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互联网+大数据”,237座“大脑”实时监测

成都日报 2022-07-22


进入7月
成都防汛迎来“七上八下”的关键时段
智慧水务
是智慧蓉城建设的八大重点领域的
智慧应用场景之一
目前,在智慧蓉城数字底座的支撑下
成都已分期建成防汛指挥、河长制管理、
供水监管、智慧锦江等
12个智慧应用系统并投入使用
开启“互联网+大数据”治水护水新模式


防汛指挥系统

全市237座水库进行在线监测

如何让防汛更智慧?“打有准备之仗,离不开智慧赋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防汛指挥系统针对防汛、内涝、山洪三大主题,以位置信息进行智能匹配和提醒显示,实现水务关键业务数据的综合展现和成都市全域雨情、水情和现场的实时动态监测,支撑防汛的精准预测。



在防汛指挥系统首页,可以总览当前防汛态势。该系统已整合水文、气象、公安等部门的监测数据,以及省水利厅、岷江上游阿坝州、沱江上游德阳市的监测站点信息。一旦发生超过50毫米强降雨或者超警水位的情况,系统会在列表中以不同颜色闪烁进行预警。汛期可实时对全市237座水库进行在线监测。同时,系统还会根据预警情况、天气趋势,适时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并通过系统发送短信通知应急、城管等有关成员单位。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统一的数据资源体系。“依托智慧蓉城数字底座,系统汇集生态环境、公安、水文、气象等各部门的涉水数据。”该负责人介绍道,系统将全市各部门碎片化的涉水信息化零为整,市防汛指挥部门可以通过系统时刻了解暴雨、洪水等汛情变化。



此外,针对洪涝灾害的主要类型,系统构建了江河洪水一张图、城市内涝一张图、山洪灾害一张图三个专题。专题以GIS系统为载体,叠加了流域划分、闸坝、下穿隧道、重点内涝点位、视频监控、降雨等值面、气象雷达、实时雨情、水库水情、河道水情等10余个专题图层。系统已将所有工程信息、责任人信息数字化,为指挥调度提供数据支撑。同时,系统可根据站点位置自动关联周边视频,第一时间掌握现场情况。


统筹三大模块

提升精准预测水平

如今,在智慧蓉城的框架下,防汛指挥系统还在探索统筹城市内涝、山洪灾害及江河洪水三大模块,做到“防”“治”结合


记者了解到,城市内涝模块集成了125个下穿隧道监测点和130个内涝积水监测点,可对主要的下穿隧道及低洼易淹区进行实时监测。梳理了部分地下空间监控画面,通过线上巡查,掌握地下商场、地铁、车库出入口的汇水情况。通过防汛指挥系统,根据气象预报,提前安排人员加强现场巡查和设施维护,积水险情发生时,第一时间通知责任部门和单位开展排涝处置工作。



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等特点,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一直是防汛灾害防治的重中之重。

山洪灾害模块将山洪危险点信息在系统上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在屏幕上显示全市共1338个山洪危险点的地理位置,可以查看任意危险点受威胁人口等基本信息和相应的行政、监测巡查、预警转移责任人,每个危险点均设置了准备和立即撤离指标,还可查看撤离路线及安置点位置,实地也布设了责任人公示牌和转移线路指示牌。

“当收到气象灾害性天气预警,我们会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联合会商,一旦确定发布预警,预警信息可以通过系统一键下达,基层责任人一键回应,形成‘呼叫、应答’闭环。”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叫应机制已建立,正开展验证和进一步完善工作。

在江河洪水方面,为尽可能延长洪水预见期,市水务局搭建了“沱江水文模型”“南河水文模型”,目前已投入试运行。在强降雨过程前,会根据模型运行结果与成都水文局开展综合研判,同时,还建立了首席分析师制度。目前,全市主要河道洪水预见期约为4-10个小时,当降雨发生后,还会根据江河水位涨幅和实际降雨时空分布进行滚动预报,提高预报精度,为组织转移和救援队伍科学调配提供决策依据。


河长制管理系统形成问题处置闭环化

入选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智慧水务带来的变化不止在防汛。记者看到,在一张大屏幕上,点击图片可以看到现场情况,以及实现从发现问题到处理全流程跟踪



“2017年2月,成都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工作部署开展后,我们发现在问题处置、河长巡河监督、指挥调度等方面存在管理线条长、协调效率低、终端处置反应慢等诸多问题。”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这一系列难点、痛点,依托全市政务管理的现有数据和平台基础,研发了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并于2018年5月上线使用。

河长巡河主要针对河流水质水文、保洁、设施、违章、禁渔、“四乱”(乱建、乱堆、乱占、乱采)等七大类问题进行巡查。河长制管理系统将问题发现、上报、监管、处置、反馈的全过程信息进行记录, 形成了问题处置闭环化。同时,为满足实时指挥调度需求,实现在线连线功能,和正在巡河的河长可以进行现场视频连线。

为监督河长履职尽责工作,市水务局制定了河长巡河有效性标准,通过系统实时监测。河长每次巡河之前都要进行人脸识别,以保证是本人巡河。各级河长巡河时长要超过30分钟、距离1公里以上,否则系统会自动判定为无效巡河。针对每一位河长日常巡河履职情况,系统还会生成年度河长成绩单,对河长一年来的工作进行综合展示。

此外,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相关要求,深入推动成都都市圈河湖治理管护高质量发展,主动联合德、眉、资3市河长办共同建设了成德眉资河长制E平台,实现了4市河长在线巡河、问题协办、指挥调度等功能,属全国都市圈首创。

自河长制管理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各级河长巡河380余万人次,共发现处置问题12万余个,问题处置率达96.4%, “互联网+大数据”推进河长制工作落实入选了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

在融合利用全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基础上

持续实施水务感知“一张网”

水务智慧大脑等13项工程

统筹推进锦江水生态治理智慧管理

基层防汛预警等项目建设

建立全域感知、动态监测、精准调控

协同管理和高效应用的智慧水务平台



推荐阅读


9月开工!东部新区又添一重大园区


事关你的医保,这笔钱涨了!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宋妍妍

编辑 蔺虹豆

图片 市水务局

校对 周杨云

审核 单正华

监制 吴东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