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回顾:AI+人工智能通识素养系列报告会——神经网络:进化中的电子大脑

南京大学开甲书院 南京大学开甲书院 2024-07-13

Science Technology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人工智能”频繁地进入人们的视野。从全国两会对人工智能话题的热议到学校积极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全社会上下掀起了拥抱AI的热潮。为提升本科生人工智能素养,南京大学新生学院组织开展人工智能通识素养系列报告会。4月19日,系列报告第二讲在鼓楼校区教学楼108成功举办。本次报告会邀请到人工智能学院特聘助理研究员徐百乐老师,为同学们讲授“神经网络:进化中的电子大脑”。讲座由开甲书院学生事务中心主任唐赟老师主持。

01




首先,徐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人工智能原理由最初“大量已知情况的堆砌”到学习已知数据优化预测模型的发展历史,并用现实中图像识别的应用简单介绍了AI算法中监督学习、非监督学习、强化学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徐老师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同学们对这些专业的AI知识有了快速地了解。

初步介绍相关知识后,徐老师开始了对神经网络的介绍。何为神经网络?徐老师将其类比为人的神经系统,介绍了早期充当神经网络“神经元”的MP模型。MP模型可以像神经元一样,通过已有的传入信息预测出未知的事物属性。然而,单个的“神经元”只能依据给定的权值对环境做出预测,那怎么样让模型拥有一定的智能行为?徐老师紧接着向同学们介绍了感知机模型,在MP模型“单个神经元”的基础上形成了单层神经网络。

02




随后,徐老师又指出“单层神经网络”的“异或处理”问题,介绍了将“单层神经网络”变为“多层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法,接着介绍了深度学习时代的神经网络发展,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展现了深度神经网络的独特优势。

在最后,徐老师以ChatGPT为例,讲述了生成式智能、大语言模型在过去几年内的发展,人工智能大小模型的区别、模型训练方法以及大模型的优势与能力。徐老师鼓励大家平时多多了解有关AI的知识,拥抱AI的时代,在日常生活中体会AI给来的变化和机遇。

活动最后,徐老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撰稿|顾瑞年

图片|罗文宇

美编|李欣媛 张珂铫

责编|李林

审稿|唐赟 杨淼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