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不会还有人过「女生节」吧???

过妇女节的 莓想到吧 2023-07-01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妇女节了,但在妇女节之前,也就是今天,还有一个热闹了很多年,直到最近才被人们诟病的节日——3.7女生节。


让莓莓看看今年还有多少人在过女生节?(抬手张望)


只要高校和商家仍开展女生节活动,只要大众还使用女生节、女神节、女王节这样的词汇,我们就不会停止重申它的不合理。


女生、女神、女王节,是对妇女节包含的权利平等精神内核的背叛。




拒绝「妇女」羞耻


女生节的来源众说纷纭,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它是从中国高校诞生的,最初属于校园节日。


来源一是1986年3月7日,山东大学举办了「女生节联欢晚会」,媒体争相报道后在全国各大院校走红。


二是诞生在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女生为与大龄、已婚女性区分,选定3月7日为女生节。


大学里正青春靓丽的女生们,不愿把自己称为妇女,因为妇女往往用在中年妇女、家庭妇女、农村妇女身上,她们的形象在大众认知里是年老色衰的、俗气的、没有性魅力的,但大学生们又不想放弃一个属于自己性别的节日,于是造出了听上去更容易让人接受的「女生节」。


女生节能够迅速走红,席卷全国,也说明了广大女性对「妇女」称呼有多么避之不及。


网上甚至一度出现「要不要用女生节替代妇女节」的讨论。


2016年,《奇葩说》选手范湉湉在微博上发布视频,视频中说自己对收到了洗衣粉等妇女节礼物感到十分生气,「你说哪个女孩子,愿意被人家说成是妇女?」她还呼吁联合国将「女生节」设立成一个新节日。


图源|参考资料1


视频引发了全网讨论,许多人表示支持。


央视特约心理专家青音发微博说:「一个原本寓意很好的节日,最后硬是被名称害得大家心里接受不了而不愿意过。」


图源|参考资料1


作家苏芩认为替换有何不可,任何年龄段的女性都可以称为女生,「只要对美丽、浪漫和温柔充满期待,还有那么一点天真,就可以永远做一个女生。」


还有人认为节日的称呼不重要,只要叫女生节能够让更多女性愿意过节,那么它就是更好的名字。


说到底,仍是「妇女」二字让人们抵触。那么,当「妇女」真的那么不堪吗


首先,「妇女」这个词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老」。其中「妇」指已婚女性,「女」指未婚女性,合在一起的「妇女」就泛指女性。


其次,「妇女」一词有它独特的历史厚度,它的使用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王曦影所说:「在中国承载着历史包袱以及全球女权运动和姐妹情谊。」


图源|Giphy


国际妇女节是在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血泪历史中诞生的。


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制衣和纺织女工走上街头,要求拥有选举权、提高工资、缩短工作时长、改善恶劣的工作环境。受其影响,往后每年的3月8日都有类似活动。


于是,在1909年2月28日,美国社会党号召将每年2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纪念日,称为「全国妇女节」。


彼时,全世界各地都在展开妇女运动。1917年3月8日,俄国圣彼得堡的女工举行罢工,要求「面包与和平」,结束一战和沙皇统治,解决粮食短缺问题。随后引发了全市工人罢工,二月革命爆发。7天后,尼古拉二世退位,临时政府宣布赋予女性选举权。


1921年,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二届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为纪念俄国女工在二月革命中的英勇斗争,大会决定把3月8日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


1977年,联合国宣布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妇女节的日期最终确定下来并为各国接受。


图源|Google


在中国,第一个公开纪念的妇女节是在1924的广州,有2000多人参加。


1936年的「三八」纪念会上,妇女运动先驱何香凝说:「我国的妇女运动幼稚和落后,但是我相信我们妇女界的前途,极有希望,因为纪念妇女节的意义,是在要求达到男女间的自由平等,只须我们具有坚决的毅力和奋斗的精神,努力迈进,自然能达到目的。」


图源|Google


「妇女」一词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特殊时期,被用作主流话语里对女性的称谓,体现的是女性在打倒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中「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力量,以及解放妇女、提高妇女地位的愿景和决心。


「妇女」包含的政治性和公共色彩是「女生」这个词不具有的,而公共议题:政治权、劳动权、教育权等,才应该是妇女节的讨论核心。


这样一个充满力量的词却在21世纪后逐渐被污名化,对「妇女」一词的歧视与社会中的性别、年龄歧视一脉相承。


复旦大学副教授、性别研究学者沈奕斐认为:「从妇女节到女生节,背后是通过年龄、容貌、性、生育条件把女性分为三六九等,在分等的过程中形成了隐性歧视,即年轻漂亮的『女生』被放在了等级最高的位置。」


这种划分是男权视角的产物,从服务于男性的角度把女性分为两类承担不同社会功能的群体,一类是作为恋爱的对象,年轻貌美,受到追求,承担性和生育功能;另一类是已经生育的女性,不再具有性魅力,受到尊敬。


当所有人,不仅仅是女性,在排斥妇女称谓,认为它丑化了女性时,就已经在无形中分化了女性群体。


图源|Giphy



消费主义的糖衣


随着女性赚得越来越多,「她经济」力量崛起,电商平台从节日上嗅到了商机,女生节、妇女节变成了摇钱树。


这与商家的营销宣传脱不开干系。原先女生节主打呵护、关爱女生,电商平台抓住商机,让关爱以消费和商品的形式呈现


随后,女生节变成女神节,又变成了女王节。商家不断变换噱头,让女性从被取悦变成主动取悦自己,从收礼方变成消费方,通过商品推销一种成功的、精致的都市白领生活,进一步刺激女性的消费欲望。


图源|Google


广告中充斥着刻板印象,女性的生活仿佛只与化妆、美颜、高跟鞋挂钩。


而成为女神和女王,看起来是在鼓励女性独立,肯定女性的社会地位,其实只不过是商家讨好女性的营销手段罢了。


所谓的「女神」「女王」,更像是商家给女性戴上的一顶虚弱无力的帽子。对于ta们来说,女性只有在花钱的时候是女王,而她们的现实处境没有发生任何本质的改变。


诚然,消费能力提升意味着女性经济地位有所提升,通过消费也能起到一部分赋权女性的作用。但是,当一个属于女性的节日只是在鼓励女性花更多钱时,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是好的庆祝方式吗?「买买买」是否能够真正解决女性的问题?


物化+性暗示,别太离谱

图源|Google


另外,就像沈奕斐教授所说:「对普通女性而言,当你的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角色无法做到这些时,你就会焦虑,会觉得自己不够好。这是我们学术上一直反对的『反向歧视』:用赞美的方式给某人、或者某个群体一个很高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对这个群体造成不可能达成的压力和焦虑。


如果要买了这些商品才能成为「女神」「女王」,才证明一个女性懂得取悦自己,独立强大,那没有办法购买这些商品的女性呢?没有收入的大学生、生活拮据的小职员、广大的农村妇女,她们该如何定义自身?


被铺天盖地的营销广告淹没的女生节,是商家通过吹捧女性,从而收割特定阶层女性的购买力,最终践行消费主义的节日,而当下的消费主义导向仍然以男性为中心。



性骚扰和矮化女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女生节选在妇女节前一天的一种说法,即「一日变妇女」?


在一个属于女性的节日,人们也无惧说出冒犯、歧视女性的性骚扰话语,女生节的诞生和发展都伴随着男性的凝视。


2011年,清华、北大的学生在校园内挂满了女生节横幅,很快在网络上走红,全国高校紧随其后,甚至在女生节进行横幅比拼,不少学校也把它当成正面宣传。


但让我们看看横幅上的文字:


春风十里,不如睡你


每当夜晚我拿起右手时,我便想起了你们


别骑皮皮虾了,骑我们吧


今晚高粱地,不见不散哦


学习我十拿九稳,就差XX女孩一吻


每年一到三月七,只要妹子不要基


XX女生,我妈唯一指定儿媳妇


……


要么是赤裸的性暗示、性骚扰,是对女性的轻视和侮辱;要么是直白的「求爱」,暴露了男性对女性的描述只存在于两性关系里的问题,他们把女生们硬生生拉进自己幻想的爱情模版,仿佛她们只能做某人的女友、妻子、母亲。


图源|《小妇人》


资深媒体人李思磐说:「三七根本不是一个女生的节日,它是一个男生主导的节日,也是一个强化异性恋罗曼史的排演。这种异性恋的模式,是性别不平等的社会规则在私人关系中的反映,它要求男性充当唯一的表达者,并且不管对方意愿死缠烂打之后等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再『传为佳话』。」


在那些男生们自认为很「暖心」的求爱横幅里,两性的角色非常分明。男生大胆直接,文韬武略,女生们被换着花样夸「仙女」「美女」,被夸奖赞美的几乎只有外貌。


横幅上被高高举起的女性形象,正是男性幻想中最值得追求和婚配的女性,貌美如花、温柔恬静、楚楚可怜,至于她其他的特质,她的才华、人格、理想,都没那么重要。


图源|Google


2016年的女生节,华南农业大学微信号发布题为《这么「污」的女生节横幅,我们坚决SAY NO!》的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反三七过三八」的活动,在网上收获了1.7亿点击量,在线下有近百名女生举牌拍照支持,高校社团拉起了属于女生们的性别平等横幅。


近些年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和男性意识到女生节的不合理,开始抵制女生节。虽然去年的高校校园仍然是一片横幅满挂的壮观景象,但上面的话要文明和尊重了些。


2022年女生节横幅图源|微博


不过,我们还是更期待没有横幅的三七校园,不用被打着女神、女王旗号的消费主义裹挟,期待真正关注女性处境,解决女性现实问题的一个妇女节。


图源|Google



-喋喋不羞-


我是妇女,我过妇女节。祝全天下所有女性妇女节快乐!



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我爱这个世界。



REFERENCE

[1] 界面新闻. “女生节”是女性特权日,是消费狂欢日,还是男性意淫日?[EB/OL]. (2017-03-07)[2023-03-07].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153958.html.

[2] 李思磐. 反对女生节 我们反对什么?[EB/OL]. [2023-03-07]. http://star.news.sohu.com/s2016/kuaiping0308/.

[3] 张成晨. 拒绝女生节、女神节,是对女性最起码的尊重[EB/OL]. (2022-03-08)[2023-03-07]. https://www.ifanr.com/1475722/.

[4] 澎湃新闻. 消费主义女性饱受诟病背后,谁在重构社会理想男性气质?[EB/OL]. (2018-06-08)[2023-03-08].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62475?hotComm=true.


-RECOMMENDED-


情侣如何谈钱?

自己打耳洞?

夹腿有害吗?




👆

害羞就关注 or 私密分享

胆大就点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