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物·古今记 | 茶香氤氲 杯盏浮生

成都日报 成都日报 2023-03-16


cha

11月29日晚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

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

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


自古以来

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

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

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

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

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

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

及花茶等再加工茶

2000多种茶品

供人饮用与分享

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习俗

世代相传


相传

中国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神农时期
战国时期的

《尔雅》中《释木》一篇曾载:
“槚,苦荼”
“荼”古音正是cha
在两晋北朝
文人雅士开始喜好饮茶
这时
茶开始以文化的形式出现


宜兴窑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


西汉时期

饮茶之风逐渐兴起

士人王褒在《僮约》中写道:

“烹荼尽具”“武阳买荼”

与之佐证的是

在同时期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一只竹笥

其标签牌上写有“槚笥”二字

正是一件盛茶叶的器具

不过

秦汉时期

茶更多作为一种药材,而非饮品

东汉华佗在《食经》有载:

“苦茶久食,益意思”

记录了茶能够医治头痛的医学价值



后来

民间出现了煎茶的雏形——粥茶

三国时期

魏国人张辑在《广雅》记载

四川人采摘某种树叶

将老叶子制成饼的形状

再放上浓稠的米浆

饮用时先用米汤浸泡

再用无焰炭火炙烤

而使其烘干变红

再捣成碎末放入瓷壶

注入沸水饮用

还有的再加入葱姜、橘子

以调和苦涩味

六朝时期

粥茶成为南方人的流行饮品

但粥茶与如今我们熟悉的茶不同

它的味道口感更类似于胡辣汤



唐朝时

古人开始用煎茶法饮茶

饮茶之风盛行大江南北

中唐以后

茶开始在民间流行起来

成为了普通百姓喜爱的饮品

陆羽所著《茶经》的问世

标志着中国茶道诞生

到了宋代

茶道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

《清明上河图》中

就能找到不少茶馆的踪迹

此时

主流制茶方法从煎茶向点茶转变



另外

宋代茶道还流行斗茶

增强了文化娱乐内涵

据《中国风俗辞典》载:

“茶令流行于江南地区

饮茶时以一人令官

饮者皆听其号令,令官出难题

要求人解答或执行

做不到者以茶为赏罚”

所以逢年过节、婚庆喜事、亲朋相聚时

用茶作宴

若能创出妙趣横生的茶令

真能使人感到茶韵悠悠

人生惬意



往后

各代都有特征鲜明的茶文化

元朝

围绕着茶具

有着独特的魅力和风俗

明代注重茶叶种植和制作

出现诸多名茶产地

到了清代

繁荣的茶馆文化兴盛一时

中国茶文化

当真是与时俱进、不断革新的一门艺术


而以茶待客、长者为先等

与茶相关的礼俗

更是彰显着中国人

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


在本次入选的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名录中

四川南路边茶制作技艺

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名列其中


南路边茶制作技艺

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从唐宋蒸青团饼茶到明代散庄叶茶

明末将散茶筑制成包

成为紧压砖茶

工艺独特,工序考究

从采摘、杀青、蒸揉

渥堆发酵、拼配关堆

到设架筑包等要经过30多道工序

具有重发酵、后发酵、多次发酵

非酶促发酵、转色发酵等显著特点

南路边茶汤色褐红明亮

滋味醇和悠长


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

蒙顶山

是我国人工种茶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地方

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

精湛的制作工艺

造就了蒙山茶优良的品质

蒙山茶起始于汉

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蒙山茶始作贡茶

历经1169年五朝为贡从无间断

品质独特、工艺精湛

主要有甘露、黄芽、石花

万春银叶、玉叶长春5个品种

其形美、色润、香浓、味甘


丁云鹏玉川煮茶图轴


成都

作为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之一

茶文化历史久远,底蕴深厚

拥有着不胜枚举的宝藏“茶艺”

浓郁的茶文化氛围

茶香四溢的茶馆

以及爱茶懂茶的老茶友


茉莉花茶传统窨制技艺

作为一种传统手工技艺

巴蜀茉莉花茶传统窨制技艺由来已久

采用传统的窨制法

工艺极为讲究

2008年入选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成都“三花”享誉全川

新津的茉莉花茶

有雅号“碧潭飘雪”的美名

以清香著称

其制作工艺采用传统的窨制法

工艺极为讲究

“桶花”最宜窨茶

茶胚要采用明前烘青绿茶

茉莉花是伏天的新鲜茉莉花

经由传统手工择花窨制的茉莉花茶

一般干花微黄

一经冲泡,返成白色

花楸贡茶手工制作技艺

2008年入选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花楸贡茶手工制作技艺是

传统手工制茶技艺的典型代表

主要包括采摘、制作两大部分

采摘要求“八不采”“两不带”

“三防”“四做到”“五及时”

同时因茶施技

合理编制工艺进行制作

目前有花楸贡茶、花楸御竹

花楸御露等品类


花楸茶园


邛茶制作技艺

邛茶是“茶马古道”上茶叶交易的

重要组成部分

制成的成品邛茶

绿茶、花茶叶片均匀

色彩自然,汤色绿亮

香鲜纯爽,经久耐泡,余味悠长

砖茶包装古朴典型

具历史厚重感

茶味浓郁,茶色深黄

具西南民族口味感


邛茶茶田


另外还有

青城传统制茶技艺

蒲江雀舌制作技艺

文井江枇杷茶制作技艺

青城传统制茶流行于都江堰市青城山一带

制茶过程包括

杀青、揉捻、摊凉、发酵、干燥

等步骤

蒲江雀舌制作则主要

流行于蒲江县成佳镇及其周边地区

通过采摘蒲江县域内特定地理环境下

栽植的绿茶嫩芽

制作成香味持久、醇厚鲜爽

特色名优绿茶

文井江枇杷茶制作

主要流行于崇州文井江镇

是针对当地特有的枇杷茶树叶

进行加工的手工技艺

成品香高色红,口感甘滑

还有健胃整肠等养生功效


蒲江雀舌茶园


另外

成都地区还有特有的茶俗

——成都茶馆文化(成都铜壶茶艺)

过去

茶艺师因为在有些狭窄的位置

无法挤到茶碗面前掺茶

只好把壶嘴加长

方便远距离操作

成都老百姓爱喝

三花茶、素毛峰,茶叶讲究细嫩

用长嘴铜壶掺水正好可以

起到降温冲泡的作用

而且壶嘴长、冲击力大

茶叶在碗中翻滚

味道很快释放出来

茶客无需等待就能立即品尝

2020年

成都茶馆文化(成都铜壶茶艺)

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成都还是全国茶馆最多的地方

自古就有“一城半茶客”的说法

早在民国初期

成都茶馆已达454家

而如今

成都的老茶馆

依然守候着市井生活的人情味

走进茶馆

便会看到一派逍遥自在

自得其乐的景象

喝茶

下棋、

擦皮鞋

掏耳朵

摆龙门阵

……

各种各样的花式耍法

与城市悠闲自在的气质相互呼应


古往今来

一杯清茶

都足以抚慰红尘心

红泥炉边,静听雪

人间新冬,慢煮茶

温杯烫盏,满室生香

清茶慰岁月

静坐品时光



推荐阅读


昨日,四川新增省内感染者866例


这些补贴,企业、毕业生都能领!来看→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雅婷 实习记者 王茹懿

编辑 王戬

海报制作 王茹懿

图片 成都日报资料图 故宫博物院 成都博物馆

校对 蔺虹豆

审核 饶竹舟

监制 杨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