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发布公园城市行动计划!2025年绿道超1万公里,还有很多与你息息相关

成都日报 2022-07-22


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究竟怎么建?


5月18日, “《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成都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从《行动计划》的起草背景、总体考量、主要内容、重大举措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行动计划》从生态、生活、生产、治理四个维度提出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分工,通过27个方面建设重点任务、69项具体工作举措对落实《总体方案》各项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


至此

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有了清晰的“任务书”和“路线图”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行动计划》都讲了啥?


【总体考量】

四个“聚焦”
全面贯彻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


关于编制《行动计划》的总体考量,新闻发布会从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01

聚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确定编制方向。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贯彻“三新一高”重要要求,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战略部署和《总体方案》各项任务。

02

聚焦《总体方案》提出的“两新”“三区”“四着力”要求确定逻辑框架和重点任务。



着眼“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时代使命,打造“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城市人民宜居宜业的示范区、城市现代化治理的示范区”定位,围绕“着力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着力增进公园城市民生福祉、着力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着力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确定建设方向和重点任务。

03

聚焦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谋划全局。


系统领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准确把握“建设示范区、奋进新征程”的使命担当,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关于“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调整、“五个走在前列”、产业“建圈强链”、智慧安全韧性善治城市建设等重大实践和研究成果。

04

聚焦落地落实谋划重大支撑性工程项目与平台。


紧密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都都市圈建设发展规划和省市重大专项规划,谋划一批重点改革创新事项、重大项目和功能性平台。


【主要内容】

四个“维度”
提出27个方面69项具体行动措施


记者从会上获悉,《行动计划》从生态、生活、生产、治理四个维度提出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分工,通过27个方面建设重点任务、69项具体工作举措,对落实《总体方案》各项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


01

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打造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


着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提出构建城园相融空间布局、建立蓝绿交织公园体系、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塑造公园城市特色风貌、深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以成渝双核引领经济圈协调发展8项重点任务。

02

增进公园城市民生福祉,打造城市人民宜居的示范区。


着眼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提出增强养老托育服务能力、提供优质医疗教育服务、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构建立体高效功能复合的交通体系、建设品质化现代社区、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7项重点任务。

03

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打造城市人民宜业的示范区。



围绕增强城市内生增长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锚定共同富裕方向,深入推进宜业环境优化等行动,提出深化结构调整推动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活力迸发的创新策源、“建圈强链”发展彰显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营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共同富裕8项重点任务。

04

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打造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


着眼践行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的理念,深入推进治理能力提升等行动,提出打造“智慧蓉城”、增强抵御冲击和安全韧性能力、高水平建设平安成都、创新城市内涵式发展方式4项重点任务。


【重大举措】

四个“重大”
统筹推进示范区各项任务全面突破


发布会介绍,《行动计划》系统谋划和集成一系列重大城市核心功能、重大项目平台、重大政策落地、重大改革试点,统筹推进示范区各项任务全面突破、落地见效。


01

突出增强重大城市核心功能。



围绕做优做强城市空间功能,落实《总体方案》提出的“有序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推动龙泉山东翼加快发展,完善‘一山连两翼’空间总体布局”“强化天府新区等高端产业平台功能”“培育郊区新城”等要求,明确提出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卫星城)等具体行动。围绕增强城市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出高标准建设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高水平建设运行天府实验室等。围绕强化双向开放功能,提出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和综合保税区,增强“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四川)功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围绕优势产业建圈强链,提出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域、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

02

突出重大工程项目平台建设。


围绕集聚大科学装置和重大创新平台,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中科院成都科研园区等;围绕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和塑造公园城市特色风貌,实施“五绿润城”“天府蓝网”等重大项目,实施大熊猫栖息地修复、岷江沱江流域治污理水护岸筑景等行动;围绕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统筹推进成渝中线高铁等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引大济岷、沱江团结枢纽等重大水利设施前期论证;围绕提升公共服务与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建设品质化现代社区,实施“健康成都”“家门口的好学校”、儿童友好城市等建设行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围绕提升超大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打造智慧蓉城,提出推进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布局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打造“数字孪生城市”等一系列重大项目。

03

突出重大赋能政策落地见效。


聚焦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提出加快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设立市场化征信机构、创新信用融资产品和服务;聚焦营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提出完善外籍人才停居留政策,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蓉建立新型研发机构;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出深入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推进“标准地”出让改革、建立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机制等一系列重大政策。

04

突出创新开展重大改革试点示范。


聚焦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出开展国家国土绿化试点,深入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等;聚焦创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试点,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聚焦增强城市内生增长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试点;聚焦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和市民民生福祉,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等试点,全域推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模式及片区开发。同时,继续协调争取重大政策赋能,加强省市联动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支持设立自贸试验区成都东部新区片区,支持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一系列重大赋能,加快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新闻发布会上
关于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
介绍了下一步的举措


市发改委主任杨羽:

提升五大城市核心功能

让市场主体更有创造力


聚力提升高端要素运筹功能。着力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发展绿色金融、科创金融、普惠金融,增强对实体经济和“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功能。
聚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建设开放型创新平台体系,争创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增强技术研发、中试验证、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能力。
聚力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推进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和重大产业项目攻坚,聚力做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具有行业引领力的“专精特新”企业。
聚力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聚焦提升航空枢纽能级,推进“两场一体”协同高效运营,申请设立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
聚力增强国际消费中心功能。创新消费金融和跨境消费便利化措施,争取设立一批入境免税店、免税购物中心,优化144小时过境免签便利化政策配套措施,搭建“买全球、卖全球”消费服务平台,打响“成都消费”“成都休闲”“成都服务”“成都创造”品牌。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党组书记、

局长金城:

开展“五绿润城”行动

2025年成都各级绿道将超1万公里


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绿肺”,至2025年修复大熊猫栖息地30万亩。
持续推进“增绿增景”“减人减房”行动,至2025年建成25万亩国家储备林。
未来五年,每年建设“回家的路”社区绿道1000条,至2025年累计建成各级绿道超1万公里。
至2025年,中心城区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90%。

未来五年,培育国家级、省级林业园区不少于5个。


市住建局副局长王建新:

全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打造高质量“15分钟便民生活圈”


持续实施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和“两环八线十三片”街巷游线体系建设,加快呈现天府文化公园、文殊坊等32个街坊街巷项目。
“十四五”期间计划推进173个老旧片区有机更新,统筹实施特色街区、公服设施、景观品质提升等项目。
从精准补短板和提升公服设施品质两个方面,推进新一轮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建设计划,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
满足多元化需求,在满足基础保障型公服设施的基础上,根据群众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及时完善基本公服保障体系。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

两方面着力

推动城市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在规划理念上,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突出四大转变。一是营城路径从“城市中建公园”向“将全域建设为一座大公园”转变;二是发展方式从“增量主导的外延式发展”向“增存并重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三是发展逻辑从“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四是治理方式从“空间建设型”向“空间治理型”转变。
在规划内容上全面体现公园城市特点。一是优化公园城市空间结构,构建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相融合格局。二是强化耕地保护。三是锚固公园城市生态本底。四是推动公园城市城乡融合发展。五是推动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六是提升公园城市宜居品质。七是提升公园城市品质特色。八是提升超大城市空间治理能力。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市委社治委常务副主任薛敏:

构建“五个共同体”

夯实超大城市现代治理的底部支撑


实施社区微更新,整合利用城市低效用地、社区闲置空间,有机植入兼具美学感受和实用价值的功能设施,创构城市空间增量,丰富城市街巷肌理。
发展社区商业,依托社区综合体、特色街区、社区绿道等载体,发展“基础便民型+品质提升型”社区商业业态,营造多元消费场景,释放社区消费潜力。
围绕提升精细化水平,深化居民小区治理改革,补齐老旧小区、“三无”院落、乡村集中居民区等薄弱小区治理短板,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

提质基层综合服务,优化社区服务载体集聚功能,构建涵盖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商业服务的基层综合服务体系,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利服务。
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常态化开展基层“访困难送温暖、访问题送平安”工作,以网格为单位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



推荐阅读


成都出了“路线图”,让中心城区文化特色+++


消费券报名开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琳黎 杨升涛

编辑 蔺虹豆

图片 成都日报资料图

校对 周杨云

审核 庄伟伟 饶竹舟 单正华

监制 吴东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