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千气象 热辣滚烫!除夕到初七,几组关键词盘点成都的热!热!热!热!热!热!热!热!

成都第一时政平台 成都日报 2024-04-07


春节小长假,文润锦官城

从无人机演绎的“科技龙”

飞向璀璨星河

民俗活动、非遗展演、惠民演出……

让整座城市升腾起浓浓年味

“N”种打开方式让市民感受到

“春节不打烊”的浓郁氛围

令游客市民领略到

成都龙行龘龘的万千气象



2月9日除夕夜,3000架无人机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腾空而起,交织成腾空翱翔的巨龙,如梦似幻的灯光,让夜空中的流云也披上了霞衣……


12日,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文赞叹:“准备,开始!为庆祝中国新年,3000架无人机在成都上空起飞,组成各种图案,上演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人机灯光秀。惊叹高科技创造的奇迹。”



成都的龙年之“亮”,不仅仅来自于高科技的魅力加成,非遗、民俗、美食、音乐,特色场景活动与文化惠民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用浓浓的文化氛围感,将成都打造成了龙年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一/组/数/据


·春节假期前6日,全市A级景区接待游客849.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0878.4万元。其中,洛带古镇、安仁古镇、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排名靠前,分别接待游客50.0万人次、49.9万人次、46.8万人次。


·春节假期,成都餐饮消费市场持续火热。2月15日,美团发布的2024春节“吃喝玩乐”消费数据显示,成都春节假期日均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5%,较2019年春节增长150%。


·成都春节假期日均消费规模居全国第四。成都异地游客堂食订单量位居全国第二,同比去年增长超210%。春节假期前5天,全国多人堂食套餐订单量较去年增长161%,异地消费者贡献的订单量增长186%


·2月17日,同程旅游发布《2024春节假期旅行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春节假期国内热门目的地主要有重庆、成都、西安、北京、上海、广州、昆明、长沙、杭州、深圳。


·据飞猪2月17日发布的数据,今年春节假期,四川目的地线路游预订量同比翻倍增长,成都酒店预订量同比2019年翻倍增长,春熙路步行街、成都东站、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天府广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等是酒店预订热门区域。


01.

这个春节·奇观



除夕之夜,成都决定给世界带来一场难忘的震撼!作为成都龙年春节推出的“1+16+N”系列城市文化活动中的“1”,“成都街头走一走,天府画卷迎新年”主会场活动是龙年庆典中的重头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早已聚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与市民,他们将在这里共同见证“成都街头走一走,天府画卷迎新年”主会场活动的盛况。



当天府国际会议中心那长408米、宽26米,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数字化屋顶亮起那一刻,惊艳绝伦的“天府画卷”在这块特殊的大屏幕上徐徐铺开,现场立时响起了如雷鸣般的欢呼!伴随着“太阳神鸟”流光划过、金色“巨龙”仰天长啸以及可爱的川剧熊猫、古香古色的青铜立人依次闪亮登场,现场的气氛也愈发热烈起来。



3000架无人机组成的编队交织成巨龙,并腾空而起。随着“科技龙”渐渐融入了璀璨星河,“非遗龙”则在人间绽放出了火树银花。由铜梁火龙非遗传承人领衔的9条长达18米的火龙,在漫天铁花中灵动穿梭,营造出了“红红火火,飞龙迎新”的新春景象。


律转鸿钧,新元肇启。盛大的庆典以及精彩绝伦的表演,将满满的幸福感注入了每个人的胸膛,当除夕夜的秦皇湖畔,万人同歌《我和我的祖国》《龙的传人》《成都》时——2024龙年,属于成都的精彩,刚刚拉开帷幕!


02.

这个春节·遇见



“云水微茫爽气浮,锦江如带可怜秋。潆洄雾縠时迷雁,潋滟霞光不见鸥……”大年初一晚,当市民刘美乘上了徜徉在锦江水面上的游船,穿行在10001盏许愿灯球之中时,她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了千年之前,宋代成都知府郭载写成的这首《锦江遣兴》。



此时此刻,无数来到锦江之畔,参加“遇见锦江——夜游锦江”活动的市民与游客,都与刘美一样,沉醉于“星河入梦”营造出的绝美又浪漫的节日氛围之中。



“排队二十分钟,照相20秒钟,值!”正月初三,专门从山东来到成都的小范和小露,在东郊记忆的“成都”打卡墙合完影后,幸福笑容就一直没有断过。对于他们来说,在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举办的“遇见国潮·新春有‘乐’‘戏’聚烟火”活动非常有创意,让他们在熊猫、火锅、川剧之外,又看到了工业发展为这座城市留下的另一道“文化侧影”。曾经的工业园区化身为国潮前沿,让更多元的文化在这座城市遇见、融合、越变越美。



像这样的“遇见”,在这个年里,在成都的各个点位上,还在不断地发生……“遇见时尚——在成都遇见中国年”灯光秀;成都科幻馆的“遇见奇幻——“星云奇妙夜”;龙泉山的“遇见日出——新春赏第一缕阳光”;春熙路的“遇见春熙——百年春熙欢乐中国年”“遇见锦江——夜游锦江”;天府艺术公园的“遇见国风——十二月市福市暨天府艺术中国年”;武侯祠的“遇见三国——成都大庙会”;杜甫草堂的“遇见诗意——成都诗圣文化节”;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遇见古蜀——成都金沙太阳节”;天府芙蓉园的“遇见彩灯——十二月市灯市暨成都国际熊猫灯会”;东郊记忆的“遇见国潮——新春有‘乐’、戏聚烟‘火’”;天府农博园的“遇见‘津’喜——美好乡村幸福年”;大邑西岭雪山的“遇见浪漫——雪山胜景、国漫风情”;凤凰湖、城厢的“遇见丝路——千年来‘厢’遇,一起过龙年”;都江堰的“遇见古堰——天府龙韵起,古堰万象新!都江堰祥龙送福迎新春”;彭州白鹿镇的“遇见白鹿——‘龙腾新春、乐动彭派’新春潮玩嘉年华”。


16个“遇见”主题节日场景,将成都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俗、现代时尚、现代科技融为一体,将春节的年味,用传统用新颖的方式,诠释得淋漓尽致。


03.

这个春节·打开方式


逛庙会、看花灯、泡温泉、玩冰雪、享运动……不同的人对过年,有着不同的打开方式,在成都你有"N"种选项。成都围绕“到成都街头走一走、过巴蜀风味中国年”,推出了年在成都、耍在成都、春在成都、乐在成都、美在成都、游在成都6大板块的200余场重点活动,以及1300多场传统民俗和群众文化活动,并联合新媒体和出行平台,推出21种“到成都街头走一走”街头漫步方式和热力地图。



过年看书,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冷僻”的选择,但在成都却成了热门。大年初六,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人气火爆。图书馆现场,有的人在紧张刷题,有的人在认真办公,有的人在沉浸式阅读……



据成都图书馆统计数据,2月10日—14日,成都图书馆进馆人次达31394人。高三学生徐菲洋说:“春节的时候家里会来很多客人,我没办法在家里静下心来学习做题。到图书馆刷题,能静下来。而且阅览室一直到晚上几乎是坐满的状态,大家都很‘卷’,学习氛围特别棒。”



过年逛展,对于外地游客来说,是了解天府文化的最佳途径。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里举办的“义薄云天——关公主题精品文物展”“明良千古——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合展”可谓人气十足,很多“三国迷”来此感受“一体君臣祭祀同”的旷古情谊。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印加——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则吸引了超过17万观众前来观展,当古蜀文化遇上印加文明,一场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奇妙之旅正在发生。



过年运动,则成了成都人在休闲之余,健康生活、充实自我的假日新风尚。春节期间,东安湖体育公园风雨篮球场、室外5人制足球场、2号馆羽毛球场馆免费开放,“没想到预约起来那么难,大家的运动热情太高了。”刚打完羽毛球的市民谭先生,一边擦汗一边说,“这边不仅有打球的,跑步、骑行的人也很多。”在现代运动之外,传统武术项目也有着很高的人气,天府芙蓉园“新十二月市”活动里,专门设置了成都的传统武术擂台比赛——“打金章”,很多市民鼓起勇气走上擂台,在运动中过一个充实的春节。


从除夕之夜的巨龙腾空、神鸟赐福、“花花”拜年,到春节长假中的“1+16+N”系列城市文化活动,成都人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用蜀味十足的城市烟火气,用兼容并蓄的生活理念,展现出了独特的蜀地风雅、前沿时尚、大气包容。这个年,成都过得“热辣滚烫”!



👉市民点赞成都春节氛围


我记得那些叔叔好厉害,在火里面舞龙都不怕。昨晚现场看的时候,我就想,我可不敢到那些火花里面去。以前过年,爸爸妈妈觉得我小,都早早让我睡觉,这次能看到这么厉害的节目,我觉得过年真的太有意思了。”


——刚就读小学一年级的子怡小朋友回想起除夕夜在现场看到的盛况


好多照片我都发给了老家的亲戚。以前在老家过年,除夕晚上都会按照习俗团圆聚会,这是我第一次在除夕之夜跑出来过年,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过年,其实一样幸福。”


——老家在山东的市民张凡


天府新区这个无人机表演,把传统中国的浪漫和瑰丽,融入到了现代科技之中,年味十足,中国味十足。咱们的科技,可以用来创造美好生活,可以用来一会儿摆成龙,一会儿摆成大熊猫,可以轰轰烈烈改变世界,也可以热热闹闹过个年。”


——在社交媒体上网友分享


👉媒眼看成都


2月1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新闻直播间》关注成都除夕夜“成都街头走一走,天府画卷迎新年”系列活动盛况。



新华社在除夕夜发布了成都武侯祠大庙会的视频报道;春节期间也推出不少关于成都过年氛围的报道。



在光明网的视角之下,黑科技加持的数字长屏,让“天府画卷”徐徐展开。光明网对此评价:“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瓦屋面化身超长‘数字画卷’,上演引爆全城的大型数字光影秀,再立城市地标数字化新标杆。”



人民网登载了文章《天府画卷迎新春在成都街头过一个开心幸福年》,将“湖畔千家团年饭”“非遗火龙铁花秀”“天府数字长屏亮灯”等精彩环节一一详述,还重点解读了打铁花这一非遗表演。



中新网则将镜头对准了“打铁花舞火龙”和“闪耀蓉城无人机秀”,以一组精彩的图片集,直观呈现活动的精彩纷呈。




2024年春节期间,成都传媒集团聚焦“花重锦官城,万千气象新”这一主题,围绕“1+16+N”系列城市文化活动开展宣传报道,进一步突出“创品牌、促消费、展特色”,持续擦亮“到成都街头走一走”金字品牌,强化“在成都,过巴蜀风味中国年”特色节日体验,充分展现成都烟火气息、城市温度、文化底蕴。


截至目前,成都传媒集团共刊发稿件超千条,总阅读量近30亿,收获同城热搜60余个,全国热搜10余个,微信10万+10余条。


滑动查看更多


成都日报社坚持报纸不休刊、新媒体不断更,推出图文、视频等形式的相关报道近500条,阅读总量超过4000万,讲好温暖成都幸福过年的故事,生动展现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篇章。



聚焦春节重点活动,进一步擦亮城市IP。成都日报社策划“过个文化年”“成都春节不打烊”“在成都过年遇见的N种可能”等专题专栏,推出相关报道50余条,包括《超暖!超震撼!10万人合唱成都迎接龙年》《除夕夜 千人团年饭》《除夕 成都街头走一走》《成都今日无眠》《漫天金雨 火树银花 被成都除夕夜的打铁花美到了》等爆款产品,多款产品阅读量突破10万+,总阅读量突破300万。



充分用好文旅IP,在《谭爷爷去北京和花花(玩偶)一起看春晚》浏览量超过360万后,随即推出《花花成名之路》《花花喊你来成都过年》系列短视频;强化春节文化表达,策划“阅读年味”系列内容,展现成都经济繁荣与人文鼎盛的过年AB面,全网产品阅读量达到150万;聚焦一线消费场景,策划推出“吃喝达人眼中的成都春节”,以生动的消费场景反应春节氛围,系列相继推出《澳大利亚探店博主:“老内”带你吃成都美食》《大学生中国年初体验:快乐在成都蔓延》等报道,阅读量突破10万+。



强化视觉视频表达,运用新技术让年味更浓。成都日报社策划部署视频、视觉、慢直播产品,强化春节报道的视觉视频表达。《哪个城市的过年氛围担当是大熊猫啊?哦,原来是成都》《太火爆了,成都博物馆观众排起长龙》《迎接龙年成都第一缕阳光 市民登上金堂龚家山一赏美景》三条短视频冲上热榜。春节假期后两天,以视觉内容推出系列总结盘点类产品,《#春节假期 外地游客有多爱来#成都 #干饭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成都异地游客堂食订单量位居全国第二》《返程高峰来了!#成都东站 连续三天居全国客流榜首!》《持续火爆!春节期间成都各景区人山人海 不知道的还以为又要攻打蜀国了》等,持续将成都热度、美誉度推送出圈。截至目前,共推出系列原创内容180余条,总浏览量突破1800万。



线上线下联动,向全国游客发出盛情邀约。春节期间,成都日报社联动五大博物馆及成都非遗中心联合推出《文物拜年“接龙”,龙年“龙门阵”摆起来!》,每天共同推荐一件文物,制作短视频+海报的方式,送上“川味”祝福,邀请宾朋来成都,领略年味浓浓的春节,祝福市民在成都,迎候万千气象的新年,截至目前已推荐商周龙形铜饰、骖龙雷车画像砖等七件文物,系列产品全网阅读量逾105万;联合成都零售商协会、成都餐饮同业公会,共同发起“成邀八方其乐蓉蓉”策划活动,向成都市民和来蓉游客送出新年福利,吸引近千名粉丝表白成都或分享自己与家人在成都的趣事:“我来成都已十年了,深深地感受到成都真的好美,城市规划好,人很热情,美食又多,成都建设发展迅猛,人才辈出,我爱成都,来了就不走了。”



成都发布、红星新闻、成都商报、GoChengdu、HELLO Chengdu等成都传媒集团其他媒体运用视频、H5、海报、文图等多种形式展开宣传,利用城市资源和城市活动展现成都的独特年味,展现市民群众节日期间文化生活,有机嵌入“世园会”等重大活动宣传,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展现巴蜀风味中国年。



记得把公号加星标,否则可能看不到推送哦


推荐阅读

节后的第一声谢谢,送给节日里的你们!

厚衣服别收!龙年首场寒潮来袭,成都将降温7-9℃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亦铮 白洋 孟浩 余力 刘鲁 杨富
文字梳理 谢夏冬 周杨云
视频 成都日报视觉视频中心 天府发布
编辑/制作 周杨云
校对 王戬
审核 陈彦川 饶竹舟 单正华 郝燕萍
监制 高筱娟 
图据成都日报资料图、受访方、主办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