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历史看英国:稳定的君主立宪制和进出欧盟

本号讯 德欧华商 2022-01-14


英国为何是英国(连载九)


倚天


工党的15年

 

1987年大选中,撒切尔夫人获第三次连任,在此任期内,她推行的社区税很不受欢迎,其反对欧洲共同体的观点在内阁也饱受非议。1990年11月,党魁地位受到在迈克尔·赫塞尔廷的挑战之后,撒切尔夫人宣布同时辞去首相和保守党党魁职位,首相职务由约翰.梅杰(Sir John Major)接任。

英国首相府唐宁街10号,酝酿数百年来风云变换

01约翰.梅杰接任首相


梅杰接任首相之时,正值海湾战争,且世界经济亦进入衰退期。为了避免在1992年大选中输给工党的金诺克,梅杰举办很多街头竞选活动,并在街头发表了不少强有力的演说。这种亲民接触成效显著,保守党在下议院赢得微弱的21席多数,第四次执政,创下20世纪保守党最长的执政纪录,梅杰成功连任。


尽管赢得大选,但是保守党内部的分裂难以阻止,党内的右派不再支持梅杰,特别是当他批准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后,激起很多人对他在处理欧盟事务上的不满。
另一方面,虽然工党支持该条约,但它却有意打击梅杰政府。工党对条约提出修正,通过条约前要先通过有关社会福利的条文。结果,有数名保守党员背弃了梅杰,对条约投了反对票。于是梅杰在第二天——1993年7月23日,向国会提出了对自己的信任动议,最后多出40票而获得留任,他在下议院的影响力被严重削弱。
1995年,因为党内地位不断受挑战和威胁,梅杰决定辞去党魁,宣布重新参选党魁,结果他赢得218票,重新获选党魁,但是梅杰无法建立管治威信。尽管梅杰开启了与爱尔兰共和军的对话,也成功使衰退的英国经济缓慢复苏,但是他在国民心中已是一个过气、毫无吸引力的政客,无法掌控四分五裂的保守党。
02年轻的工党新党魁汤尼.布莱尔

此时的工党却在年轻的新党魁汤尼.布莱尔(Anthony Charles Lynton Blair)领导下,锐意改革,重塑形象。布莱尔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1975年从牛津大学毕业后不久就加入了工党。1983年,年仅30岁的他当选下院议员。年轻的布莱尔在影子内阁中受到重用,1984年获任财政部事务方面的助理发言人,得以在议会前排就座。1992年大选期间,担任党魁的布莱尔重塑工党的形象,并提出实行极具争议的最低工资政策。然而,工党在那次大选中再次落败。 
布莱尔致力于重新审视工党的政策,改善其形象,使之现代化,加强竞争力,为此,他就特别地以“新工党”(New Labour)一词,强调工党已经今非昔比。
布莱尔在1994年的工党大会上发言表示:他有意更改党章的第四款,加入新的目标和价值观。他建议删除该款指出对“生产工具成为公有产权”的追求,使工党放弃国有化主张。最终,第四款被换成另外的陈述,表示工党信奉民主社会主义,在1995年4月召开的工党特别会议中获得通过。
布莱尔的改革受到其他党派及党内建制派的批评,但事实证明他的新政策赢得不少民意支持,1996年12月,工党的支持率在民意调查中遥遥领先。没有胜算的保守党将本应在1997年3月17日举行的大选推迟到5月1日,结果,保守党遭遇史上最大的惨败,在下议院只获得165席,而工党赢得418席,自由民主党有46席,工党加上自民党占下议院三分之二多数。梅杰在大选次日宣布辞职,布莱尔接任首相。
03工党上位,布莱尔接任首相


布莱尔的工党政府上任后在内政、外交方面表现得灵活、务实。
其一是改变之前保守党政府在北爱尔兰问题上的强硬立场,推动和平进程。1998年12月26日布莱尔成为第一位在爱尔兰议会发表演说的英国首相,同年英国政府与爱尔兰政府签署《贝尔法斯特协议》,成立北爱尔兰自治政府。
其二,给予苏格兰、威尔师士更多得自治权,苏格兰因而在1999年恢复了中断三百多年的苏格兰议会;威尔士议会也在当年年成立。放权本应加强苏格兰人对工党的好感,不料,主张苏格兰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崛起,逐渐主导苏格兰的政治,工党在苏格兰的政治优势反而受到削弱,最终2007年失去对苏格兰政府的管治权。
工党在2001年大选中保持了巨大优势,布莱尔成为第一位赢得连任的工党首相。

911事件发生后,布莱尔很快宣布支持美国的反恐战争,并成为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经常与持坚定反战立场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发生磨擦。布莱尔比小布什更善于演说,他在战争爆发前发表了多篇演说,强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必要性。英国政府派出4万5千名英军士兵加入联军,对萨达姆军作战。阿富汗战争之前,布莱尔参与了一系列穿梭外交,帮助巩固国际反恐联盟。


2005年大选,工党的获胜优势已缩小到55席,布莱尔在党内也遭遇越来越大的压力。批评者指责他在外交方面过于亲近美国,其中东政策是失败的。其经济政策更像保守主义者,他是新撒切尔主义者。此外,他被指独断专行,像总统而不是首相。
2007年6月27日,布莱尔在国会下议院出席最后一次的首相答问,之后他向女王辞职,结束10年的首相生涯,之后他再辞去下议院议员,结束24年的下议院议员任职。 
04财政大臣戈登.布朗自动当选首相

当时的财政大臣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在党内选举中未遇敌手,自动当选首相

早在1994年,布莱尔与布朗达成一项政治交易,前者担任工党党魁和未来的首相,后者担任财政大臣,即内阁的二号人物。


1997年布朗就任财政大臣后,做了几项影响深远的工作。赋予英格兰银行独立制定基本利率的权力,使其控制货币政策。就英国应否加入欧元区做了研究,最终认定英国不适于加入欧元区。当时《金融时报》认为这个举动避免了财政危机。由德国、法国主导的欧元区内经济实力不平衡,并且在财政政策、通胀控制等方面一直有问题。此外,英国政府向医疗服务体系NHS注资,使得英国的医疗预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了欧洲的平均水平。
布朗的10年财政大臣任内,英国经历了“三低”年代:低税率、低失业率、低利率。所得税降至20%;企业税由33%减至28%;失业率降至5.5%,远低于欧元区的8.1%。

但是,布朗的财政政策亦有一些败笔。1999年至2002年间,他以远低于市价的每盎司275美元出售英国60%的黄金储备而受批评,但金价一直上涨,直至2008年已逼近每盎司800美元。


布朗接任作首相初期的支持率较高,但在2008年经济衰退后工党的民意支持度下滑,2009年在地方和欧洲议会选举中连续受挫,2010年大选中工党于下议院失去91席,成为1931年来最惨重的失败,并使保守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工党同自民党商谈组阁,布朗留任首相,他最终于2010年5月10日宣布辞去党魁职务
5月11日工党组阁失败,布朗正式宣布辞去首相及党魁保守党的戴维·卡梅伦(David William Donald Cameron)接任首相。

 

走出欧盟



05卡梅伦其人

卡梅伦出生于伦敦一个股票经纪人家庭,其祖母是英国国王威廉四世(1765-1837)和情妇的直系后裔,但因为祖先是非婚生子女,卡梅伦没有英国王位继承权。卡梅伦13岁在著名的伊顿公学接受基础教育,1984年获得牛津大学奖学金,被布雷齐诺斯学院(The King's Hall and College of Brasenose)录取,修读哲学、政治、经济。1988年他以一等荣誉学士学位毕业,8月,他在保守党研究部工作,直到1993年离开。其间,1991年,他被借调到唐宁街10号,为时任首相约翰·梅杰工作,并受到赞赏。


1992年大选期间,卡梅伦担任保守党竞选策略专家,并具体负责经济事务。保守党再次赢得大选胜利后,他被提升为财政大臣拉蒙特的特别顾问。一年后,拉蒙特被解职,卡梅伦被调到内政部任职。1994年,卡梅伦进入卡尔顿传播公司,成为公司董事长迈克尔·P·格林手下的公共关系部门的主管。2001年大选,卡梅伦成功获选下议院议员,在影子内阁任职。2005年,39岁的卡梅伦成为最年轻的保守党党魁
2010年4月6日,工党政府完成第三届五年任期后,布朗敦宣布解散国会,大选于5月6日举行。结果保守党虽然获胜,赢得306席,但未能获得过半数议席,必须与自民党组建联合政府。数天的谈判未有结果,自民党转而与工党接洽。最后保守党在部分议题上让步,与自民党达成组阁协议。布朗于5月11日向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请辞,并按惯例举荐反对党领袖组建新政府。觐见女王后,卡梅伦在唐宁街10号门外召开记者会,宣布会与自民党组成联合政府。43岁的卡梅伦成为1812年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
06保守党回归,卡梅伦接任首相

在政治理念上,卡梅伦的主张偏离捍卫传统的偏右立场,变得趋于温和,向中间靠拢。这与布莱尔将左倾的工党引向中间路线不谋而合。
卡梅伦任内推动了两项提案的议会表决。2013年5月21日,下议院就英国同性婚姻合法化进行三读,结果366票支持,161票反对,通过承认英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绝大多数支持票来自左翼的工党和自民党议员,约有半数保守党议员投了反对票或者弃权票。2014年,英国政府与主张苏格兰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达成协议,于当年9月18日举行苏格兰独立公投,结果”留英派“以55%胜出,苏格兰留在联合王国内。
在欧盟问题上,卡梅伦主张英国留在欧盟。如前所述,历史上英国政界和民间对欧洲大陆一直心存芥蒂,当年加入欧共体就是一波三折。保守党和工党内部都有意见分歧,更有英国独立党明确主张退出欧盟。保守党的撒切尔政府是欧盟的坚决反对者。2008年金融危机对欧盟经济造成严重损害,德国主张救助希腊等国,与英、法等其他国家的分歧日益严重。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则对英国对欧元区的态度公开表示不满。
2011年10月24日,一些保守党的后座议员不顾卡梅伦的反对,将超过10万英国人签名要求就英国退出欧盟进行公投的提案提交议会表决。结果111票赞成、483票反对,公投被否决。赞成票中有81张来自保守党议员,明显是党内对卡梅伦欧洲立场的叛变。首相府发表声明表示:尊重脱欧派议员的意见,但政府必须领导国家,而留在欧盟最合符英国利益。


2015年开始,越来越多中东、非洲难民涌进欧洲大陆,严重危害正常秩序。英国虽然隔着海峡,也对汹涌的难民潮深感不安,因此,脱欧声浪日渐高涨。2015年大选前,卡梅伦承诺胜选之后将会于2017年以前举行全民公投,让英国民众决定英国是否脱离欧盟。 当年5月的大选中,保守党以37%得票率,赢得过半数的330个席位(51%),维持国会最大党地位,卡梅伦续任首相并得以单独组阁


07公投脱欧,卡梅伦辞职

欧洲大陆的难民危机几乎失控,地处欧洲中心的德国更是成为难民的首选滞留地和中转站。尽管德国媒体大都对难民潮表示担忧,但是总理默克尔却公开表示向难民敞开大门,来多少收多少。当时德国媒体大都对此表示怀疑和反对,指责默克尔损害德国的国家利益。并且政界对德国的接收能力表示怀疑。默克尔却信誓旦旦地宣称;“Wir scharfen das”(我们能搞定)。在默克尔的鼓励下,难民潮在夏季、秋季达到经人的高峰,每天有数万难民浩浩荡荡抵达慕尼黑,德国一片混乱。默克尔希望由欧盟27个成员国按人口比例分摊难民,但是遭到匈牙利、捷克、波兰、奥地利等国拒绝。法国最初表示默克尔方案可以接受,但是,随着涌入的难民越来越多,法国也招架不住,不再接收。于是德国不得不独自吞下超过一百万难民。每天电视里的恐怖难民潮画面,震惊世界,英国人看在眼里,怕在心上。


2016年2月,卡梅伦兑现竞选诺言,与欧盟达成协议后,宣布6月23日英国举行全民公投,并成为实际上领导留欧阵营的领袖之一。反而积极主张留欧的工党、自民党、绿党、苏格兰民族党等左派政党并无明显的领袖。而脱欧阵营则实际上由保守党内的对手、大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领军,因此有批评指脱欧公投实际上是保守党的内部政治斗争。


6月23日的公投结果为51.9%的投票者支持脱欧,结果出炉当晚,卡梅伦召开记者会,含泪宣布:因未能成功籍公投令英国继续成为欧盟的成员国,承担公投失败的责任,辞去首相职务


2020年1月31日午夜,英国正式脱离欧盟,英国民众欢呼重获自由
事实上,在欧盟的经济政策、东扩、移民等问题上,英国与德国、法国向来有间隙,对于“脱欧”还是“留欧”,英国政界和民间争论已久,大可不必当真。导致问题升级的直接原因是默克尔一手导演的难民危机。大选前卡梅伦提出公投正是为了获取选票,他也成功了。他本人是“留欧”派,因为没人逼着他必须兑现诺言,续任首相后,其实他有两个选择:第一,找任何借口拖延公投,或者干脆不再提及此事。公众的注意力可能很快会转移到其他事情,对公投失去兴趣而自然流产。况且,政治家失信并不少见,这是一种政治策略。第二,即使投票结果出炉,也不意味着脱欧已成事实。首先,公投结果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必须由政府递交议会表决。其次,无论公投结果如何,与卡梅伦的首相位子无关,卡梅伦大可不必辞职以谢天下。他的政府可以名正言顺地不启动“脱欧”的法律程序,“脱欧”也就仅仅是民意而已,不会成为事实。他的继任泰莱莎.梅、鲍里斯.约翰逊都是坚定的“脱欧”派,卡梅伦的辞职正好将主导权让给脱欧派。
08历史没有假设

从卡梅伦的兑现诺言到辞职,可以看出英国政治家的一贯做法:无论政见如何、能力如何,都是尊重法规、信守承诺、敢于负责、敢于担当。当年张伯伦尽管政治判断严重偏差,但是在逃过议会弹劾的情况下却主动辞职,同样是出于对人民、对国家负责。假如张伯伦不辞职,英国也许早就被纳粹德国灭了。假如卡梅伦不推进公投或者不辞职,英国还会是欧盟的一员——当然,历史没有假设。
如果说张伯伦、卡梅伦是君子,相比之下,德国总理希特勒耍尽各种流氓、恶霸手段戕害欧洲;默克尔平庸低能,并且一手造就欧洲难民灾难,却不承担任何责任,继续高枕无忧地继续第四个任期。与英国政治家相比,希勒特是恶魔,默克尔是小丑。近几年德国一再出现被媒体曝丑闻而被逼辞职的高官,如因受贿丑闻被迫辞职的德国前总统沃尔夫、因论文造假被迫辞职的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前教育部长沙万,以及大众汽车尾气门丑闻、西门子大规模行贿丑闻、大批精英人士逃税丑闻,可见德国精英的道德水准之低。
而在媒体自由,舆论监督的西方世界,除了不同政党之间,同党内部派系之间的党争被媒体放大曝光,几乎没有现代英国的政治精英、商界精英被曝光过道义或私德方面的丑闻。足见英国的精英们是有相当的水准的,值得敬佩。从英国首相们动辄辞职、自己给自己启动议会信任投票这些难以理解的行为,再次印证了英格兰民族深入骨髓的道义至上、尊重法律、不贪私利、尽职尽责的精神。辞职是尽职尽责的另一种表现:我无法完成职责,就让给给有能力完成的人。可以说英国政治精英们的境界正是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并且增加了英国特有的法制原则。


09何为贵族精神

当代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总喜欢把“贵族”挂在嘴边,其中一些以超级奢侈的生活炫耀自己的身价,被称为“土豪”。另一些富人则瞧不起“土豪”,愿意低调,还说“没有三代培养不出贵族”,似乎他(她)们才知晓什么是“贵族”,其实这也实在是对“贵族精神”的曲解。
在英国,最早的“贵族”是跟随威廉征服英格兰的骑士们。之后英国不断有因为战功或政绩等被册封的贵族。“贵族精神”的核心是:忠诚、勇于献身、责任、道义、担当。英国贵族子弟很多被送入校规严格的哈罗、伊顿这样的学校接受基础教育,然后进入军校受训,毕业后为皇家军队服役。英国2百多年海外殖民史中的军官很多拥有贵族头衔,他们也确实做到了身先士卒、浴血沙场,为日不落帝国的成功立下汉马功劳。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捍卫祖先尊严的荣誉,也是贵族对君王的责任和义务。

牛津大学校徽,上面的校训为:Dominus Illuminatio Mea (拉丁語)主乃我光


1096年建校的牛津大学:培养了无数世界各国的精英人物
前文说过伊丽莎白女王还在公主时代参加军队后勤服务。当代的第三代王位继承人——威廉王子、哈里王子也延续了祖先的传统。大学毕业后也在皇家空军服服役。2001年,威廉王子入读苏格兰的圣安德鲁大学,2005年毕业,2006年1月,王子进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接受军事训练。离开军事学院后,威廉王子按传统在军中服役,王子曾公开表示有意去伊拉克或阿富汗前线作战,但历代英国王室有不成文规定,不允许王位继承人深陷险境,因此威廉王子无法如愿,2009年他被派到英国皇家空军担任上尉直升机驾驶员。


哈利王子于2006年5月进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受训,2007年4月毕业,被授陆军少尉,进入皇家骑兵团担任搜索排长,指挥11名士兵与4辆“弯刀式”装甲侦搜车。英国国防部证实,哈里王子在2007年12月中旬到阿富汗前线服役,与塔利班武装分子作战。


2007年,哈里王子在阿富汗前线服役


因为被某美国网站暴露行踪,哈里王子于2008年3月1日返回英国。 他成为三年百多年来唯一在前线参战的英国王位继承人。2011年4月,哈里王子服役第5年,完成第一阶段为期8个月驾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训练,晋升为航空兵上尉,于2015年自陆军退役。

 

稳定的君主制和负责的首相


至今,英国的君主制已延续了954年。
其间在欧洲,1453年西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1789年法王路易十六在大革命中被推上断头台;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被拿破仑逼迫退位;1918年德皇威廉二世一战失败,流亡荷兰;同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家人惨遭灭门,1921年奥匈帝国皇帝卡尔一世被放逐到马德拉群岛。

在亚洲,1127年北宋宋徽宗、宋钦宗俘于金;1279年崖山海战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1644年李自成军兵临京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1912年民国成立,宣统被迫退位;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紫禁城,寓居天津租界。


世界主要国家的君主制荣耀的背面是血腥和悲剧。唯有英国君主制有序更替,传承不息,堪称人类历史之唯一奇迹。其中民族性、制度诸多方面之原因,前文已有论述,不再赘言。


前文有叙,1917年一战期间,乔治五世弃用维多利亚时代的德国姓氏萨克森·科堡·哥达,改用英国姓氏温莎,王朝称温莎王朝(House of Windsor),此举感动了英国民众,巩固了王室的民意基础。1936年爱德华八世继承王位,这位不爱江山的国王为了心上人放弃王位,挽救了危机中的王室。三年后,二战爆发。在纳粹德国对英国狂轰滥炸中,白金汉宫也遭遇炸弹,所幸乔治六世等王室成员没有受伤。乔治六世和王室成员没有采纳撤离英国,去安全地区避难的建议,而是在整个二战期间留在英国,与人民一起抗击纳粹。他经常带着伊丽莎白王后等王室成员出现在大街小巷,鼓励和安抚受伤的民众,并且发表了著名演讲《与民同在》,表明坚守英国的立场。国王的无畏和沉着感动并激励了英国人民并成为英国赢得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精神支柱。


1952年,乔治六世驾崩,伊丽莎白公主继承王位,成为伊丽莎白二世。她恪守王室规范,履行君主职责,从不染指政府行政事务。她在公众面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私德上她严于律己,无懈可击。在位将近70年,她深受英国人民爱戴,在也享有世界范围的威望。

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全家福


1997年8月30日戴安娜王妃在巴黎死于非命,伊丽莎白二世陛下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戴安娜王妃有着极高的人气,而她的不幸婚姻和悲剧结局被很多人认为源自查尔斯王子与旧爱卡米拉女士的婚外情。因此大批英国民众自发悼念戴安娜王妃,白金汉宫栏杆外被无数鲜花包围。在女王这边,她对不甘寂寞、在世界各地高调曝光的王妃颇有微词。事实上,身为未来的王后,最重要的不是展示个人魅力,而是低调地遵守王室行为规范,维护王室威严。戴安娜的行为举止显然更像社交明星,而不是传统的王室成员,尤其是未来的王后。


戴安娜死讯传来,女王和亲王正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堡渡假。女王心情相当复杂,认为,戴安娜已经与查尔斯王子离婚,不属于王室成员,因此女王她向首相布莱尔坚持,葬礼应该以私人性质交给戴安娜家人办理。
王室的迟迟不表态引起一些街头小报的批评,布莱尔幕僚中也有人认为君主制已过时。然而,布莱尔没有理会共和派,反而支持王室进言,向身在巴尔莫勒尔的女王提出几项紧急措施,以及时挽回民意。这些措施包括,女王出席戴安娜在西敏寺的葬礼、在白金汉宫及国会下半旗致哀(近400年以来首次),亲自发表电视演说,向全国臣民讲述对戴妃之死的感受。
尽管王室内有不同声音,女王最终认识到社会的某些价值观已经改变,君王必须理解人民才能赢得民心。事实上,戴安娜的突然去世引发英国民众的悼念潮,其中有媒体炒作的因素,但是女王和君主制并未遇到威胁。近千年的君主制在英国象征着国家的稳定、国祚的延续,不可能因为一位曾经的王妃而被废弃。这也再次很好地这证明了英国民族的理性、尊重传统,以及王室的妥协、顺应民意。女王生日庆典以及2012年女王登基钻石庆典的盛大场景可以看出,英国民众对女王是真心爱戴的。


伊丽莎白二世已94岁高龄,创下英国和世界君主在位和寿命记录。笔者认为,功德圆满的女王可以光荣退休了,没有必要坚守到失去行动能力才让位,甚至鞠躬尽瘁。最后的坚守对她的历史定位和美誉度没有影响。


当今王位的第二代、第三代继承人中,查尔斯王子等到头发的白了还没带上王冠,但是这位红光满面的老绅士很满足在威尔士的庄园里种植有机蔬菜,自得其乐。威廉王子是标准的、合格的王位继承人,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凯特王妃堪称通情达理的贤妻良母,深得女王喜爱。哈里王子有些行为不羁,2012年在美国渡假期间,被媒体曝光不雅照,此照之后被英国王室禁止刊出。


哈里王子的感情生活也丰富多彩,他的首位女朋友是居住于南非津巴布韦籍商人之女翠丝·戴维,两人在交往5年后在2009年分手。2012年5月,哈里王子结识英国贵族克莉丝汀·博纳斯,最终还是在2014年4月分手。2016年6月,王室公开了哈里王子与离异的美国人梅根·马克尔的恋情,2018年5月19日二人举行婚礼。2020年1月8日,哈利王子夫妇在未知会白金汉宫的情况下,自行对外宣布退出王室高级成员,并移居加拿大。生活开支也不再由王室承担,他们会以工作的方达到经济独立,平均分配在英国和加拿大居住的时间并会创立自己的慈善基金。1月18日,白金汉宫发表声明,指哈里王子夫妇会在2020年春天辞去王室职务,包括正式的军职以及放弃殿下(HRH, Her Royal Highness)的头衔,亦不能领取身为王室职务的纳税人资助。


近年来,媒体曝出英国王室的一些负面消息,但是总体而言,英国的君主制是非常稳定的,因为它君主仅仅具有象征意义,无非是世袭制的国家元首而已。可以肯定,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推翻这个与英国历史一样长、经历了近千年血雨腥风的体系。


再说一下英国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它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最高行政官员。其主要职责是领导执政党和主持内阁会议,从而掌握立法权和行政权。根据英国首相的意见,英国君主还会行使其法定权力及特权,包括任命英国政府高级官员、司法人员和英国国教会的相关人员,以及颁授勋衔等。首相这一职位是3百年来慢慢演化而成的,并非由君主突然下令而设立。辉格党领袖罗伯特·沃波尔爵士在1721年被国王乔治一世任命为内阁领班,1742年辞职退休,在位长达21年,是历史上最长任的英国首相。他认为是是英国第一任首相。


从沃波尔开始,至今英国共有78任、77人出任首相(丘吉尔两次)。1894年自由党籍的首相格拉德斯通(William Ewart Gladstone)因上议院否决其爱尔兰自治法案而辞职,成为近代史上第一位因政治原因辞职的英国首相。20世纪共有18位首相辞职,其中1921年安德鲁.博纳.劳、1959年麦克米伦因健康辞职,1955年丘吉尔因年迈辞职,其余均因施政受阻或在国会失去信任而辞职。现任首相约翰逊之前的4位首相梅、卡梅伦、布朗、布莱尔都是请辞下台。可见,英国首相堪称高危职业。英国政治家们尽职尽责,置个人名利于身外,不恋栈,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道德观。

 

路在脚下


英国仍然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重要的贸易实体、经济大国以及金融中心,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英国是全球第二大科技强国,在基础科学、信息、智能、航空、航天、制药等方面位于世界最顶尖行列。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居第二位,科研机构综合排名世界第二,英国有全球顶级的高等教育。英国有发达而完善的产业结构:1%的农牧人业口满足全国大约60%的食品需求。制造业高度发达,结构完整,产品质量优异。煤、天然气和石油等能源生产大约占总GDP的10%,在工业国家是非常高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证券、保险业、航运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最大,而且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伦敦是世界顶级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此外,稳定的社会政治制度、完善健全的法律制度、福利制度、相对理性的国民性格,都是国家和民族繁荣、发展的保障。


大英帝国一去不复返,对欧盟说了再也不见。面对新一轮大国角力和国际风云变幻,英国处于十字路口,对英国民众来说,需要祖先的理性、协商、妥协精神;对于政治精英来说,需要强有力的领袖,具有丘吉尔那样的钢铁般的毅力、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以及坚定的执行力。英国如何确定自己的位置,取决于英国人自己。

 


全文完



相关报道:

从历史看英国(8):从帝国的衰落到加入欧共体

从历史看英国(7):在两次大战中从世界老大退到二等列强

从历史看英国(6):"小伦敦"让天津成为北方大都市

从历史看英国(5):“日不落”大帝国离不开这个女人

从历史看英国(4):工业革命将国力推向巅峰

从历史看英国(3):有政府功能的东印度公司与中国渊源

从历史看英国(2):争夺海洋霸权和殖民地,成日不落帝国

从历史看英国(1):这个国家与民族是如何炼成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注: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德欧华商”。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