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招生】同济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德比较法”双硕士学位项目2.0


项目简介

近日,同济大学推出“中德合作2.0战略”。本项目是法学院落实战略的重要内容。


同济大学法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学科基础厚实。学院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德法兼修的高层次法治人才。目前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首批“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具有深厚的国际化办学传统,依托学校对德合作交流的传统,形成了以中德比较法为主的多层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于2013年与德国洪堡大学、康斯坦茨大学联合设立了中德比较法双硕士学位项目。每年招收20余名学生,中德学生各10余名。参加项目的中国学生在同济大学接受集中的语言培训和中国法与德国法课程学习后,到德国合作高校留学一年,毕业后获得中德高校两个硕士学位证书。项目依托中德经济法研究所、德国法与欧盟法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开展科教融合的培养模式。项目迄今已成功运行9年,共培养130余名中德硕士研究生,部分学生毕业后继续在德攻读博士学位。项目在我国和欧洲均有较大知名度。


站在新的时期,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精神,充分发挥学校特色,落实学校“对德合作2.0战略”,深耕中德比较法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优化培养方式,提高培养质量,开启“中德比较法”双硕士学位项目2.0新版本

精英大学


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始建于1907年,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经过百余年发展,学校已成为是一所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创办于1810年,是一所公立综合类研究型大学,是德国精英大学成员,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洪堡大学在人文学科领域有着顶尖的声誉和强大的科研实力,其法学院是全球最优秀的法学院之一,2022年QS排名第41位。


康斯坦茨大学(Universität Konstanz),成立于1966年,是德国著名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德国精英大学和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成员。学校拥有广阔的校园和众多的德国顶级教授,被明镜周刊评为“博登湖畔的迷你哈佛”。学校因顶级的社会科学与交叉学科建设蜚声欧洲。


支持单位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


国家留学基金委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


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

深厚传统

同济大学具有深厚的对德合作交流传统。法学院同样具有深厚国际化办学传统,1945年法学院成立时即以大陆法研究和教学著称,课程多参照德国法律教育制度。深厚的对德交流传统孕育了法学院德国法与欧盟法教学和研究的优势。中德比较法双硕士学位项目始于2013年,至今已成功运行近十年,取得了显著成绩。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拥有深厚的海派文化底蕴,具有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在上海有数量众多的涉外律师事务所、外资企业和国际化社会组织,涉外业务需求旺盛,是有志于从事涉外法律事务的学生最佳学习地点。


雄厚师资

高旭军,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法学博士,洪堡学者,中德经济法研究所所长

Reinhard Singer,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法学院教授,曾任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法律职业研究所所长

Astrid Stadler,康斯坦茨大学法学院教授,德国民事诉讼法学会副主席,德国《法学家》合作编辑

Axel Metzger,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民法和知识产权法讲席教授,曾任网络社会-魏茨鲍姆研究所主任

Jochen Glöckner,康斯坦茨大学法学院教授,曾任法学院院长及卡尔斯鲁厄上诉法院法官

Gerhard Wagner,德国洪堡大学法学院民法、经济法讲席教授, 曾担任德国民法教师协会主席

Michael Stürner,康斯坦茨大学副校长(负责教学工作),康斯坦茨大学法学院教授,卡尔斯鲁厄州高等法院法官

王倩,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德国不莱梅大学法学博士,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中德经济法研究所副所长

杨大可,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德国洪堡大学法学博士,中德经济法研究所研究员

Peter GANEA博士,同济大学法学院常驻德籍教师,中德经济法研究所德方联席所长




入 学 申 请


中德比较法双硕士学位项目采用申请入学制。具有良好德语基础或者录取后能参加德语培训的法学专业本科三年级优秀大学生均可申请,通过学院组织的推荐免试研究生考核后入学,参加“中德比较法”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的集中学习


德国合作高校硕士入学的德语成绩要求为德福(TestDaF)16分(听说读写各4分)或DSH2。学生在研究生二年级派出前需达到相关德语成绩要求。


※ 具体申请和入学条件以学院正式通知为准。报名请参见学院暑期学校或推免生申请通知(https://law.tongji.edu.cn/info/1113/6499.htm)。


中德联合培养

该项目学制3年,由同济大学、德国洪堡大学或康斯坦茨大学联合培养。参加本项目的学生获得推免生录取后(大四阶段)需集中或自行参加德语培训;正式入学后第一学年在同济大学接受中国法与德国法课程学习和德语学习,并达到德语成绩要求;第二学年到德国洪堡大学或康斯坦茨大学留学一年;第三学年进行实习和毕业论文。通过三年学习后获得同济大学和德国合作高校的硕士学位证书。


※ 具体以入学当年的培养方案为准。


科教融合育人

本项目依托中德经济法研究所、德国法与欧盟法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积极探索科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中心近年来出版《德国当代经济法名著》系列丛书、发表中德比较法论文、与德国高校合作轮流举办“中德经济法论坛”等,都有力地支撑了双学位人才培养,学生日常通过参加中心的研究和活动,能充分提高科研能力。




丰富的课程

本项目采取集中培养、统一授课,除了法学基础课程外,学院开设了一系列以中德比较法为核心的课程组,涵盖公法和私法,由学院留德、留欧等骨干教师讲授;同时每年邀请4位德国合作高校的教授来同济为学生讲授德国法前沿系列课程,作为留德学习的预科课程。在德国洪堡大学、康斯坦茨大学学习期间,两所学校将提供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供学生选择,系统训练学生的法学思维和能力。


德国教授来同济给双学位学生授课


双硕士学位证书

在同济大学和德国合作高校顺利完成所有课程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获得同济大学法律硕士(法学)学位和德国洪堡大学或康斯坦茨大学法学硕士(LL.M.)学位两个学位证书。




学费与奖学金

参加该项目的学生无需缴纳额外的学费,并能获得丰厚的奖学金资助。学生在同济大学缴纳普通研究生的学费,并享受全额学业奖学金和助学金。作为合作高校,本项目德方高校学费为免费,学生仅需缴纳注册费。留学所需的国际旅费和生活费可申请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及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奖学金资助,往年我院学生获批率高达98%。


※ 具体以入学当年学校收费和奖学金政策为准。


毕业前景

本项目迄今共培养了130余名中德硕士研究生,其中中国学生70余人,毕业率为100%。本项目研究生毕业后具有较强竞争力,大部分毕业生在中国或德国律师事务所、知名企业从事涉外法律业务,部分毕业生进入了高校、法院和政府部门工作,部分学生毕业后继续在德国合作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读研时开始接触德国法资料对我在德国顺利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业大有裨益。这个项目为我的人生开启了与众不同的道路,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厚实基础,也使我变得更加理性、自信和坚定。

吴桂德,同济大学法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中德双学位项目学生(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联合培养硕士),毕业后在洪堡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



德国法学教育中的严谨与活泼让我感触深刻,受益匪浅。感谢双学位项目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让我有机会享受在德国柏林学习与生活。

陈汪杰,同济大学法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中德双学位项目学生(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联合培养硕士),毕业后在洪堡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即将毕业。

留学德国是通往法学之门的泥泞捷径。即使它艰辛之至,偶尔得以一窥真理门径的惊喜仍激励着我们不断奋进。只要怀抱一颗开放、热忱的求学之心,你必将不虚此行。



陈一夫,同济大学法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中德双学位项目学生(德国康斯坦茨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现为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博士研究生。

“项目中获得的中欧民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等专业知识以及在中德两地学习工作生活的经验指引我寻找高潜力就业机会的途径,并为我开展涉外业务上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陈梦琦,同济大学法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中德双学位项目学生(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联合培养硕士),毕业后在德国帮助多家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欧洲。现为蚂蚁金服旗下金融科技公司欧洲业务拓展及合规负责人。


宜人环境



同济大学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康斯坦茨大学



联系方法

联系人:曾彩霞

电话:+86 21 65981765

传真:+86 21 65982644

E-mail:iaotongjilaw@163.com


【特别说明】 本宣传并非招生简章。具体条件和政策以教育部和学校当年的正式通知为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招生】同济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德比较法”双硕士学位项目2.0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