖过药!

你可能不知道

杜甫其实是一个生活精致主义者!



作者向以鲜在新作

《盛世的侧影——杜甫评传》中

用杜诗为诗圣立传

为大家描绘出杜甫不太广为人知的鲜活“侧影”

作者:向以鲜

四川大学教授,诗人、随笔作家


先听听向教授怎么说

 

侧影一 / 讲究精致生活的杜甫

杜甫出身官宦世家,其父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奉天县令。杜甫就20岁开始游历四方,一直游到44岁,有父亲资助,还不是穷游,留下很多骑射宴游记录,由此可见杜甫前半生“小日子”过得不错,是个生活精致主义者。



杜甫在《北征》中记录小女儿学妈妈化妆:“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籍画眉阔。”这里就引出了一个时尚话题,盛唐女性的“眉”是咋画的?


通过对史料考证,我们可以看到宽如蛾翅的阔叶眉之风盛行于开元天宝之际,至元和变为八字式低颦细眉,有一种纤柔的病态之美。时尚往往是一面神奇的镜子,从中可以折射出时代精神的影子,仅就女性眉毛式样的变化而言,与盛唐阔大、健康的气象相比,中唐已显出几分萧索和悲凉。


盛唐女子阔叶眉(图为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侧影二 / 在草堂“带货”的杜甫

杜甫从小体弱多病,后来还患有眼疾、风痹、关节炎等,因此对种药有一种天然的热情。杜甫的药圃品种不少,有麻黄、栀子、枸杞等,这些从他的诗句里都能找到,如“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这是栀子;“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这是枸杞等等。


杜甫不仅种药,还热衷卖药,堪称唐代中药“带货”达人。早年杜甫在京城买药,没有铺面,只能等散市前临时摆摊“卖吼货”。到了成都建好草堂后,就可以自产自销药材了。“乘兴还来看药栏。” 



杜甫《有客》生动记录了他在成都带货卖药的故事:杜甫在草堂后院开辟了药圃,精心种植药材。在邀请当地官员和朋友来家里聚会时,杜甫会领着他们参观药圃,实地讲解自己种的药如何品相佳、效果好。友人们纷纷慷慨解囊买药,所得钱财就用来贴补家用。当然,杜甫对周围穷人也很有爱心,从“药许邻人斸”就能充分说明他毫不自私。



侧影三 / 喜欢“打秋风”的杜甫

杜甫到了成都后,“打秋风”的能力是非常强的,最典型的就是“以诗换物”。没钱修房子,就找到表弟,送上一首《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草堂资》:“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遥。”从表弟王十五那里,求助到了修草堂的启动金。



草堂需要桃树,杜甫就又找河阳县令萧实,送一首《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河阳县里虽无树,濯锦江边未满园。”求来了百株桃树。


草堂需要竹子,杜甫又找到绵竹县长韦续,送上一首《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求来的竹林,后来绵延上百亩,成为了杜甫草堂的重要经济支柱。



杜甫在成都“以诗换物”,其中自然有他身在异乡、囊中窘迫的因素,但这种交换、索要,更多是一种风雅之举,是一种充满诗意的交流,这种风雅不仅让杜甫在人际交往上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同时也为后人留下许多展望杜甫在成都生活的侧写。


侧影四 / 在成都安逸幸福的杜甫

杜甫出身名门,少年得意,中年困苦,晚年颠沛流离。纵观他的一生,在成都的三、四年间,实是他一生颇为珍贵的和家人共度的幸福时光。



有诗为证:


成都有美女,在杜甫的诗中有“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成都有美酒,杜甫的诗中有“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成都有好景、好雨、好人、好山水,杜甫也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等诗句;

成都有安逸的生活,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杜甫在成都拥有了一生中难得的享受天伦的稳稳的幸福…… 


成都抚慰了杜甫的心灵。杜甫是成都的福星,成都是杜甫的福地。没有成都的杜甫,会少了很多底色;没有杜甫的成都,也会少了很多光彩。



推荐阅读


天下成都|《乡厨》 一曲献给川菜乡村厨师的“把根留住”


最新通报,这些区域解封!




成都日报

记者 蒋蓝 吴亦铮

编辑 蔺虹豆

视频 吴亦铮

图片及视频素材 胡大田 蒋蓝

校对 周杨云

审核 张婷婷 庄伟伟 饶竹舟 单正华

监制 吴东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