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广州街坊 | 志愿者:为街坊们服务是我最开心的事

广州街坊 广州街坊 2024-06-14





广州,一座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200万、流动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社会治安清朗有序、公共安全扎实稳固,是广州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硬前提”。


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不少醒目的位置都张贴着“最小应急单元”标志。在学校、大型商超、批发市场等人员密集处,在街头巷尾、城中村等城市末梢,臂戴红袖章、身穿马甲的他们隐于市井,排查隐患,巡逻瞭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广州街坊”。




“广州街坊”是什么?




“广州街坊”主要由专业力量(政法队伍等)、半专业力量(辅警、协警等)、行业力量(物流寄递从业人员等)和志愿力量等四种社会治理力量组成。


广州市委政法委全力打造,以“广州街坊”为品牌的群防共治队伍,在市委平安办的领导下,已经成为广州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那“广州街坊”究竟

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是如何进行群防共治工作的?

今天我们邀请了

“志愿力量”代表

来和大家展开说说



1951年出生的郭红英,在珠江街已经生活了七十年,志愿者、网格党员、各大协会骨干成员......这些都是属于郭红英的“标签”,她说:“能为街坊们服务是我最开心的事”。


如今,退休后的她每天穿梭在各个社区间,服务10000余人次,只要是街坊的事,她都当成自己的事。


可以详细介绍一下您日常是如何参与群防共治工作的吗?




郭红英女士:我是一名中医院的退休医务人员,退休之后加入了南沙区珠江街平安促进会,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日常我会协助平安促进会开展反诈、反邪、反恐、禁毒等宣传活动,同时也参与社区安全巡防、上门慰问等活动,每周二我会组织成员开展义剪活动。




您为什么愿意参加群防共治工作呢?




郭红英女士:一是发挥余热余力,用自己的所学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一种传递温暖的过程二是因为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社会的成员,自然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而加入“广州街坊”可以帮助我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为建设平安广州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三是可以学到很多新知识,我不仅可以学习到各种技能,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爱的力量促使我前进,让我继续坚持参与“广州街坊”的群防共治活动,也希望可以更好地带动更多人加入这个行列。



您认为志愿者参与群防共治工作的关键点是什么?




郭红英女士:一是遇到难题的时候要积极解决。像今年除夕的时候,我们需要组织群防共治队伍参加巡防活动,可是比较多的街坊已经在家忙着准备年夜饭了,我就动员亲戚朋友,晚饭后一起参与巡防活动,不仅完成任务,还度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除夕。


二是不怕遇事,反应要快有一次我在回家路上,遇到珠江街运输队的队员不小心撞上花基,头部鲜血直流,我见到以后马上向周边居民借了一卷纸,一边帮他应急止血,一边寻求周边群众的帮助送他去医院,去医院的路上我用全身力气将他扶住,直至送他到急诊室进行治疗。


三是团结就是力量。在新冠疫情防控时期,我火速成立了一支“红色娘子军”参与志愿活动协助珠江街道做好防疫宣传工作。我们团结一致,在线“接单”,收集需求后,自觉领任务,线下跑腿帮助隔离人员每日采购新鲜蔬果和日常用品。



作为“广州街坊”的一员,您认为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郭红英女士:“广州街坊”是一支有爱、有力量、有活力的队伍默默守护着广州的安全和稳定,是社会治理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这支队伍需要“补充更多新鲜的血液”,这有利于营造人人参与群防共治的良好氛围。有一些街坊至今还没有参加过群防共治活动,我希望我们的实际行动能够感染大家,激发更多的群众共同参与平安广州的建设。



在参与“广州街坊”群防共治工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经验可以和广大市民分享一下吗?




郭红英女士:去年广州市召开深化平安建设动员大会,会上表彰了在平安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广州街坊”最小应急单元,并为各区各行业组建的18支“广州街坊”品牌队伍授旗,我作为创建平安广州南沙分队的代表,在接旗那一刻真的非常难忘、非常自豪。


视频来源:广州电视台

群防共治需要广大志愿力量的加入,在日后的志愿工作中,我也会不忘初心,继续努力,为建设平安广州、平安南沙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郭红英多年来获得的部分荣誉奖章、证书




出品

中共广州市委政法委

南方网

粤学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