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第一章就看了4天!救命!
◼️ 二十世纪,由大众传媒作为学科研究基础,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相继诞生,前者关注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标准用词、约束规范,以及对于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与生产准则的规范;后者则是诞生于大众传媒单位与媒介技术的研究,在政治与宣传的风波和炮火里延伸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经验与批判的思路。不过,时过境迁,社会主流技术手段与传播环境已然发生变化,过去的学科框架与知识体系需要重新适应当前的社会情境,过去的一整套生产流程也好、思维理解也罢,都亟待全然不同的调整。
◼️ 因此,传播学、新闻学的基础学科成为传统框架,所有的一切都将在大众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变化中得以重塑。不仅是传播方式,也是传播的对象与诉求,是传播的中介——新闻业的全面颠覆。技术的底层逻辑变化,促使原有的传播资源体系发生巨大变革,社会话语权不再是被大众媒介机构所垄断,用户(包括传统的大众媒介受众在内的所有数字技术的使用者)通过技术的转向而触及符号与传播渠道,成为当前社会行动与交流变化的核心动力,进而改变了内容生产、新闻创造和文化形式等所有方面。
◼️ 从传统到新兴,从传播学、新闻学,到网络传播学,这是一个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变革。
◼️ 网络传播考题在试卷中占比逐渐攀升,大部分所谓「新兴热点」「前沿考点」都是在网络传播中出现的内容——新技术、新用户、新文化、新媒体、新情况、新发展、新业态;更细致一点, 就变成了虚拟数字人、人工智能技术、算法技术、大数据技术、饭圈文化、迷因文化、媒体融合、舆论倒逼、舆论监督的变化、议程设置的改变、直播、短视频、平台经济、元宇宙等。在学习网络传播时,一定以「传统理论内容」为基础,以此延伸出「新变」。
🕸️
05/03/Wed.
“
網絡傳播是當前的熱點
是試卷中的重中之重!
”
@TuTouSuo™️
「阅读须知」:对于已经看过划重点公开课的姐妹们,本篇推文可以看作是一次复习,对五一假期玩嗨了的大脑进行复健,常看常新;如果还未将网络传播学纳入自己的学习范畴,也可以提前收藏,在微信文件里落灰(不是)。还有,要记得加入秃头研究所的「2024届公开课:秃头所2024届新传考研《再建巴别塔》公开课:追逐独立,畅意自由」,一起对传播学、新闻学、网络传播学、广告营销学、广播电视学、中国新闻史等学科进行基础学习!
以最通用的新传考研复习逻辑来看,基础的学科书目大致可以被分为《传播学教程》(郭庆光)、《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和《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然后才会在这些广为使用的参考书之上有更多细分的例如浙江大学指定的《传播学》(邵培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接要求的《新闻学概论》(马工程版)等等。
但和之前在所有「划重点公开课」上所讲到的观点一致,无论是哪一本参考书都不会脱离传播、新闻、网络传播这些它们本就从属的学科内容。因此只需把其中一本进行通读、精读,建立起关于一门学科的整体思路,其他书目均可作为更多细节内容的补充。
比如我们之前在「新闻学划重点」中利用「新闻」和「做新闻」两个框架内容将新闻学科的知识点进行了完整梳理,并将这样的逻辑运用于不同的书目中一样——只要了解了这门学科的思考路径,所有参考书——因为它们都是对这门学科的解读、阐释——其实都可以一以贯之地使用同样的梳理方法将其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所以不用担心是否会存在学科或者知识点的分野,多学习方法论才是最重要的道理。
对于这三门课程(传播学、新闻学、网络传播学)来说,其实际上有着强烈的内在关联:
诞生于上世纪且已与大众传播彼此衍生出较为成熟学科体系的传播学与新闻学仍然保有着某种老派的作风,使教材内容也更多在讲述过往百年间的传播学研究视角、新闻学实践工具理论。与此同时,新的媒介环境和传播氛围使陈旧的世界正在发生着惊人的改变,好像有一只翻云覆雨手在其中将原有的一切都搅得一团乱,然后高呼一声:
“你们需要改变”。
主导社会核心传播逻辑的大众分发和接收模式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分布式、节点化、网状传播为主的人际沟通和交流。原本以“专业的媒体组织对社会中广泛的公众进行的机械复制性的传播内容生产”为定义的大众传播也正转变为“就人际传播为基础,激活点与点的传播主动性,实现大规模、大范围的信息传递”。
符号在快速迭代。网络文化层层叠叠地交织在一起,串联出更为复杂多样的全球化信息交替空间。同时,舆论也迅速成为社交平台中不可或缺的行动主体,他们参与进每一次的政治宣传中,也掀起一次次的民粹主义运动。一时间,民主、政治、公共领域、舆论,以及平台背后包括资本在内的多种控制力量彼此冲撞,创造出令人精神疲惫的网络媒体传播生态。
这其中,作为社会传播的重要角色,新闻业也正备受考验,甚至煎熬。
失去了主流话语的传播地位后,自然需要被迫交出对信息的把关和控制权力。公众可以自由言说,掌握传播资源,带来的是对传统信息分发媒体的社会存在合法性的巨大认同危机——他们不相信媒体,认为其早已被政治和资本权力所控制;他们不相信事实,更在意自己的主观判断;他们的消息来源爆炸,根本无暇辨别何为真、何为假。
传播环境的变化使新闻业如临大敌,昔日辉煌一时间竟已是大梦初醒,黄昏将至。
如何变?如何改?如何才能重新获得市场的认可,重新肩负起重要的社会责任和政治任务?
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市场产品份额、组织结构、生产方式、盈利手段、从业者岗位变更和技能需要更新。
整个新闻业必须重新换血,才能适应与大众媒介迥然不同的网络环境,才有可能与自媒体、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公众舆论在信息传播的行业里分上一杯甜羹,获得新的生命力。
这就来到了网络传播。
所以,对于三门新传考研的核心科目来讲,传播与新闻可以说是传统的底层支撑,像是五行八卦中的基础元素,然后是网络传播,它是让传统走向新变,使老派作风逐渐适应当下新兴的环境内容的重要过渡——理论需要新的适应力、行业需要新的创新点、学科需要新的研究视角。
新媒体、新技术、新环境、新传播、新新闻、新现象、新的一切。
我们习惯了把新传考研简单分为「基础内容」和「热点前沿」,却总是忘记去寻找这两者之间的根本关联,就是从「传播」「新闻」和「网络传播」三者的内在把握里延伸出来的。
现在在试卷中反复看到的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网络治理、假新闻、电商直播、数字鸿沟、信息疫情,实际上都是建立于网络传播的技术背景之下而出现的各种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行业问题的表现。
与其说要在论文里把这些东西找到、看明白,不如说当时、当下的我们,更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先理解网络、理解这个时代的传播,再去考虑每年学科中的研究重点。
层次就会一点一点地叠加起来。而不是一口吃成大胖子,只是知道考点,却不知道它是如何被推演、押题的。
要学「渔」的方法,不仅仅是得到「鱼」。
🕸️
🟡 网络传播学的底层逻辑
🕳️ / TuTouSuo / 学会思考 / 保持专注
技术是底层逻辑,用户是中心动力!
学习网络传播最需要关注的就是这八个字。
因为网络传播学的出现全部来自于大众媒介传播环境向新媒体/网络/后媒介时代的转变——是技术环境带来的改变,并由此重新建构起了新的话语资源分配方式,既往意义上的受众在公共平台中获得了更加广泛的传播空间,催生出传播、新闻的变化,以及新的生产活动的出现。
原本的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而网络技术带来的资源泛化,媒介的特点是公开性、公共性和多节点介入性;介于传播者的丰富性,且行动者能够利用资源相互交流沟通,塑造出各种社会情境;核心的逻辑是开放、多元、互动。
这样的媒介技术的变化使得大众传播与网络传播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本质上是来自于「技术革命」创造出的「用户权力」的差距——谁拥有话语权,谁就能掌握传播、掌握内容生产的价值。
所以从网络媒介诞生伊始,就预示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情境。
受众被技术极大赋权,新的传播模式生成,从大众传播转向人际互动、社交传播;出现新的政治运作形式,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方式,舆论引导、社会整合中出现的新兴逻辑;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社群经济、付费经济、粉丝经济、网红经济,经济产业的快速繁荣;内容生产的不断迭代,基于人际传播的迷因文化、粉丝文化、网红文化迅速延伸出发疯文学、废话文学、鬼打墙文学、和解式文学、饭圈用语等更加多元的网络文化体系;作为重要信息传播者的新闻业也不得不在「传播」的全面变迁中,改变既有的生产与实践方式,在政治与经济诉求的影响下,开始媒体融合转型工作。
由此,我们便找到了网络传播学科最基本的学习路径和方法,再以通用的视角聚焦到《网络传播概论》这本书中,就可以自然地得到以下章节划分的逻辑:
在这里,可以将书本知识内容分为「技术+用户」,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新变」。正是因为技术环境的改变,才使得传播也好、新闻也罢分别出现了不同的变革,才让用户得到了更多的话语资源,并创造出了以往不曾出现的新情况、新危机、新问题。
继续往下延伸,融入用户的变化。实际上,所有的传播都是由个体创造的。因此前文也有提到网络传播与大众传播最为不同的点在于「传播话语资源掌握在哪里」。
换句话讲,当传播资源不断涌向公众,既有的金字塔式的自上而下的社会传播形式便开始发生剧烈的转向。用户拥有了更多的传播出入口和权力,不仅将节点化的传播逻辑全然付诸于现实,更使网络世界的信息增量大幅度提升,对传统的、过去的媒介内容做出了巨大改变。
先是技术变化,带动着传播主体的改变,继而所有的传播行为、从属于传播的新闻和各类新兴情况才有可能出现。
网络传播学说到底,无论读上多少遍,它也就是这么一件简单又复杂的事。
🕸️
🟡 十八个小时课程/网传讲解
🕳️ / TuTouSuo / 答案之书 / 多学50分
公开课里平均每个章节1-1.5小时的讲解、梳理(一定一定要加入公开课嗷!公开课中有相应的划重点书目配套讲解视频!)。
将近六年之后,说它是答案之书,还是一点都不为过。
比如第一章第三节至第五节,仅仅三个章节内容,就藏着试卷里几乎最容易涉及的媒体融合、智能媒体等。当然,毕竟也是好几年前的旧书,为了更好地将书本知识梳理清楚并结合现实的实际情况,在用电子版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时,我也经常会直接抛弃课本,开始整理相应的内容:
即使它再是答案之书,也无法逃离课本知识字数的限制和无法实时更新、适应考研应试的尴尬。所以它需要被「重读」,不仅仅是把重点的知识内容阐释出来,更是需要补充新的知识点、新的案例、新的思考逻辑。
要把一本与当前考点最为相关也最为重要的书,变成符合网络传播学科逻辑、符合当前最前沿热门考点,最关注的专题内容的集合体。
*划重点公开课讲解
把之前学到的传统知识放置于新的媒介环境中做出新的思考。去探究传播究竟如何发生了改变、新闻业又需要怎么自救。还有后疫情时代中的数字鸿沟、信息疫情、后真相的问题是否能够得到解决。
总之,在暑期的提升专题来临之前(夏日课程),传播、新闻和网络传播的三门学科基础知识内容必须要去做一次完整和全面的梳理,为接下来的集中复习时间做好扎实的准备。
以上所有的划重点内容都可以在秃头研究所2024届《再建巴别塔》公开课中听课学习;而以下的恰饭广子是补充、提升书本中未曾能够提供的相应知识,并直接地与考点内容串联的三门春日基础课。
网络传播将把所有内容整理清楚,连带此前的传播学与新闻学一起,为春日班画下完整的、充实的句点。
秃头所春日企划
3个月/67个小时/27次课程。
从传统到新兴,从传播到网络传播;
全面梳理学科基础知识内容!
#课程详情:2024届秃头所春日基础班:梳理重点内容,将理论落回生活!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²
「2024/公开课/再建巴别塔」
FIRST THOUGHT
BEST THOUGHT
追逐独立,畅意自由
♡
「2024/TuTouSuo/全程班」
将真空理想连接现实
以理想入世对抗荒谬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