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5分钟养老服务圈,SOS一键报警器……成都“银发市场”动力澎湃

成都第一时政平台 成都日报 2023-12-25



“今天中午的菜有点丰富!”昨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午餐时间,在龙泉驿区大面街道师大社区老年助餐点内,居民吉奶奶正和身边同龄的朋友排队打饭,“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吃饭,很方便,离得近,价格也不贵,而且环境卫生,味道也还不错,菜品对我们这个年纪来说正合适。”


“婆婆,今天过节哟,加了好几种新菜品,要不要试一下?”食堂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呼着窗口前的吉奶奶。最后,吉奶奶选了两荤一素的搭配,一共花费9块钱。


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在一定程度上衡量着社会幸福指数和文明程度。10月23日是重阳节,也是我国第11个老年节。近年来,成都将“花式”关爱老年人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社区食堂外,还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精准完善,对社区养老服务展开提档升级。


这些举措带来了哪些变化?

能不能让老年群体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是否为“银发市场”注入更多动力?

连日来,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实地探访了位于各区(市)县的

多处养老场所

感受成都养老服务工作“新场景”




01

社区便利多



如何就近提供

多元化养老服务


“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是在以前的街道社区养老院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的。”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高敏带着记者走进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这里的装修以米黄色与原木色为主,整个空间内温馨且舒适。


高敏告诉记者,服务中心室内面积共1200平方米,这里划分了长寿食坊、晚霞康之源养老中心、养老用品体验、爱心驿站、银龄医馆等多个功能区域,设置了观影区、多功能娱乐休闲活动室、党建活动室、理发区等活动空间。


正值下午时分,观影区内有不少老年人正在专心地看电影。“比自己一个人在家好耍得多。”社区居民王大爷告诉记者,自己今年已经73岁了,平时就喜欢到服务中心来看看电影、下下象棋,和同龄人一起聊天。


除了放松休闲外,王大爷说,服务中心最让他满意的就是餐饮服务。“厨房都是透明玻璃,一下就看清楚饭菜是怎么制作的。而且一份饭也就十多块钱,品类和口味都还不错。”


其实除了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能提供餐饮服务外,目前,成都的老年助餐点可谓是“遍地开花”。各个区(市)县还根据属地情况,提供各类便民惠民服务——龙泉驿区大面街道师大社区老年助餐点对本地户籍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给予用餐补贴,两荤一素菜品9元钱,两荤两素菜品11元钱;锦江区成龙路街道枫树社区在食堂托盘下安装了芯片,可以准确录入每一餐菜品的重量、价格以及能量值;武侯区开发长寿食坊助餐点依托“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让老年人通过刷脸或刷卡即可清晰了解自己的补贴类型及补贴金额,打破拿身份证签字确认才能就餐的方式。


在升级服务的同时,社区食堂还进一步扩大了辐射年龄段。以成龙路街道R29社区智惠食堂为例,这里不仅针对60岁以上老人等需要关爱的人群提供九折优惠,环卫工人、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也能享受折扣。市民刘先生在附近上班,一周要来吃几次,“价格很实惠,菜品也挺丰富。”


数据是最直观的成效。聚焦社区养老服务,成都已落地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115个,养老服务站点209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769个,老年人助餐点618个。


目前,成都着力构建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也逐显成效,“15分钟养老服务圈”以社区为辐射半径,通过公建配套、购置、置换、租赁、整合资源等方式建设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构建起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为枢纽、“一院一中心多站点”为支撑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02

居家享晚年



如何动态掌握

老人安全情况


“有了这个小小的按钮,只要按一下,就有人来帮助我,心里感到踏实、安全多了。”日前,记者来到锦江区成龙路街道华新社区居民罗永跃老人家中,他口中所说的小小按钮,正是前两日社区为他安装的SOS一键报警器。


今年68岁的罗永跃独居已有不少年头。在经过申请后,区民政局便安排专业安装人员来到罗永跃家中,为他安装了一套家庭智能报警设备。


在罗永跃家中,入户门上安装有门磁检测器,燃气报警器安装在厨房的天花板上,红外传感器则安装在家中一侧墙体上,卧室里安装了SOS紧急呼叫器,卫生间里安装了浸水报警器……一个个“安全管家”,为老人的老年生活增添了一分安心。“有了这个家庭智能报警系统,我的生活方便多了,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随时了解我的健康状况和居家生活情况。”罗永跃老人高兴地说道。


“今年,我们建立以空巢、留守、独居、散居特困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社区居家巡访制度。”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推进老有所养方面,将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保健、文化娱乐和心理慰藉等基本养老服务,在充分尊重服务对象意愿的基础上,采取上门巡访、电话问候、视频探访及智能设备监测等方式,动态掌握老年人居家养老基本情况,及时给予救助帮扶。




03

社区居家养老

接受程度不断提升



行业机构和企业

应注重创新服务模式


庞大的老年人群催生了巨大的“银发市场”。据工信部数据,到2030年,国内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万亿元。未来中国养老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政策也在支持和助推这一趋势。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人口发展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政策,养老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要求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2022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


成都也不例外,近年来相继印发《成都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成都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提档升级转型和专项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成都市市级财政老年人高龄津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破局养老难题,促进养老市场规范化发展。


那么,成都养老市场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难题?


成都市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李长根介绍,我国养老模式可细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就成都而言,95%以上的老人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作为安享晚年的选择,近年来着眼于这两个领域的养老机构和社会组织也在逐年上涨,目前,养老领域的市场主体已达8000余家,社会组织已达1200余家。


“成都现在的整个养老市场都处于比较活跃的阶段,但主要还面临供需矛盾和老年人需求认知两方面的问题。”具体而言,李长根解释,供需矛盾方面主要表现为老年人都希望花费低廉的价格获得高质量的服务,但从市场主体的立场而言,专业的人员与设备设施都需要非常高的资金投入,想要完全照顾到老年人的预期需求存在一定难度。其次,在需求认知方面,许多老年人现在并不真正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养老服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与功能逐步下降,但如果能够提早通过专业人士进行训练干预,很大程度上能够预防疾病的严重化,但许多老人目前并没有这方面意识,更多的只聚焦于养老餐便不便宜,好不好吃。


针对上述观点,成都市养老服务业协会秘书长梁朝军也提出了他的看法:“从行业角度出发,我感受到成都目前社区居家养老开展情况及老年群体接受程度正在不断提高。”


梁朝军表示,随着政府对社区居家养老行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企业加入这个行业中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开始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认识到这种服务模式的优势和特点。“但在成都社区居家养老行业竞争比较激烈,企业或机构也确实面临着许多困境,这也导致部分企业或机构出现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对于成都养老行业的未来发展,梁朝军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行业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和管理,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机构和企业应该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标准和质量,开展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和方式,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和期望。


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完善城乡统筹均衡、社区居家机构充分协调、医养康养有机融合、事业产业高效协同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兜底、普惠、市场供给和乡村康养有效衔接的养老模式,促使全体老年人共享城市发展红利,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记得把公号加星标,否则可能看不到推送哦


推荐阅读

让创新动能更澎湃|科幻大会启示录①

观察 | 00后已经开始规划养老了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者 杨升涛 李菲菲
视频 杨升涛 李菲菲
图片 受访者提供
编辑 蔺虹豆
校对 周杨云
审核 陈彦川
监制 杨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