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奋进超大城市现代化发展之路——写在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之际(二)

成都日报 2022-07-23

全文4143字。


2021年7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巍巍巨轮”造型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历史性时刻。


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时代考卷,常出常新。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每一座城市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必须回答的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立足新发展阶段,成都作为全国第四个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城市,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既是成都自身发展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更是为超大城市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的历史使命。


民族复兴引领大城崛起。成都把握时与势,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省之大计”,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全面提升国家中心城市能级,推动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促进全省“干支”协同和成渝双核联动,加快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成渝都市圈“1+5”合作深入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起势见效;经济总量接近2万亿元;


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1环10射”铁路网和“3绕13射”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形,西部(成都)科学城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极核主干能级持续提升。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


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道路,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现代化发展之路,奋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新篇章。


(一)


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壮阔进程,也是中国城市在世界现代化城市体系中争先进位的奋斗征程。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汇聚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载体。


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全国区域发展实现全局性、系统性、格局性的重大跃升。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经略西部腹地、完善区域布局、促进协同发展,在2020年1月3日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成渝地区协同联动、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擘画了发展蓝图。



成渝地区作为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以全国1.9%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近7%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全国6.5%的经济总量,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承载空间,是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和战略纵深所在。


2021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成都要以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支持成都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区域经济人口承载能力提升,以公园城市形态塑造城市比较优势,全面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


崭新的目标定位,必将为成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势能、澎湃动能。



闻令而动,成渝潮涌。


成都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宣告成立,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战略考量、目标定位和实现路径,全面落实《规划纲要》确定的200余项任务;


市委主要领导带队,成都市党政代表团前往重庆市考察学习交流,签署了“1+5”合作协议,内容涉及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西部科学城、西部金融中心、现代化国际都市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推动成渝务实合作、双城联动、协同发展。


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0000公里以上。


2021年9月,成渝中线高铁建设全面启动,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建设标准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高等级高速铁路。


2021年12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上,重庆和四川共同明确在2022年加快推动实施160个重大项目。今年一季度,已开工项目149个。


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呈现良好势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919.2亿元,同比增长8.5%,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二)


作为成渝“双核”之一,成都必须以更大格局更广视野,在国家战略全局、四川发展大局中谋划自身发展大势,扛起时代赋予城市的使命与担当。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成都带动作用和德阳、眉山、资阳比较优势,加快生产力一体化布局,建设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都市圈。


2021年11月,四川省政府正式印发《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继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以后,国家层面批复的第三个都市圈规划。


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省委提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将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牵引性工程,把全省发展主干从成都拓展为成都都市圈。



成都深刻领会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和成都都市圈建设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关于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增强现代产业协作引领、创新资源集聚转化、改革系统集成和内陆开放门户、人口综合承载服务四大功能;


大力提升协同创新水平,共享开放枢纽平台,协同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共促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全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陆续出台《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同城化发展专项合作组组建方案》《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规划》等多项机制。


去年10月,德阳市党政代表团到访成都,双方探讨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以“项目制+清单制”推动重大任务落地落实。


2022年2月,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由兼任组长的成都市委主要领导率队,前往眉山市和资阳市考察,促进资阳临空经济区、万华化学四川工业园等产业生态圈构建,推动成都至资阳线(S3)市域铁路和成都至眉山线(S5)市域铁路项目建设。


一个圈、一条心、一盘棋,成都都市圈建设迅速推进——


轨道交通网络正在成形,公共交通服务同城化水平大幅提升;


科创和生产性服务业走廊、临空经济产业走廊、龙泉山东侧先进制造业走廊等产业生态圈蓬勃生长,产业协同效益彰显;


区域内要素流动加速畅通,“一站式”通办让都市圈内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便利;


生态环境共保共治,都市圈空气优良天数率提高到82%。


以建设都市圈为支撑,成都不断增强对全省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引领全省五大经济区协同发展。


2021年,成都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超2.5万亿元,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比重达33.8%。主干能级持续提升,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为46.4%,人均GDP迈上8万元台阶,高于全国和全省、达到全球中等收入地区水平。



(三)


行棋当善弈,落子谋全局。


从神秘古蜀到天府之国,从偏居一隅到汉唐繁华,成都自古沃野膏腴绿色萦绕。独特的两江环流城市格局、依水而居的城市民俗画卷、水系交错的乡村田园风情,化为千百年来成都人的生活日常。秦汉时期,成都位列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史称“列备五都”。到了晚唐,“扬一益二”闻名天下。


2016年5月,成都被确定为全国第6个国家中心城市,让身处西部内陆的成都一跃跻身全国城镇体系“金字塔”的“塔尖”。


进入新时代,成都迎来了华丽蝶变的又一重大时刻。


2018年2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在成都首提“公园城市”理念。2022年3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正式发布。


以更宏阔的视野看,从公园城市示范区到成都都市圈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空间上由点到圈及面、目标定位上有机统一,共同形成“中心城市-都市圈-经济圈-发展全局”的发展战略闭环。



这是使命与机遇。


从理论到实践,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每一步,都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成都的深切关怀。党中央首次将“新发展理念”鲜明标定在一座城市发展的旗帜上,为示范区建设指引了方向。


建好示范区,是成都服务“国之大者”“省之大计”的战略统领,标注了新时代成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路标,承载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


准确把握示范区建设的深刻考量和核心内涵,成都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好《总体方案》各项任务,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道路的全新探索。


放眼蓉城大地:成都环城生态公园100公里一级绿道全线贯通,实现“串珠成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3%,建成天府绿道5300余公里,新增公园面积43平方公里,入选联合国人居署“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



这是挑战与责任。


2021年6月,西部(成都)科学城正式挂牌。如今,中科院成都分院、独角兽岛、超算中心等科研创新高地已拔地而起,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成都分院等顶尖学术机构也汇聚于此。


2021年6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成都成为我国大陆地区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标志着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迈出了坚实一步。成都与全球228个国家或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外国获批在蓉设立领事机构达21家。


2022年2月,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建设正式启动。首批启动建设未来公园社区25个。“十四五”期间,全市将建设200个未来公园社区。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区域经济人口承载能力提升,以公园城市形态塑造城市比较优势,成都先行先试,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城市发展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一山连两翼”城市格局,从根本上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城市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建圈强链行动,通过打造“链主企业+领军人才+产业基金+中介机构+公共平台”产业生态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


智慧蓉城建设,以精准精细、智慧智能、共建共享、安全韧性为方向,探索大城善治路径……


迈步新征程,书写新答卷!


站上新的历史起点的成都,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省之大计”,与时代同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而乘风奋进,破浪前行。




推荐阅读


新思想镌刻在蓉城大地——写在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之际(一)


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决议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马玉宝 曹宇阳 刘飞

编辑 周杨云

图片 本报摄影部

校对 蔺虹豆

审核 张婷婷 庄伟伟 饶竹舟 单正华

监制 孟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