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锦观智库 | 如何以消费助推城市竞争力提升?

成都第一时政平台 成都日报 2023-03-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11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以市民化为切入点,将有力拉动居民消费,同时,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能有效助推城市竞争力提升。强化首位城市担当,当前成都正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如何看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成都如何进一步通过促销费扩内需提升城市竞争力?针对这些问题,本期《锦观智库》采访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院长毛中根。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

如何全面促进内需和消费升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您如何看待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马克思指出,“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


第一,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是生产的最终目的,是畅通经济循环的关键一环。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环节循环继起,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也通过创造新的需求,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既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终点,也是下一次再生产的起点。只有通过消费,商品的价值才得以实现,原有的社会需求才得以满足,并产生出新的消费需求,推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循环往复和扩大再生产。此外,消费对分配也有很大的作用,分配是否合理,需要通过消费来实现。


第二,消费对拉动经济的基础性作用是相对投资和净出口来说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共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逐步由投资拉动型增长转为消费拉动型增长,消费稳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只是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正转负。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推进,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比资本形成总额高51.7个百分点,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


第三,随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消费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增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消费的重要性不断增加。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万亿元,是2012年的2.1倍;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为54.3%,较2012年提高3.4个百分点。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占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增加,稳定成为经济行稳致远的“压舱石”。未来,消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消费的地位和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如何落地落实促消费举措

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11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以市民化为切入点,随之带来居民消费理念、收入水平等多维转变,将对居民消费产生有力拉动作用。近段时间,围绕元旦、春节等重要消费节点,包括成都在内的不少城市都发布了促消费方案,重点支持汽车、家装、智能家居等消费。怎么看待密集出台的促消费政策?您觉得目前的消费趋势有没有出现新变化?

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造成了较大影响,尤其是餐饮、零售、旅游等相关行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餐饮收入3.1万亿元,同比下降4.6%。各地新一轮促消费政策不仅是积极应对疫情冲击的必要之举,也是提振消费的主动选择。


各地通过发放消费券、数字人民币红包等方式较好稳住了消费基本盘,缓解了疫情影响。新一轮促消费政策的重点由缓解疫情冲击,转为全面扩大消费。新一轮政策以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为切入点,全面布局餐饮、零售、文旅、民航等行业,重点培育壮大绿色消费、智能家居、“智慧+”消费等新增长点,兼顾政策的短期效应和长期影响,全方位推动消费发展。新一轮政策以扩大国内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目的,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堵点,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目前,我认为消费趋势主要呈现以下新变化。第一,数字技术赋能消费发展,新消费内容、新消费业态和新消费模式不断涌现。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出新消费方式、新消费业态、新消费模式、新消费产品和服务,线上消费、无人零售、直播电商、社群团购等新型消费快速发展,新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新增量”。


第二,宠物消费、国潮消费、健康消费、网红消费成为热点。随着“90后”“00后”,尤其是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不同的消费观点、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推动形成了新的消费趋势。京东《2022年中国宠物行业趋势洞察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养宠家庭达9147万户,预计2022年将超1亿户,“它经济”迎来增长风口。国产品牌受到喜爱,化妆品、运动服饰等多个领域和行业的新国货品牌强势崛起,国潮消费增长迅猛。健康生活理念不断被重视,从关注饮食健康到睡眠、健身、头发、心理等各方面健康,“精养健康”消费增长潜力大。网红店、网红产品、网红景点等网红消费成为新追捧对象。


第三,消费个性化、差异化发展趋势明显。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居民消费需求自发地由低层次向更高层次转变,由实物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体验型消费转变。越来越小众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不断被满足,消费呈现出服务化、个性化、定制化等特点。消费者不仅重视物质消费的满足,更重视精神文化消费的满足,重视消费体验提升和感知,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强。


成都如何顺应消费升级趋势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响成都消费品牌”。一个城市的消费能力,往往与其经济实力、收入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作为构成城市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您认为成都要实现消费能力的提升,还需要补充哪些短板和不足?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较强。但成都还存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人均消费水平偏低、消费率不高等问题。2022年,受疫情冲击、高温限电等多重客观因素影响,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65.8亿元,同比下降1.9%。为此,提出以下四点建议,进一步促进消费发展。


以大宗消费为切口,推动消费复苏回暖。以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为引领,推动耐用消费品提质升级。鼓励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提高小区停车场充电桩覆盖率,提升充电时效,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加强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和管理。


以智能绿色家电为着力点,对绿色智能家电购置给予一定补贴,推动传统家电向智能家电更新换代,扩大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规模。


培育新消费,挖掘消费增长新动能。抢占数字技术革命新赛道,提升有效供给,提高供需适配度。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家政、养老、医疗、教育、文旅等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利用声光电、三维动画、光影特效、环境特效等技术手段,助力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打造。借助互联网的交互性,拓展消费者与城市的情感联系。


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立足成都实际,推动城市文化与消费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的独有性。以熊猫文化、金沙遗址文化等天府文化为支撑,举办长跨度的消费文化节,举办“川货电商节”“味美四川”等特色活动。立足国际视野,打造成都精品旅游项目,充分发挥成都双机场优势,提升国际航班承运能力,建设特色国际旅游目的地。



推荐阅读


10、13、17、19、27,快看地铁修到你家门口没


备好绿码!这些景区、景点恢复开放!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陈仕印

编辑 王戬

校对 蔺虹豆

审核 饶竹舟

监制 杨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