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家“专精特新”企业,为何从上海整体搬迁到成都?

成都日报 2022-09-29


近日,上海“专精特新”企业——上海拓及轨道交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金牛区完成工商变更,更名为四川拓及轨道交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及股份”),实现了从上海到成都的整体搬迁


为何选择成都?


“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成都软硬实力兼备。”


拓及股份董事长张双云表示,从软实力来看,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成都集研发、设计、施工、装备、服务于一体。以研发为例,成都有丰富的高校资源,可为研发储备大量人才。





战略规划支撑


“十四五”时期,轨道交通产业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四川省明确突破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同时是成都市“5+5+1”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明确的20个重点产业链之一。


当前,成都正以轨道交通装备纳入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契机,聚焦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重点任务,坚持以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为牵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硬实力吸引


成都轨交系统全国排名前列,运营里程数排名第四,未来规划里程数超1000公里,发展空间巨大。


“拓及股份总体搬迁到成都的重要考量之一,就在于成都正着力打造宜居生态场景,打造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绿色交通体系,为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供了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拓及股份落地成都背后,已覆盖成都建圈强链14个产业链的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以下简称“成都科创投集团”)是重要推手。


“拓及股份有比较强的集成和创新能力,我们通过整合成都轨交资源,投后赋能,从战略上帮助拓及股份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成都科创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新常告诉记者,拓及股份有望成为成都轨交设备“链主”企业,带动成都轨交产业链进一步发展。




迈上新征程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迎来历史性机遇

也面临新的更高要求

如何高质量发展轨道交通产业

打造高端装备产业新引擎

形成轨道交通领跑新优势?

1.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坚定目标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加快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为全市轨道交通产业在城市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政策扶持


今年以来,成都陆续召开轨道交通产业建圈强链工作专题会议,印发《2022年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建圈强链工作要点》,计划在2022年,实现轨道交通新开工项目车辆装备本地配套率达到60%,控制、信号等机电系统本地配套率突破25%,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立足强链补链,聚焦布局“新赛道”,将突出“链主”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以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重点精准招引目标,锁定一批产业链细分领域项目,力争新签约引进轨道交通产业链项目20个;


👉🏻围绕轨道交通产品生产、消费、使用等环节,制定一套特色鲜明、层次清晰、精准实用的专项政策体系,形成产业链发展的要素资源优势和政策引导效应;


👉🏻建立并动态更新产业链培育企业名单;


👉🏻围绕链主企业实际需求,实施“链主”企业专员专班服务行动,推动企业深耕本地、做大做强。


目前进展


截至目前,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达5家,其作为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也将成为推动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创新力量。




2.精准补链强链延链


面对挑战


面向四川“打造西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未来,“链主”将如何切实提升装备制造能级和创新发展能力,推动轨道交通装备谱系化发展和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吸引链主,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成都发挥成都中车长客、中车成都公司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链主”企业的吸附效应,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400余家,成都轨道交通车辆本地配套率从2017年不足10%提升到目前超过50%,基本实现了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维护等产业链各领域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要充分调动本地链主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不断吸引产业链企业聚集,打造引领型、融合型、持续型融合发展的先进轨道交通,整体带动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


提升制造能级


以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建圈强链相关指示精神为指导,把握轨道交通快速化、绿色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以及高原铁路、成渝中线等重大工程建设机遇,构建“链主企业+领军人才+产业基金+中介机构+公共平台”产业生态体系,整体协同培育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提升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能级。


形成发展合力


“成都正以政策支持、创新驱动、平台赋能、龙头引领、园区集聚、项目支撑等具体举措,实施全要素保障,加强组织领导,设立链长制管理体系,加强产业协同,明确产业布局,强化政策落实,研究专项产业政策,动态梳理轨道交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情况和配套关系,绘制产业链‘全景图’,精准补链、强链、延链,切实形成发展合力。”


该负责人表示,实现全面谋篇布局、补齐产业短板、培育发展动能、提升市场竞争力,有效加快创新资源要素和产业资源集聚,轨道交通产业的“成都力量”越来越鲜明、有力。




推荐阅读


节省上万元!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至2023年底!


成资线预计后年开通试运营!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陈秋妤

编辑 周杨云

摄影 成都日报视觉中心

校对 王戬

审核 饶竹舟

监制 杨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