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物·古今记|古人节能智慧

成都日报 2022-09-29



近日成都地区持续高温

气象部门多次发布高温预警信号

电力需求节节攀升

为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各行各业开启“省电模式”

积极响应节约用电


在古代

人们又是如何节能环保?

物尽其用的呢?


“妇好”青铜三联甗 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青铜三联甗

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

由并列的三个大圆甑

和一长方形承甑器组成


上部为甑,盛放食物

下部为鬲,用以盛水

使用时,甗鬲内的蒸汽进入三个甑内

可以同时蒸煮几种食物

既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

也增加了食物的品类和总量


陶灶 东汉 故宫博物院藏


《释名·释宫室》说:

“灶,造也,创造食物也。”


《汉书·五行志》说:

“灶者,生养之本。”


窑头为火膛,是投柴烧火的地方

灶同火膛相比,密闭性能更好

更能提高烹饪效率,节约能源


陶灶 东汉 新都文管所藏


灶在汉墓中发现较多

普通的是一眼灶

复杂的则为多眼灶


灶面上一般模印庖厨工具

与鸡鸭鱼肉等食物

侧面有人物、龙虎怪兽、庖厨等内容


东汉以后

灶面上的灶眼多到3-5个

灶身的体积也随之增大

灶身前壁高出灶面

灶后的烟囱也制作成葫芦形

装饰更加复杂


这些陶灶除了灶上置有

烧煮用的釜、甑等炊具外

灶身两侧等位置

通常都会摆上几口缸、坛之类的陶器

是为了利用灶膛的热力温水

以备洗刷等之用


一灶多用既节省时间

又节约能源

直至现在

农村地区很多家庭

仍在使用一灶多眼的灶具


彩绘雁鱼铜灯 汉 山西博物院藏


随着社会发展

人们有了照明的需求

2015年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里出土的雁鱼灯

是一种典型的“环保灯”


灯火点燃时

烟雾通过鱼和雁颈导入雁体内

将烟尘吸入雁的肚里让水溶解

净化空气

防止了油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雁鱼灯不仅环保

还可调节光亮度

且能充分利用燃料


长信宫铜灯 西汉 河北博物院


“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

其原理亦是如此

普通的生活器皿做灯具浪费燃油

古人遂将其加高底座

增加光照范围

增加通风管道

让燃烧更充分

上面加盖

减少油料损耗


古代真正的节能灯

则是在“省油灯”发明之后出现


邛窑乳浊绿釉省油灯 宋 邛崃市博物馆藏


省油灯

是秦汉以后下层社会广泛流行的陶瓷灯

由于灯体是夹层

故古人又称之为“夹灯盏”


宋代诗人陆游曾在《老学庵笔记》中

描述过这种省油灯:

“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


相比昂贵的铜灯

简单廉价的夹灯盏更受人们的欢迎


夹灯盏的节能原理

就是降低整个灯体的温度

把灯芯及油置于灯盏表面的内凹处

然后注入清水在夹层相通的小孔中

在孔中加入冷水

降低油面温度

避免油经加热后迅速蒸发


福建土楼 图 新华社


古代人的节能意识

还体现在民居建造上


2008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福建土楼

是典型的节能建筑


土楼历史源远流长

主要分布在闽西和闽南山区

土楼厚重的土墙使用的是

红壤土、砂石、竹片、土纸浆等材料

皆为就地取材


利用简单的工具如夯杵、墙槌板和拍板等

经反复揉、压、挤

采用中国传统“大墙板”技术

夯筑成1-2米厚的楼墙

形成外土内木的建筑结构

为进一步加强红壤土黏性

还加入了红糖、蛋清和煮熟的糯米饭


这种土墙透气功能佳

有效调节了土楼内部房间的温度和湿度

如果天气异常炎热,风力轻微

天井在阳光曝晒下热气蒸腾

热空气不断上升

形成一种“拔气”作用

而两侧厝巷的冷却空气

就会通过通道不断向天井补充

形成冷热空气的温差对流


 古人的节能环保意识可见一斑

而今也有新时代的节能环保办法

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

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更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

从自己身边做起



推荐阅读


规划出台!成都打造十大文化遗址公园


又一波消费券来了!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段祯

编辑 蔺虹豆

图片 各博物馆

校对 王戬

审核 单正华

监制 杨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