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谈恋爱的女生,都有一个纸片人老公
也许没有人是真正的母胎单身,因为人多多少少会有几个「纸片人老公/老婆」。
如果你也在互联网上买了房,你一定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群人。Ta们从来没谈过恋爱,或是很久都没有谈恋爱,现实中的帅哥美女已经激荡不起ta们心里半分涟漪。你以为ta们已经看破红尘,封心锁爱?但你总会发现ta们看着自己的手机屏幕傻笑的样子,和你见对象时笑得一模一样。
Ta们不是没有对象,只是ta们的对象住在手机里,摆在桌子上,贴在墙上。
Ta们的对象正面可能长这样:
图源|Google
但侧面基本都长这样:
图源|Google
这群人认为自己是「纸性恋」,相比真人,更愿意对世界上并不存在的虚拟人物动心。当我这样说时,现充人士是不是已经开始觉得超纲了?很难理解怎么会有人喜欢上并不存在的人物,摸也摸不着,哪有真实的亲亲抱抱来得爽?
人真的可以对虚拟人物产生爱恋之情吗?那只是一种浅浅的喜欢,还是能和喜欢真人一样热烈?
莓问题呀今天带大家走进:
纸性恋指的是一个人只对ACGN(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电影、电视剧中的虚拟角色产生爱恋之情,而对现实中的人几乎没有恋爱兴趣的状态。
因为这些虚拟人物通常都身处2D平面,要实际触碰到基本只能以打印在纸上的方式,而海报、卡片、明信片这类印有角色形象的打印制品,也是粉丝很喜欢收藏的周边,因此这些人物就被统称为「纸片人」,只喜欢ta们的人就被称为「纸性恋」。
纸性恋不是一种严谨的性取向分类,它是一个被互联网创造出来的词语,最早出现在2017年。2018年时微博博主@八重樱晴明_Yazakura 发了一条博文:「我是个纸性恋,只喜欢纸片人还有人民币。」这条微博被大量转发,甚至登上热搜榜,让纸性恋这个词流行了起来。
图源|Google
或许真的存在完全无法对真人产生情愫的人,但目前来看,大多数人使用「纸性恋」这个词形容自己,并非属于这一类,而是觉得真实的恋爱很麻烦,相比之下还是和纸片人恋爱更方便。
那么,喜欢上不存在的纸片人真的有可能吗?
如果你有一个和纸片人恋爱的朋友,或者你本人就正和纸片人热恋中,就一定知道,喜欢纸片人的心情同样非常热烈。
粉丝讨论起纸片人就像谈论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会因为ta产生喜怒哀乐,想要自己的生活里遍布ta的影子,会给宠物起ta的名字,会为ta学习不会的技能;当这个角色从困境中获得成长时,粉丝会为ta开心,而当角色受伤和死亡时,粉丝也会产生真实的心碎的感觉。
漫威角色钢铁侠战亡后,无数粉丝为他落泪
图源|Google
在神经生物学的层面上,我们就是能够一边知道某样事物是假的,一边体会到真实的情感。
这就像你知道恐怖片是假的但还是会害怕,你读到一段描写面包的文字,尽管面前没有面包,却还是闻到了冒着热气的香味,文字唤醒了大脑中负责处理气味的部分。
心理学家保罗·罗津做过一个更直白甚至有点恶心的实验。他让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成年人吃软糖,这些软糖被做成了狗狗粪便的样子,最终很多人都无法接受。参与的人相信这是干净的食物,不过这不影响ta们感到恶心。这种「感觉」不会因为事物的虚假而变得虚假,相反它非常真实。
图源|Giphy
至于会爱上纸片人的原因,已经有非常多的研究讨论了它。
「纸性恋」这种情感,其实都算不上新时期的流行,早在互联网都还没发明的1956年,心理学家霍顿和沃尔就在《精神病学》杂志上提出「Parasocial relationship(准社会关系)」这个概念,用来描述媒体中的形象和观众之间的关系。
Parasocial Relationship指的是与一个不存在的人物,比如漫画、电影中的角色,或者与实际接触不到的,对方并不知晓你存在的人物,比如明星,建立起单方面的崇拜和爱恋关系。因为它与现实的交往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被叫做「准社会关系」。
研究者们想知道:人们为什么会如此依恋媒体上的形象,这种依恋能给人们带来什么?
图源|Giphy
结果发现,人们喜欢虚拟的形象,可能是因为喜欢ta的特点和品质,比如勇敢、乐观、沉稳,还可能是和ta有相似的经历,对ta的故事产生了共情。
当我们每天花很多时间和这个角色一起度过,观看ta的故事,从童年经历到生活的小癖好,我们越了解ta们,ta们就越像我们身边一个熟悉的朋友,可以承载孤独和倾诉欲,我们之间的关系就会更紧密。
除了能体会到相似,角色还能带我们突破平凡生活的边界,体会现实生活不能体会的感觉。比如猎杀恶龙、施展魔法、时空穿梭这类无法实现的事,再比如暴力、枪杀这类生活中违法犯罪的事。纸片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场所,在那里我们能尽情感受暴力美感的一面,而不需要真的在生活中践行。
这种依恋是有意义的。研究者发现,准社会关系是身份形成的一部分,就像你的某位恩师,ta教会了你很多做人的道理,如果不是ta,你不会形成如今的性格,虚拟的人物其实也可以起到同等的效果。
情感抚慰上的作用就不用多说了,谁没有在累了一天后,回家看到自己的纸片人老公/老婆,就满血复活的经历呢?
图源|Giphy
除此之外,这种单方面的迷恋还有助于我们以安全的方式,过渡到现实的浪漫关系。爱一个纸片人比爱一个真人安全得多,几乎不会受到伤害,它可以是经营亲密关系的预演。
回想一下你喜欢过的纸片人,是不是都有某些相似之处?这些喜欢可以在真的谈恋爱之前,就让我们了解自己的性取向和理想型,也许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对于一部分格外社恐,回避性依恋的人群,喜欢纸片人还可以作为浪漫关系的想象性替代,既不用体验被拒绝的痛苦,又有满满的心动感。
最后,在任何事物都能变得快消的当下,很多年轻人似乎已经戒掉了亲密关系。亲密关系需要长久维护,期间不会一直甜甜蜜蜜,争吵必不可少,还可能有出轨之类的鸡毛蒜皮。
当人们对爱情的理想化想象,和现实的波折复杂产生了矛盾,就会选择逃避,投身和纸片人的完美恋爱当中。
图源|Google
纸片人不会长残,也不会出轨,更不会喜怒无常。并且通过二次创作,纸片人还能在外形和行为上千变万化,满足你的各种癖好。
因为这是一场单方面的恋爱,你可以不用在意对方的感受(对方也根本没什么感觉,因为ta不存在!),只需要让自己感到满足和开心,恋爱的过程会非常轻松。
更让人沉迷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实和虚拟的边界逐渐被弱化,其实现在的纸片人已经不那么「纸片」了。全息投影技术、等身玩偶,能让人感觉到虚拟人物就站在面前。初代虚拟偶像初音未来甚至有过一款叫Gatebox的产品,能让人获得真实的陪伴感。
在一个圆柱形的容器内,初音未来以投影形态出现,这个装置能够「对话」,会回应一些设定好的台词。而随着对话增多,它还能进行识别和学习,就像「养成」和「调教」一样,和使用者形成独特的对话模式。因此每个人买回去的虽然都是同样的装置,但ta们拥有的初音未来却是专属于自己的初音未来。
图源|Google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和纸片人恋爱就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但其实,虚拟的纸片人也有塌房风险。
虚拟形象毕竟还是真实的人创造出来的,作者的创作能力和风格很难一成不变,角色可能出现性格和故事走向变得奇怪的情况,这时作者笔下的纸片人就再也不是你内心喜欢的那个纸片人,和纸片人的「分手」就可能发生。
再比如,创作和运营角色的个人和公司也可能出现塌房,涉及私生活混乱或是政治敏感的问题,粉丝也可能因此无法将对纸片人的爱延续下去。
这就是为什么这种准社会关系的主动权其实仍然掌握在制造虚拟的人手中,受众只能选择看或者不看,接受或者不接受。同人创作能给粉丝更大的自由度,但同人创作也是要基于角色原本的样子进行的。
因此,研究者认为:「总的看来,准社会关系不具有社会心理学意义上『关系』的特质,因为这是一种虚拟的、即时的、单向性的关系,没有双向互动交流和信息反馈。」
和纸片人谈恋爱没有什么问题,这类人的数量非常多,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别怀疑自己,你并不孤单。不过,喜爱虚拟不代表拒绝承认现实。如果这种喜欢发展成偏执或者妄想,给生活带来了困扰,请一定要及时寻求帮助。
我们虽然能让一部分自我活在虚拟世界中,可我们自身仍然100%地活在现实世界。了解现实,认清现实,才是获得幸福的终极方式。
-喋喋不羞-
你的纸片人老公/老婆是谁!快来把留言区变成大型安利现场!
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我爱这个世界。
REFERENCE
[1] Kathleen Gannon. Parasocial Relationships with Fictional Characters in Therapy[D]. Lesley University, 2018.
[2] Veli-Matti Karhulahti, Tanja Välisalo. Fictosexuality, Fictoromance, and Fictophilia: A Qualitative Study of Love and Desire for Fictional Characters[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1.
[3] THE MARY SUE. The Psychology of Fandom: Why We Get Attached to Fictional Characters[EB/OL]. (2015-08-19)[2022-10-07]. https://www.themarysue.com/the-psychology-of-fandom/.
[4] 知我心理学. 纸性恋:对二次元人物产生真挚的爱情,可能吗?|新型性取向研究[EB/OL]. (2021-01-11)[2022-10-07].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037D0M60516ACTG.html.
-RECOMMENDED-
硅胶娃娃
联觉体验
素炮?!
👆
害羞就关注 or 私密分享
胆大就点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