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热词解读:直播打赏

成都日报 2022-06-07


两会热词多,小熊为您说!


从今天开始,成都日报熊一凡将在全国两会期间为您解读热词!



网络直播火了,相关话题“火”到了2022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的建议里,成为热词。全国人大代表肖胜方就认为,网络秀场直播行业在具有正面价值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发展乱象。比如“打赏”行为来钱太快太多,使得众多年轻人对直播行业趋之若鹜,一定程度上存在忽视有价值内容输出,而形成了以噱头、猎奇为主导的不良风气。他建议为直播打赏设置三天的冷静期,并可限制恶意撤回。而全国人大代表李君更是从社会价值观的角度建议,关闭网络直播打赏功能。他在建议中写道:“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的热火朝天,捧红了一大批吸金能力强的‘网红’,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蹭流量无底线、网络行乞、数据造假、内容低俗等,令人堪忧。”


我们相信,随着代表委员们的关注,一定会给我们的直播行业、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推动整个直播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为大家的生活带来更多新的体验和快乐。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相关部门健全网络直播法律法规,强化各部门监管力度,规范平台规则,关闭平台打赏功能,加强正能量引导。同时,他也呼吁加大网络游戏监管整治力度,应全面禁止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

全国人大代表李君。受访者供图


关闭网络直播打赏 

净化网络直播环境

“近年来,网络直播捧红了一大批吸金能力强的网红,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蹭流量无底线、直播无底线、数据造假、内容低俗等,令人堪忧。”


在健全网络直播法律法规方面,李君建议,应尽快出台官方的审查制度标准。同时相关部门应对审查、举报属实的网络直播和主播实行封杀机制并
施以经济处罚甚至是行政处罚,增加其违法违规成本。

“关闭平台打赏功能后,能有效杜绝主播为获取灰色收益而进行的恶俗、低俗等博眼球和擦边球的行为,净化网络直播环境。”


李君建议,在关闭平台打赏功能外,还要加强官方的正能量引导,对于相关正能量的直播和主播账号给予流量扶持。相关部门若不能直接将打赏功能进行关闭,则退而求其次,对直播打赏平台收入进行限制,严格控制直播打赏、虚拟礼物等平台分成比例,平台抽成最高不超过10%,设置打赏上限。


禁止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

限制不良游戏向未成年人开放


“去年相关部门出台了政策,明确18岁以下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每天只能有1小时,且只能在周末。但我们村有的留守儿童使用长辈的身份证注册游戏账号,规定形同虚设。”

此外,李君还带来了关于加大网络游戏监管整治力度的建议。他认为,应全面禁止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对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开发商追究相关责任。所有网络游戏开发者必须强制设置人脸识别登陆,通过人脸识别禁止未成年人登陆,玩游戏的过程中也可不定时进行人脸识别抽查。

最后,李君还建议,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来进行游戏分级,限制所有不良类游戏面向未成年人开放。同时禁止游戏类产品在网络平台上投放任何形式的宣传广告,尤其是含有暴力、色情等低俗内容的广告。


延伸阅读


一问到底 如何严防未成年人沉迷网游?


去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在没有法定节假日的情况下,未成年人一周仅有3个小时可以接触网络游戏,国家新闻出版署刚刚下发的这份通知,被网友们称为“史上最严”网游新规。为何要有这样的规定出台?网游凭借哪些套路让孩子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沉迷网游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何种伤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游戏企业、家庭、学校,各方又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
Q让孩子远离网游 学校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A: 严防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在企业严守规定、把好技术关的同时,学校和家长又该做些什么呢?对于学校来说,可以更好地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社会实践以及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娱休闲活动。而对于家长来说,可以先做到一件事,那就是自己放下手机。
Q为何要从每天1.5小时压缩到每周3小时?
A: 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在对新规的出台答记者问时表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切,不少家长反映,一些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使许多家长苦不堪言,成了民心之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培养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因此国家再出重拳,严防未成年人沉迷网游。
Q长期沉迷网游竟会改变孩子大脑结构?
A: 您相信吗?长期沉迷网游,不仅能让孩子无心学业,视力和身体素质全面下降,甚至还会改变一个人的大脑结构。有研究报告显示,长期沉迷网游的孩子,其大脑结构竟然跟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大脑结构相像。专家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一个人在玩网络游戏的时候,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状态,想象力、思考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得不到训练,长此以往,会极大损害智力发展。
Q孩子冒用家长身份信息逃避监管怎么办?

A: 虽然严格要求采取实名制注册,但家长们还在担心,如果一些未成年人使用家长身份信息,或者干脆购买成年人身份信息来绕过实名认证,无节制地沉迷网游怎么办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本月刚刚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就显示,已经有14家企业共同参与起草了《网络游戏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团体标准,相关游戏平台也已加大力度,进一步升级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在对已实名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的基础上,扩大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在用户登录和支付时均会进行人脸识别验证,从而有效应对“孩子冒用家长身份信息绕过监管”等问题。



推荐阅读


开幕!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京开幕




成都日报

整合编辑 王斌

主播 熊一凡

文案 钟文

导播 胡大田

摄像 朱大勇

校对 蔺虹豆

审核 张婷婷 庄伟伟 饶竹舟 单正华

监制 沈山

综合 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