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在momo大军中的人,是躲避恶意还是借机实施暴力?|新闻评论公益练习No.5

班班班班女士! 秃头研究所Monsters 2023-12-07

◼️ momo,一个随机定义的网络名字、一只粉色的小恐龙头像。点击进去,账号主人的社交媒体页面上隐藏或删除了所有相关的信息,任何可以表露其外貌、年龄、爱好等关乎社会身份的内容全都有意识地被掩盖在了momo这样的同质化符号之下。除此之外,目前还发展出了「该用户已注销」「未注册用户」等其他和momo一样利用平台的普遍化账号呈现手段来避免个人信息流露或遭到他人恶意中伤和攻击的可能。

◼️ 当数字赛博空间与现实社会环境的融合越发紧密,个人的网络角色也很难与真实身份相互剥离,甚至许多用户会主动呈现自己的真实信息,包括上传照片、确认IP定位,或者是公布一些个人隐私内容等等。这就增加了社交媒体使用者在公共场合中曝光的机率,容易遭到来自他人的网络围观,诱发一些不良言论或网络暴力的情况出现。「momo化」实际上就是为了防止成为他人评价或攻击对象做出的“自我匿名化”的防范举措,使得个人能够在越发透明、赤裸的互联网背景中重新获得不可辨认的匿名身份保护,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对于个人隐私信息的维护策略。

◼️ 所以当你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只粉色或其他什么颜色——现在的momo头像有了很多不同的变形——的名为momo的小恐龙,请不要惊讶或疑惑, 只需要将其看作是一种个人重新期待回到群体中的保护行动即可:主动丢弃个性化的头像,抛下赛博空间中的个人角色、拒绝“晒”与“秀”,只做一只不想引人注意的momo而已。

◼️ 但是,匿名化和群体行动仍然存在着隐患。成为momo之后究竟是为了保护自己,还是有可能变成“披着羊皮的狼”,借着momo的匿名策略肆意攻击他人,也不必承担暴露风险,继而更加放纵和猖獗。

◼️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评论的社会热点现象:前四期主要以“事件”为主,有个具体的、明确的、具有时效性的新闻出现,让评论员得到相关的主题和素材。这一期主要是以“现象”内容为主,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没有特殊时效性的情况,让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新的评论对象吧!

◼️ 秃头所新闻评论公益练习每周二更新;可先阅读范文,理解评论撰写方式、了解评论事件,最后模仿、学习、动笔写作嗷!


🛝
06/06/Tue.

可以成为momo
但不能成为匿名网暴者
@TuTouSuo™️ 


《momo可以匿名,但恶意中伤者必须实名》


*这个标题和以往的几篇的可能不大一样,没有再通过「前半段事件,后半段观点」的形式对主论点进行组织,而是将观点和事件相互融合,使读者在看到标题时既可以知悉文章所讨论的重点事件,又可以明确评论员的核心观点诉求。但是要注意,这种标题的写法并非适用于所有新闻主题,我们平时可以多积累一些相关的标题撰写的方法,之后在自己动笔时就可以比较自如地去挑选最合适的标题结构。

*本篇评论的主论点展开来阐述就是:当我们看到momo这个现象时,要注意到它的两面性,一方面是能够借用统一化的符号体系来遮蔽自身的现实身份和个人隐私信息,通过主动匿名化的方式在网络社会中进行自我保护;但从消极影响的角度来说,momo实际上也为网络暴力和恶意中伤、攻击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匿名化的保护作用下,个人会更加肆意地攻击他人,并且容易成为乌合之众,受“法不责众”的群体思维影响,失去了前台身份,本质上就是失去了很多针对这个身份角色的道德与法律约束。

*当你有主论点的时候,接下来你要做的所有事情其实就会简单很多:1.解释主论点;2.通过论述+论证的方式使主论点成立。我这里就会把接下来的分论点自然划定为三个部分:(1)momo行为的可取之处;(2)momo行为的消极和危险之处;(3)momo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网络暴力与个人隐私安全的问题,因此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有效解决,就需要实名制、需要更规范的法律体系和平台规则的约束。


“momo”,一个起源于豆瓣平台的账号初始化名称,同时还能够自动生成一只可爱的粉色恐龙作为用户的统一头像。这本是平台当作对新用户的标准配置,可根据其个人喜好对昵称等个性化内容进行修改,却成为小红书、知乎等社交媒体中大受欢迎的称呼——一致的「momo」用户名,外加毫无二致的粉色恐龙头像和几乎为零的主页信息,他们/她们甚至还有个“momo大军”的头衔,指代一群无身份、无个性的匿名账号。可以说,“momo”的出现意味着网络时代下公众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密切关注,同时也有着主动避免因为社交媒体中的信息内容被“人肉搜索”或网络暴力的可能性。但是,这样的重新匿名化方式也使用户得以在千篇一律的“momo”形象之下肆意恶意中伤或攻击他人,也更容易失去对社会规则和道德秩序的敏感性。


*好啦,这次的「事件信息陈述」和「主论点的」我写在同一段落中了嗷!之前几次我会习惯分成两个段落来写,因为节奏会更舒展一些。但是这一次的事件信息内容实际上并没有那么丰富,因此顺应着新闻事实往下顺延展开,也就自然地引出了本篇评论的主论点。注意,这一部分一定要想清楚再下笔,最好是和我一样先打个草稿,把自己想要写的主论点展开阐释一遍,这样脑子里清楚,写起来就会更加顺畅(很多姐妹在动笔的时候就是匆匆忙忙,自己都不晓得要写什么内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容易混乱,逻辑不够明朗)。

*注意:把开篇写成两段或者一段都是可以的,但是一个段落更好写,建议大家开始练习都以一个段落为主,后期找到感觉就可以多尝试些写法,我自己写评论的时候就更喜欢两段论。

在谈到“momo现象”出现的原因时,往往会将其与隐私安全、避免言语攻击与暴力冲突等初衷联系在一起。毋庸置疑,互联网络的近年发展正不断渗透进现实生活之中,个人的真实身份也逐渐透过社交媒体中主动或被动上传的信息内容被窥见,甚至在诸多网络暴力事件中,通过对受害者账户信息里蛛丝马迹的追寻进行“人肉搜索”,出现影响其正常生活乃至人身伤害的结果已不少见。因此,将社交媒体账号信息删除,并通过与他人一致的“momo”符号作为个人的网络身份,不失为一种对个人隐私的主动保护策略。尤其是在当下网络隐私信息界定仍不明确,网络暴力行为时有发生的环境下,“momo”似乎也为用户提供了一条独特的,在数字空间中生存的有效途径。

*分论点一:先肯定momo行为的初衷。为了防止自身的用户隐私泄漏,也是对网络暴力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当一个问题有两面的时候,先肯定它,就像是我们在标题中写的那样——一个不错的标题实际上早已规划好了整体的写作逻辑。


这里需要注意,匿名化若是对自身的保护倒也无可厚非,但要是通过这种群体一致的“momo”大军,掩饰自己的身份,并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和网络辱骂行为,就违背了“momo”的本来价值。在法国社会学家勒庞所撰写的《乌合之众》中谈到,匿名化特征会使理性的公众丧失社会规则意识和法律秩序约束感,由于不再害怕暴露自己的社会身份,因此会变得更加放纵、缺乏理智。或许“momo”的出现是为了避免当前网络环境中出现的各种言语攻击与群体暴力现象,而如果它的使用不当,仍然有可能激化当前的社交媒体交流矛盾,使其成为一块纵容恶意攻击行为的“遮羞布”,让网络暴力的情况愈演愈烈。


*分论点二:momo行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当momo可以,但是如果借着momo的形式再次进行网络暴力的举动,这就是需要我们警惕的部分。评论很大一部分就是要提出问题,提出值得我们警惕的内容,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看待事件或者某一具体的现象。


当然,今天所讨论的内容看似只是网络社会中简单的客观现象,却潜藏着更深的、尚未被解决的问题。网络暴力已经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在近两年刘学州事件、粉色头发女孩事件中已有了数次惨痛的教训。“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哪怕是简单的一句话,都有可能对他人造成精神压力与心理伤害。“momo”的匿名化是网络用户应对网络暴力的方法之一,它代表着害怕受到关注,又害怕遭到“人肉搜索”的危机感。其中,“momo”的匿名性可能造成的伤害,实际上也是当前网络社会中始终没有有效回应的问题:如何界定网络暴力、如何把握实名制与隐私之间的关系、如何遏止网络暴力。


*分论点三:momo行为无论积极还是消极,反映的都是同一个本质矛盾:网络暴力的亟待解决。


去年,各大平台上线了IP外显化的功能,但对于网络暴力行为来说仍然有些力不从心。数字空间从不是自由放任的地方,只有坚决履行实名化,乃至前台实名化策略,才有可能个体重新回到有规则、有秩序的社会环境中来。

◼️ 中心论点:看到momo问题背后的本质矛盾
◼️ 中心论点表述:momo现象既有积极又有消极,我们可以允许momo的出现,允许用户主动反抗网络暴力与隐私泄漏,但同样也要看到它带来的危机和这种危机的本质矛盾——网络言论、网络行为的暴力倾向;
◼️ 分论点一:momo行为的积极作用;
◼️ 分论点二:momo行为的负面影响;
◼️ 分论点三(与结尾合并):以上两个方面所反映出的问题本质,以及评论员试图提出的相应解决方法和对策。




🛝

🌬️ 要理解逻辑和观点
🕳️ / TuTouSuo / 先找到自己的思想框架

大多数学姐对过去几次评论批改反馈都是「找不到评论的逻辑」「东说一句西说一嘴」「观点在杂乱的文章里被完全淹没了」。

这个问题似乎是评论中最难突破的瓶颈。之前我举过一个「说服你的姐妹脱掉那件花裙子」的例子。也就是说,任何评论都是观点的表达和说服的过程,而任何说服都需要传播者给出具体的理由。

比如,你可以给出几个并列的理由(并列式分论点写作):1.裙子不好看;2.裙子不配你的头发;3.裙子不适合今天的天气。

或者是层层递进的理由(层层递进式归因分论点写作),像抽丝剥茧一样,铺垫、陈述、再陈述,更生活化、简单地讲就是:1.裙子的花色好乱;2.你今天的着装应该是要朴素一点的;3.所以裙子不是很适合今天的场合,你可以换一件更端庄的衣服。

再或者,就干脆来个三段论:1.我们今天要去参加姑妈的生日,姑妈是个很古板的老妇人;2.你这条裙子特别的跳脱;3.所以裙子不是很适合今天的场合,你可以换一件更端庄的衣服。

无论如何,请找到评论的主论点和分论点,然后矢志不渝地围绕着它们来安排你的写作。如果你觉得这很困难,不妨在草稿纸上先理顺逻辑后再动笔。多研究一下推文里的我们所撰写的范例也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方法呀。

总之不要太着急动笔,这会让你的笔墨缺乏逻辑又飘飘然地丧失了力量。

一个小窍门,如果你在书写过程中必须时不时地停下来回想自己究竟在写什么,就代表着你对主论点和分论点不够熟悉,不明白整篇文章的框架是什么、如何整理。

一定要记住,写评论就是写一篇属于你自己的文章。先有框架,才会有内容;有脉络,才有思想的生长。

🌬️ 秃头所公益评论批改
🕳️ / TuTouSuo / 你来写 / 每周一练

◽️6月6日评论练习:请就「momo」现象为主题,任选角度,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事件材料:momo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匿名方式,通过修改一致的用户昵称和头像,以一只粉色小恐龙的形象活跃在社交媒体之中,既可以避免个人信息的泄漏,又能够更加自由、自如地上网“冲浪”。不过,也有人担心,momo会变成网络暴力的隐患。

◽️参与秃头所的公益批改:请于将写成的评论文章以「附件(不接受邮件正文形式嗷)」形式提交至「monster_studio11@163.com」(秃头研究所的官方邮箱),负责批改的学长学姐将于本周日之前通过邮箱批改反馈1、3、6、9、12、15、18、21号、24号、27号投稿者的作业(共10名)。「从本次作业开始不再限制提交时间,以序号抽改为主,并增加两位批改名额嗷,希望大家能够多多练习呀!」

◽️下图为上周评论批改情况,大家非常棒,这周期待你们的评论!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 ᵒ̴̶̷̤ꈊ˂̶̤̀ )✧

扫描息流
获得全所新传考研公益资料


☾˚‧º· ☾˚‧º·
「24届/春日基础班」

梳理重点内容
将理论落回生活


♡+♡=♡²
「2024/公开课/再建巴别塔」

FIRST THOUGHT
BEST THOUGHT
追逐独立,畅意自由



「2024/TuTouSuo/全程班」

将真空理想连接现实
以理想入世对抗荒谬世界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