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非遗传承与发展笔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播

主持人:胡钰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教授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播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途径,是建设中国特色文化理论与传播理论的重要内容。当代中国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宝贵的文化财富,要让这些文化财富发挥最大价值,既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更要最大限度地传播,在传播中彰显其当代价值与世界价值。不能仅仅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为被动的、受救助的文化对象,而要视为主动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主体,更加深入地挖掘其传承与传播的内在规律。
在本期笔谈中,胡钰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内在的、独有的转化价值,要更好地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传播的战略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文化多样性、文化创造力、国家形象传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传播的新视角;向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是一场创意传播的“新非遗行动”,是一种基于文化认同的创意传承和创新发展,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提炼和展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精神性标识,从中国性、现代性和未来性的角度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价值立场;魏鹏举、魏西笑认为短视频是非遗数字化传播、推广和传承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探究非遗内容得到受众接受的机制,扩大非遗数字化的传播效果具有现实意义,从现象学分析视角探讨了非遗短视频发展的特征与规律。

责任编辑:伍琼华
执行编辑:俞   茹



文章刊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篇幅限制,注释从略。若需引用,请查阅原文。



往刊浏览:

2023年第5期全文链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