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新语 | 新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花落谁家?

成都钟文 朱小路 成都日报 2023-07-18




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12月15日,新华社全文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成都市中心  图据成都日报图库


同日,作为成都城南构建世界级商圈的标志性项目SKP迎来媒体探访日,其目标是打造成为“中国高端商场的示范性样本”——作为一个缩影,除了提振消费、拉动经济加快发展之外,背后瞄准的则是: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而在此前发布的《四川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支持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早在去年7月,商务部确定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五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北京则于12月出台《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提出建设成为“中国潮”“国际范”“烟火气”共融共生的国际消费中心示范城市、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成都远洋太古里  张青青 摄


除了成都之外,深圳在今年初就印发《深圳市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26条措施,干货满满。


杭州则着眼建设国际新型消费中心,在11月底,杭州的《关于建设国际新型消费中心暨打造“不夜天堂、璀璨杭州”的若干政策意见》意见征集结束,预计将在明年1月正式推出。南京、武汉等城市同样有雄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扩大内需,不断培育消费增长新动力,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凸显。


争创新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诸多城市正在奋力冲刺。






5大城市加速打造世界级商圈

01

一年多来,首批培育建设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亮点多多


其中,北京进一步突出首都功能,建立起一批颇具国际影响力的消费地标;上海依托自身国际化优势,打造了全球新品首发地和全球消费目的地;作为改革开放高地的广州,进一步巩固了国际消费高地的地位天津则充分发挥港口优势,着力打造面向东北亚、辐射俄罗斯和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颇具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庆选择了一条突出巴渝特色,辐射西部地区、面向东南亚及南亚地区的消费阵地。


北京国贸  图据视觉中国


最新的进展显示,北京于12月出台《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提出将规划打造4片国际消费体验区、29个城市消费中心、84个地区活力消费圈和若干个社区便民生活圈,最终形成“国际消费体验区、城市消费中心、地区活力消费圈和社区便民生活圈”四级商业消费空间结构,服务公众多层次消费需求。


就在12月12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商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将按照“多元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原则,持续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按照去年8月印发的《上海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将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全球消费目的地,全面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力争到“十四五”末率先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天津创新街区运营模式,正着力打造意式风情区、金街、五大道等八大地标商圈和万达—爱琴海等14个目标商圈;


重庆则着力打造“夜经济”,依托洪崖洞、壹华里、鎏嘉码头等16个夜间经济集聚区,打响“川菜渝味”“美食之都”品牌,已建立了国际消费新场景、国际消费特色名街名镇名区等八大板块重点项目库;


广州将餐饮行业作为抓手,借美食提升消费热度,天河路商圈和北京路商圈入选商务部近日公示的首批12个全国示范智慧商圈……


业内专家认为,首批5个城市立足自身优势和定位,根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总体设计方案有序推进,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区域格局。





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02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挖掘我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畅通国内大循环,激发消费对经济带动的引擎作用的重大战略。


成都IFS  图据成都日报图库


包括深圳、杭州、南京、成都等诸多有希望入选新一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均推出自己的行动方案


今年初印发《深圳市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之后,深圳开始发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城市新语梳理相关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深圳5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超过100个,年营收超30亿元的购物中心达8个,打造了万象城、壹方城、万象天地等一批高端购物中心。高能级商业项目相继崛起,A类商业项目达到了33个。知名特色商圈闻名国内,东门步行街入选全国第二批步行街改造试点,罗湖核心商圈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重点购物重点业绩前三名,华强北商圈获评“国际信誉品牌”称号。


业内专家也指出,深圳的短板在于:商圈虽多且成体系,但国际知名度影响力有限,近些年没有形成像早期华强北电子第一街、东门老街的名气,没有著名的世界级标志性商圈。


针对这一短板,在其实施措施中明确提出,加快福田中心商业区、后海超级商业区和罗湖核心商圈建设,打造集国际消费目的地和标志性城市景观于一体的世界级地标商圈。


再看杭州。《关于建设国际新型消费中心暨打造“不夜天堂、璀璨杭州”的若干政策意见》(征求意见稿),从7个方面提出15条具体措施。城市新语注意到,与其他城市不同,杭州则着眼建设国际新型消费中心。


所谓新型消费,即利用各类新技术实现供需、产销高效匹配,形成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和新服务。比如,网络购物、远程医疗、智慧超市、网约车、外卖等等,这些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消费场景都属于新型消费。


夜经济则是杭州的“短板”。为此,该措施提出大力发展子夜经济:对于餐饮、零售、娱乐、文化、书店等实体店铺,在夜间22:00至次日凌晨6:00保持营业的,按照营业面积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同时鼓励每个主城区确定一个“子夜”经济集聚会示范街区。


南京。在《南京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里,着眼以提升南京城市国际知名度、影响力为主线,以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体验感为核心,着力强化南京记忆、南京印象,确保消费体验满意度稳居全国前列,建设“影响全国、载誉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出:打造6大消费场景:美食、住宿、畅行、乐游、嗨购、潮玩;实施6大工程:美食寻味、住宿提质、畅行便捷、乐游揽秀、嗨购升级、潮玩拾趣;强化6大支撑:规划、项目、企业、出行、文体以及政策。


武汉。辐射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消费提质扩容——成为《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关注点。在其“营造国际消费新环境”章节中,专门就加快区域消费一体化发展做出部署:推动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共同做大做强中部消费大市场,增强国际消费辐射力。会同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促进区域消费联动。


包括西安、长沙、青岛、济南等城市也均提出各自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或措施,力求刺激各自特色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新一批培育建设城市花落谁家?

03

除了上述城市之外,成都则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起步较早。但颇为遗憾的是,并未纳入首批培育建设城市名单。


就在12月15日,作为成都城南构建世界级商圈的标志性项目,SKP迎来媒体探访日,其目标是打造成为“中国高端商场的示范性样本”——作为一个缩影,这也是成都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诸多行动成果之一!


从发展基础分析,2021年成都市常住人口达到2119.2万人,同时辐射带动四川8367.5万人、西部省份3.8亿人口消费。从全球消费资源聚集能力看,成都市是国际品牌拓展内地市场的首选城市,首店数量位居中西部城市第一。


从历史角度看,成都自古就是一座消费城市,从“列备五都”到“扬一益二”,作为“千年商都”的成都,消费城市历史悠久,消费文化底蕴深厚,“生活城市”“公园城市”“休闲之都”成为成都市特有的文化标识和软实力,具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深厚底蕴。


成都市中心  吕甲 摄


城市新语梳理,早在2020年1月,成都就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解读2019年底出台的《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到2050年,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全球消费资源的集聚区、全球消费发展的风向标——这也从从顶层设计层面确定了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和基本路径。


2021年10月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重庆、成都塑造城市特色消费品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今年4月15日,《成都市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成都将实施全球消费资源融合聚集、标志性消费场景影响力提升、全球消费潮流引领、便民舒心消费环境营造、国际消费政策制度优化提升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消费联动等六大行动,加快打造国际化高端消费链与商业集群,建设新消费产业生态圈,培育引进创新的消费模式与消费业态——力求在新一轮发展过程中,抢占“消费经济”制高点。


今年11月24日,《四川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印发,在其“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章节,则专门提出:支持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开展扩大消费试点示范、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既包含链接全球、贯通世界的“国际”之意,又氤氲市井烟火、时尚前沿的“消费”之味,更蕴含流量枢纽、要素汇聚的“中心”之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认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往往是全球著名消费品牌、各类消费资源高度集聚地,不单纯是“购物天堂”,注重高能级的生产性服务消费,才是支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国际化水平的关键。


业内专家表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囊括了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市、消费城市等多个维度的内涵,因此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各个城市需要充分结合当前消费升级和全球消费发展的新趋势,从聚集全球高端消费资源、营造多行业融合互动的消费生态、完善高效便捷的消费环境、健全法律法规、吸引优质人才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


那么,问题来了:在深圳、杭州、南京、成都、武汉、西安、长沙、青岛等城市之中,谁最有可能成为新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欢迎留言区共同探讨。





推荐阅读


消费券又来啦!


锦评 | 一起拼出城市发展的更大主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钟文 朱小路

编辑 钟英

摄影 成都日报视觉中心 视觉中国

校对 王戬

审核 饶竹舟

监制 杨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