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难搞的研究方法冲刺期抱佛脚背诵(全整理好了)

FAFA! 秃头研究所Monsters 2023-12-07


◼️ 研究方法的考察方法主要包括(1)名词解释:通常是某种方法或者具体方法中涉及的概念;(2)简答题:如果考察简单的话一般是要求你列举出定量研究方法或者定性研究方法都有哪些;稍微复杂点的就是考察某种方法的操作流程——比如内容分析法的操作步骤——或者比较定量与定性之间的区别;(3)论述题:通常不会将研究方法作为论述题来考察,一般来说都是作为研究设计中的重头戏来考察你对研究方法的实际掌握程度。


◼️ 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和你自己的学校过往的考察内容进行结合,如果学校本身对于「研究方法」的问题只是在「名词解释」中会有所涉及,那么只需要对比较普遍出现的研究方法进行大致的了解和概念记忆即可;但如果所报考院校过往的真题中会出现更多的简答题甚至是操作题,而且是经常考一些边边角角的,大家不是特别熟悉的内容的话,那就需要在这一部分多下苦功夫了。可以尝试这样一个逻辑:(1)先背经常出现且经常使用的内容概念;(2)扫盲其他的知识点,尤其是边角料的内容。


◼️ 本篇推文的使用方法:研究方法作为基础知识,属于必须拿分的题目。姐妹们看完今天的推送,已经了解的再次加强巩固,不了解的务必要清除所有的知识盲点!同时,研究方法是研究者获得科学结论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因此它的应用性非常强。研究方法涉及到的具体概念固然重要,但是,知道如何在研究中去操作才是核心。了解研究方法不仅是为了应试,还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在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以后知道如何去实施研究。


◼️ 推文PDF可回复「研究方法」获得/获进入秃头所CCtalk公开群于群文件中下载/下图有具体进群方式!



🧦
11/04/Sat.

研究方法内容整合版
第一部分:方法论
@TuTouSuo™️ 

🪺 社会研究方法论的出现

(一)实证精神引入

“社会学之父”孔德提出“观察优于想象”——提供科学原则。马克思把认识置于经验世界之上,其研究实践——为科学的社会研究提供范例。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把社会事实作为事物来看待”——制定社会研究方法的细则。孔德实证主义缺陷:人并不是原子或者分子,人是有意识和个性的。社会学家不仅要研究人行为的内部逻辑,还要考察其内部逻辑。


(二)反实证主义


1.德国社会学家狄尔泰:人有自由意志,因此行为不可测,无规律。
2.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社会科学以历史事实和历史构想存在为前提,实证主义对人类和社会无用。

3.进一步发展:

(1)马克思.韦伯“理解社会”:既反对实证主义,也反对主观主义。他认为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本质不同,后者含有社会成员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主观理解“社会事实最终归为可理解的事实”。他指出人的社会行为是有意义的、有目的的,因而具有规律性,可以采取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他认为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社会规律是不存在的,但通过对理性行为的理解,可以找到社会现象的规律。他对社会学定义是:其目的是对社会行为进行解释性理解,以便说明行为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的科学。


(2)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证伪理论”:知识起源于各种问题,一个理论是否可证伪或否证来区分科学与非科学。①精髓—假设实验法(试错法)P1— TT —EE —P2。P为问题,TT为试验性理论,EE为排除错误。②提出仅有观察经验不够,研究者还要发挥自由想象基础上的大胆假设,提出“自由想象优于观察”否定了孔德“观察优于想象”,与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呼应。


(3)库恩“范式”概念和“科学发展阶段论”:用范式分析科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即前科学阶段——常规科学阶段——科学革命阶段——新的常规科学阶段。目前我们正处于前科学阶段或者科学革命阶段。


(4)华莱士“科学环”:归纳与演绎、经验观察与理论研究的统一。

🪺 社会理论的构造

(一)概念


对研究范围内同一类现象的概括性表述,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可分为实体概念与非实体概念,前者指可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后者无法直接观察。概念构成为名词、抽象定义和经验内涵。概念不仅反映感性经验,也具有理性认识特征。每个学科都有自己概念体系,包括核心概念和一般专业术语。概念通过抽象和概括得到,但其抽象程度不同,许多概念是综合性的。抽象程度高,信息多,概括性强,难用;程度低,易观察、操作,信息少。


(二)变量


概念的一种,是对概念的具体转化。变量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状态与属性,反映了概念的可变动性,说明了现象在程度差异上的变化。变量具有明确性和可观测性,科学研究必须使用变量语言来精准描述事物状态。变量可分为:因变量和自变量,前者是影响其他变量而自身不受影响的变量;后者是依赖其他变量又不影响其他变量的变量。变量间关系有:相关关系,因果关系,虚无关系。


1.相关关系:
如果变量X和Y有相关关系,则两者一起变动。但判断两变量有关,无法区分两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类型可分为两种:正相关(直接相关)-两个变量值同向增减;负相关(逆相关):两变量之间异向增减。


2.因果关系:
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即因为X变化导致Y变化。需要满足三个条件:X,Y之间有相关关系;XY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其他因素形成;X在时间上的变化先于Y。


3.虚无关系
从某变量的变化很难预测到另一变量以怎样的形式变化,即两者之间不存在共变关系。数据统计分析中要对虚无关系(虚无假设)进行检验,如果被否定,则对命题中变量间关系进行了可信的证实。


(三)命题与假设(陈述)


1.命题:
命题是对现象之间关系的陈述。命题类型:(1)公理(公设):处于理论最高层次,是高度抽象的陈述。公理可以作为理论的出发点,所有理论命题都可以由公理推演。公理正确性由定义或假定而来,无法被直接验证,只能进行逻辑推论的部分证明。(2)定理:公理推导出来,可被经验事实来检验。公理式的理论以演绎三段论为基本形式经验概括:不是推导而来,是基于对大量事实的观察归纳而来,经验色彩浓,抽象程度低④假设:研究前提出的待检验的命题。


2.假设:
为得出逻辑或经验结论并加以检验而设立的试验性假说。可以由理论演绎、经验观察得到。提出假设后,可以进行具体调查研究证明真伪。假设必须可检验,并能够用变量语言表述。假设陈述方式:函数式陈述;条件式陈述;差异式陈述。统计学中零检验假设与虚无假设多用后两种。假设在研究中三种作用:指导研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逻辑推导-抽象理论假设推导具体特殊的经验假设;发展理论-假设可被证实/伪,即可促进理论发展。


(四)理论的形式


主要分为四种:(1)思辨理论:从哲学角度探讨理论核心概念与基本假设,不关注具体现象;(2)分析理论:试图建构分析框架,对社会现象进行分类。缺陷:局限在抽象层次,难以进行经验检验;(3)演绎理论(形式理论):从高层次命题中推演低层次命题,可解释具体现象;(4)模型理论:由经验事实概括而来,抽象层次较低;与经验联系较紧密;只适用特殊事件。


🪺 解释的类型

(一)共性解释&个性解释


个性解释:是对某⼀独特事件或个⼈⾏为的解释,即对其特殊性或独特 性的解释。


共性解释:科学研究的⽬标最终是得到共性解 释,即试图找出对某⼀类型的⾏为或现象都有影响的最主要的因素, 致⼒于⽤最少的原因变量去最⼤限度地解释因果关系的⼀般模式。


(二)因果解释


以系统的理论来说明现象之间普遍的因果联系,可以分为五种策略:原因解释、结果解释、内部构成解释、外部背景解释、分类解释。


(三)功能解释


通过发现⼀个现象对它所属的较⼤体系具有什么功能来解释该现象的存在。⼀种⽬的论解释,易陷⼊循环论证或同义反复;为现有的制度辩护,说明⼀切现存的制度、机构都是必要和合理的。


🪺 研究的逻辑体系

(一)归纳与演绎

归纳: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量现象 的观察概括出具有普遍性或⼀般性的结论。特点主要是,从特殊到⼀般、从个性到共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经验到理论。


演绎:从⼀般原理或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具体的时间或现象。特点与归纳恰恰相反。


(二)假设检验


从理论推导出研究假设,然后通过观察来检验假设。如果假设被证实,就可以对被观察到的具体现象做出有效的理论解释。如果假设被证伪,就要对理论进行修改或者推翻原有理论,发展新理论。


(三) 扎根理论


由经验资料建⽴的理论称为扎根理论。它主要特点是从经验事实抽象出了新概念和思想。从过程上来看,它未经研究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从观察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由经验概括上升出理论。该理论也具有一定缺陷:它属于事后解释,这种解释不具有唯一性;缺乏必然的可信性,所依据的经验证据是由不完全归纳提供的。




🧦

🚏 研究方式部分
🕳️ / TuTouSuo / 各类研究方法集合

🪺 研究设计类型

(一)研究目的


1.描述性研究:对某些总体或现象进行描述,主要用于发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

2.解释性研究:主要目的是说明社会现象的原因、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后果、探寻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解释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和变化。

3.探索性研究: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为后续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二)研究时间


1.横剖研究

在某⼀个时间对研究对象进⾏横断⾯的研究,即 研究对象的不同类型在某⼀时点所构成的全貌。适用性上,它可以被⽤来进⾏动态分析;许多理论检验研究都采⽤横剖研究来探寻因果规律;人口普查、民意测验多采用此方式。其优势主要在于:调查⾯⼴;多采⽤统计调查⽅式,因此资料格式统⼀且来源于同⼀时间,可对各种类型的研究对象进⾏描述和⽐较。缺点主要是资料的深度和⼴度较差。


2.纵贯研究

指在不同的时间点或较长的时期内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包括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追踪调查等。优点在于,能够⽐较不同时期的变化,容易做出因果关系上的变化。缺点在于,调查范围较⼩,难以进⾏不同类型的⽐较。


(三)调查范围


1.普查

普查对较⼤范围的地区或部门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调查。从特点上看,其常用于行政统计工作中,如人口普查,工农业普查等。普查设计可参考描述性研究,即在调查前对调查时间,空间、主题,内容,研究层次等作出明确规划。优点:能对现状作出全⾯、准确的描述,其⽬的是了解国情,把握整体的⼀般状况,得出有普遍性的概括;标准化程度⾼,能够进⾏统计汇总和分类⽐较。缺点:调查的内容有限,缺乏深度;⼯作量很⼤,耗费更多时间、⼈⼒和经费。


2. 抽样调查

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些个体作为样本,并通过样本的情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优点:与普查相⽐节省时间、⼈⼒;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可以进⾏统计分析和概括,⼀定程度上了解总体的⼀般状况和特征;调查结果具有⼀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应⽤范围⼴泛。缺点:调查内容不如个案调查那样深⼊、全⾯;⼯作量较⼤;资料的处理和分析上需要运⽤复杂的技术,但随着抽样理论、统计分析⽅法、问卷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完善和普及,应⽤越来越⼴泛。


3.个案调查

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个或⼏个个体进⾏深⼊、细致的调查,主观洞察影响某⼀个案的独特因素。特点:着重于特定的情况、个⼈、现状,是研 究真实⽣活中问题的⽐较好的⽅法;详细的描述报告;启发性,给出新的解释⽅法、意义以及 视⾓;归纳性,依赖于归纳的推理过程,通过 对资料的解释发现新的联系,⽽不是证明现有的假设。


优点:能够详细地解剖某⼀个案,能够在实际⽣活中体验到当时、当地的情景和⽓氛,深⼊了解社会⾏为的背景和发展过程;适⽤于获得某个现象的解释,能够找出影响 变量的某个因素深⼊全⾯的把握;是完成⼀个正式研究的必要的⼿续,来印证 结论的准确性。


缺点:调查资料难以标准化;只能依靠主观判断得出结论,不容易进⾏推论,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难以检验;⽆法做出定量的整体描述;缺乏严谨的科学性,模糊的证据或偏见会影响研究的结果;需要花费⼤量时间,也会产⽣很多难以概括的资料,获得研究成果⾮常耗时并有限。


🪺 研究方法

(一)统计调查研究

是采用直接调查得来的数据资料,是在⾃然状态下直接询问、观察或由被调查者本⼈填写得出的资料为基础,进⾏定量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特点:使⽤结构式的调查⽅法收集资料;在对⼤量个案做分类⽐较的基础上进⾏统计分析;资料的可靠性更强。

形式:统计调查通常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但也可以采用结构式观察、访问等其它方式。

适⽤于:对社会现象的⼀般状态的描述以及对现象间关系的因果分析;对集体的态度、⾏为倾向和社会舆论的研究。


(二)实地研究


不带假设直接到社会⽣活中去收集资料,然后依靠研究者本⼈的理解和抽象概括从经验资料中得出⼀般性的结论。实地研究最早由人类学和民族学方法发展而来,20世纪初成为社会研究主要方法之一。


特点:资料通常是⽆法统计汇 总的⽂字资料、包括现场的体验和感性认识;主要运⽤归纳法;资料收集⽅法主要是⽆结构的观察和访问,分析⽅法是定性分析和投⼊理解;资料的有效性更强。


适用于:对少数有代表性的独特的社会单位进⾏详细、深⼊的考察,特别是对那些只有在现场才能很好理解的事件、过程和⾏为。“江村调查”,“街角社会研究”都采用了实地研究的方法。


(三)实验研究


在⼈为控制的环境下观察或询问,⼈为施加某种刺激使得调查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发⽣某种程度的变化,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特点:精确测量得出资料,反映出调查对象的细微差别;数据资料的分析主要使用统计方法。

适用于:⾃然科学的主要研究⽅法,社主要在会⼼理学和⼩群体的研究中应用,在社会研究中还不能得到⼴泛应⽤。最典型的实验设计方法是将调查对象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观测他们在实验前后的变化。


(四)文献研究


利⽤现存的第⼆⼿资料,侧重从历史资料中发掘事实和证据,是在⽆法直接调查的情况下利⽤⽂献资料展开的独⽴研究。

特点:不直接与研究对象接触,不会产⽣由于这种接触对研究对象的“⼲扰”,因⽽不会造成资料“失真”;研究者⼀般在确定了分析⽅法后才会去寻找某种类型的⽂献。文献研究是历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五)定量研究


从⼀组单位中收集各单位可对⽐的信息,进⾏数量上的⽐较和更⼴泛的统计分析。运用定量方法就是要对可比较的一组单位进行观察,这些单位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机构。

优点: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逻辑推理⽐较严谨,因此更客观和科学;可检验性;⼤⼤推进了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促进对现象之间普遍的因果关系的精确分析。

缺点:很难获得深⼊、⼴泛的分析,容易忽视深层的动机和具体的社会过程;社会现象错综复杂,并且具有独特性,难以被⼀定的统计分析或相关分析简单概括;表⾯的、肤浅的数据分析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六)定性研究


对观察资料进⾏归纳、分类、⽐较,进⽽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

优点:能够通过对⽇常⽣活的直接观察获得相关的知识,理解社会成员的动机和主观意义。

缺点:依据典型的或个别的资料得出结论,不⼀定具有普遍性;能否得出可靠的结论因⼈⽽异,并且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缺乏客观评价标准。

常见的定性方法主要有:符号互动论、⼈种学、民族志、⽥野 调查、投射实验法。

🪺 分析单位与研究内容

(一)分析单位


分析单位是研究者的主要描述对象,是研究的基本单位。包括个人、群体、组织、社区和社会产物。选择分析单位时的注意事项:一项研究课题可以采用多种分析单位,研究者应根据社会现象的复杂程度和研究目的来选择分析单位;在研究中,如果以某一分析单位进行调查所收集的资料不能完满地解答研究课题的话,就应该增加或改变分析单位。


(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分析单位的属性和特征。包括状态、意向性和行为。依据理论和方法论偏好,研究者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研究层次、抽象程度、解释的方式。


(三)容易出现的问题


两种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于分析单位不明确、分析层次混乱或研究内容狭窄导致。


1.层次谬误
层次谬误又称⽣态谬误,指⽤⼀种⾼层次的分析单位做调查,却⽤另⼀种低层次的分析单位做结论,即将社区特征与群体特征、群体特征与个⼈特征相混淆的错误。例如从“基督教国家⽐佛教国家的⾃杀率⾼” 得出“基督教徒⽐佛教徒⾃杀率⾼” 的结论。


2.简化论
简化论又称还原论,指局限于⽤某类特征来分析和解释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由于任何分析单位都有其各⾃的属性和特征,只偏重于某⼀类特征就会忽略其他特征,出现简单化的错误。例如在解释⼈的⾏为时,⼼理学家只考虑⼼理特征,经济学家只考虑经济特征,社会学家只考虑社会学特征。


🪺 选择测量的方法

(一)测量尺度


1.定类尺度

测量定类变量所使⽤的尺度,是测量中层次最低的一种。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区分研究对象不同的属性、特征。作为分类体系,需要注意所分的类别同时具有穷尽性和互斥性。分类:标记——即被⽤作识别的记号,此时的数字并不表⽰数量的多少,也不能做数量的计算。类别——可作为变量不同状态的度量,说明观察对象的某些本质特征。例子:运动员的标号;男女类别。


2.定序尺度

如果⼀个变量能够依照操作定义所界定的明确特征或属性排列等级⼤⼩、⾼ 低、先后的次序,就适⽤于定序尺度进⾏测量。如果数字表示此序列差异,则数字不具备数学意义,不可用于计算。例如:消费者按照果汁口感评定不同品牌果汁质量的高低。


分类:等第顺序法——被试者对⼀组刺激依照某种属性由⾼到低或由多到少的次序予以排列;配对⽐较法——被试者在⼀定时间内就所有可能的配对排列出每对刺激中的⼤⼩或多少的顺序;恒常刺激法——以⼀种标准刺激连续地与⼀组恒常刺激的各个成员相配对地进⾏⽐较;连续类别法——要求被试者把⼀群刺激分为若⼲显然不同的已按指定属性进⾏顺序排列的类别。


3.定距尺度

除具有定类和定序尺度的特征外,还要求尺度上的间距代表所测量的特征的量相等,即每⼀等级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没有绝对零点,因此不能相乘或相除。例如:温度。


4.定比尺度

除具有定类、定序、定距变量的特征外,还有具有实在意义的真正零点。例如:年龄


(二)测量必备的条件


1.信度

测量数据与结论的可靠性程度,测量⼯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所要测量的事项的程度,是对测量的稳定性和⼀致性而言的。信度的测量方法通常有: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和评分者信度。影响信度的因素主要是随机误差,误差越大,信度越低。在信度系数的计算中,当系统偏差为0时,信度系数=系统性变异/非系统变异。信度是效度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无信度导致无效度,有信度未必有效度;反之效度是信度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效度

测量数据与结论的正确性程度,测量⼯具是否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即测量结果能否很好地显⽰其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真正特质。效度可以决定所建立理论解释的正确程度。选择测量工具与设计问卷表格时,要优先考虑效度。检验效度的作用在于,可以保证不同研究人员对某一研究变量的意义内涵有一致理解。效度的检验方法主要有: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建构效度和内在效度。效度是信度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有效度导致有信度,无效度未必无信度。从影响因素来看,影响信度的因素必然影响效度,此外效度还受系统偏差和其它变量的影响。


🪺 分析单位与研究内容


(一)概率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
等概率抽样,按照随机原则不进⾏任何分组、排列,使总体中每⼀个个体均有同等的被选机会,并且样本中每⼀个个体是被单独地选出的。简单随机抽样使⽤随机数表法抽取。它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最直观地体现了抽样的基本原理,是其他抽样⽅法的基础,派⽣出其他的抽样⽅法。按照被选中的个体是否放回总体中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优势:没有偏见,简单易⾏,且能通过⼀套健全的规则推断总体。

缺点:当总体中个体数⽬太多时过于费时费⼒;当总体异质性较⾼时误差较⼤。


2.分层抽样

又称类型抽样,将总体依照⼀种或⼏种特征分成⼏个⼦总体,每⼀个⼦总体称为⼀层,然后从每⼀层中随机抽取⼀个⼦样本,将它们合起来成为总体的样本,称为分层样本。可分为按⽐例分层抽样和⾮⽐例分层抽样,前者要求各层的⼦样本在总体的样本中所占⽐例与本层在总体中所占⽐例相同,后者适⽤于了解⼀些个体数⽬较少的⼦总体的情况,保证每⼀层都有样本被抽中。分层标准上,需要以所要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变量作为标准;分层时要求尽可能使各层内部保持⼀致,简化总体的构造,使各层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才能包括总体的各种特征。


优势:当总体内部分层明显时能够克服简单随机抽样的缺点,按群体的特征分布获得尽可能均衡的样本数,使样本与总体具有更⾼的相似性;提⾼总体参数估计值的精确度;既可以了解总体的情形,也可以了解某些类别的情形;便于进⾏抽样操作时的管理。


缺点:对总体进⾏分类时往往缺乏有关的详细资料,只能通过主观判断,选择的变量分层与预测变量很少相关,降低样本的精确度;总体并不会总是界质分明,能够分层。


3.系统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的⼀个变种,将总体的所有个体前后排列起来, 按照⼀定的抽样距离(K=N/n)在头K个个体⽤完全随机的⽅法抽取⼀个个体,设其所在位置的序号为k,⾃k开始每隔K个个体抽取⼀个个体,直到抽取完成全部总体。


优势:不需要多次使⽤随机数字表抽取个体,只要按间隔等距抽取即可,也不必给所有个体编号,只要总体的排列顺序是随机的,可以等距直接抽取,⼯作量更少,易于实施。样本在总体中分布更平均,抽样误差⼩于或⾄多等于简单随机抽样,更为精确/由于系统样本在总体中分布更为均匀因此精确度也好于分层抽样。


但是系统抽样有一个重要前提:总体中的个体排列应该是随机的,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制分布,否则系统将出现极大偏差。


4.整群抽样

又称聚类抽样,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些⼦群体,每⼀个⼦群为⼀个抽样单位,⽤随机的⽅法从中抽选若⼲⼦群,将抽出⼦群的所有个体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要求⼦群与⼦群之间异质性低,群内异质性⾼,能够代表整体。整群抽样可以分为等规模整群抽样和不等规模整群抽样。


优势:通过转换抽样单位,由个体转换成群体,扩⼤抽样的应⽤范围,使由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所不能进⾏的抽样调查成为可能。节省⼈力物力财力,不要求以个体为抽样单位的抽样框,需要权衡调查费⽤和样本精确度。


缺点:样本分布不均匀,样本代表性较差,与其他的抽样⽅法相⽐,在样本数相同时抽样误差较⼤。分析整群样本的资料时确定抽样误差、统计推断、假设检验要⽐其他⼏种抽样⽅法复杂。要求样本群数占⼦群数总数的⽐例应当与样本数占总体的⽐例⼤致相当,但是有时这种要求难以在保持低成本的同时也具有代表性,因此应考虑多阶段抽样。


5.多阶段抽样

又称分段抽样,是按照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具体方法:先抽取较⾼级的⼦群体再从中⽤随机抽样的⽅法抽取样本进⾏第二或第三次抽样。优点:当⼦群数/⼦群中个体数⽬较多,彼此间差异不⼤时,可以采取由⾼级抽样单位过渡到低级抽样单位的⽅法,解决低级抽样单位不易获得抽样框的问题。可以使样本分布更为集中,从⽽⼤⼤降低调查所需的⼈力物力财力。可以在各阶段抽样时灵活采取不同的抽样⽅法,综合各种抽样⽅法的优点。特别适⽤于调查范围⼤、单位多、情况复杂的调查对象。


(二)非概率抽样

1.偶遇抽样

指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或者对象。例如,电视台街头访问。它容易被误解为简单随机抽样,但本质上有区别。优点是方便省力;不足是代表性差,具有较大随机性。偶遇抽样一般用于试验调查和心理测试。


2.主观抽样

主观抽样主要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以主观判断选择可代表总体的样本,适用于无法确定边界或者因研究设备有限,无法进行概率抽样的情况;第二种,有意图选取特定研究对象为样本,适用于建立分类模型,能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优点: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仍然属于非概率抽样,样本代表性难以判断。


3.定额抽样

与分层抽样类似,是按照调查对象某种属性特征将总体中所有个体分为若干类/层;再从层中抽样,样本中各层所占比例与他们在总体中所占比例一样。与分类抽样不同的是:分层抽样中各层样本随机抽取,定额抽样中是随机抽取;定额抽样通过主观分析确定和选择最终样本,注重样本和总体结构比例一致性,分层抽样则是严格按照概率原则进行。定额抽样以代表总体为目的,需要对总体的性质有充分了解。


4.滚雪球抽样

滚雪球抽样先从几个合适的调查对象开始,通过他们获得更多对象,扩大样本。适用于调查总体的个体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但这猴子那个方法最后仍有多个个体无法找到,还有些个体因某些原因被提供者故意遗漏,可能出现误差。


5.空间抽样

是针对变动总体,如游行队伍、集会等进行抽样的方法。空间抽样最重要的是在同一时间对整个总体进行抽样,阻止组成变化太大。具体做法:同时派出若干调查员,在群体一侧,均匀排成一排,每个调查者以他面对的人为第一调查对象;然后按照一定步数间隔穿过聚集群体,每一停顿遇到的人均为调查对象。


🧦

🚏 资料搜集部分
🕳️ / TuTouSuo / 各类研究方法集合

🪺 问卷法


问卷法是指以精⼼设计的问题表格为调查⼯具,测量⼈们的特征、态度、⾏为。包含封⾯信、指导语、问题与答案和其他资料。分类上,按照填写⽅式:⾃填问卷、访问问卷;依据发送到被调查者⼿中的⽅式不同:邮寄问卷、发送问卷。


问卷法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以被调查者作为设计问卷的出发点,提⾼被调查者⾃愿、准确、如实回答问题的可能性;对阻碍问卷调查的因素有明确认识;问卷的设计应该紧紧围绕假设和研究变量,精准地设计问题,删去不必要的问题;考虑资料处理分析时的需求与难度;考虑到⽂化隔阂与⽂化程度的不同。


主要步骤:探索性⼯作--围绕所研究的问题以随意、⾃然、融洽的⽅式,同各种类型的回答者进⾏访问,往往以问卷设计者亲⾃进⾏⾮结构式访问的⽅式进⾏。设计问卷初稿--卡⽚法、框图法。试⽤与修改--客观检验法或者主观评价法。


问卷法中可能会出现相倚问题,即有的问题适用于部分回答者,一个被访问者是否需要回答该问题,依赖于对该问题前一个问题的回答。前一个问题被称为过滤性问题/筛选性问题;后面的则是相倚问题。


优势:节省时间、经费、⼈⼒,可以采取邮寄的⽅式,由很少的调查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同时调查很多⼈,并且不受地理条件范围⼗分宽阔。具有较好的匿名性,在涉及个⼈隐私、社会禁忌及其他敏感问题时不会给被调查者造成⼼理压⼒,因此能获得更客观的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可以避免由于访问调查中访问员个⼈的差异导致的偏见和调查误差。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很容易编码成数字使⽤计算机进⾏处理,是⼀种系统⽽科学的资料收集⽅法。


缺点:对被调查者的⽂化⽔平有⼀定要求,不适⽤于⽂化程度较低的群体。回答率往往难以保证。不能保证填答问卷的环境和填答的质量。


🪺 访问法


访问法是访问者与被访问者双⽅⾯对⾯互动的社会过程,以获取某些与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按照对访问过程的控制程度进行分类,访问法可以分为结构访问和无结构访问,其中无结构访问还可以进一步分为重点访问、深度访问、客观陈述法和座谈会等形式。访问的程序主要分为:访问的准备--进⼊访问--访问的控制--结束访问--访问记录。


由于访问法的各种特点,往往在个案研究中能得到很好的应⽤。个案研究法能从个案的详细描述和分析中发现影响事物的主要因素及其作⽤,导致假设的形成,找出群体或类型的详细资料,能够对个案的社会背景进⾏深⼊⽽全⾯的把握,是其他研究⽅法不能做到的。


优点:⾯对⾯的社会交往过程,⼀⽅⾯访问者收集的资料、形成的意见看法要受到被访问者的回答与态度影响,另⼀⽅⾯被访问者的回答也受到他对访问者的看法与想法的影响,能够获得⼀些其他⽅法所不能获得的资料。能够获得更丰富的资料,更灵活和弹性的操作,有很⼴的应⽤范围。环境可控,可以进⾏充分的引导、解释与纠正,具有可靠性。可以当场对获得资料进⾏效度和信度的评估。充分发挥研究⼈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缺点:具有很强的个⼈⾊彩,⾼度依赖于访问者本⼈的交往能⼒、访问技巧以及对访问过程的有效控制⼒,操作起来⽐其他⽅法更加困难。研究双⽅都⽆法做到完全客观,这⼀点可能会带来访问误差。对敏感、尖锐、隐私的问题,被访问者⼀般不愿意进⾏正⾯回答。还存在很多⽆法⽤语⾔表达的经验和情感。费⽤较⾼、耗时长,需要很多⼈⼒投⼊,限制了其规模。


🪺 量表法


⽤于捕获和再现理论维度的经验⼯具,是经验层次上对现象的连续统⼀体的测量。它是由⼀套问卷问题构成、涉及不同层⾯的回答,作⽤在于精确测量⼀个较为抽象的或综合性较强的概念,特别是度量态度和观念的不同程度或差异。按照测试内容分类可分为:态度量表、能⼒量表、智⼒量表、⼈格量表等类型;按照调查⽬的可以分为调查量表和测验量表。量表在设计上可以分为:总加量表、累积量表和语义差异量表。


优势:⽐单⼀指标或单项问题的测量能获得更多、更真实、更准确的信息,能通过间接的、定量的⽅法衡量那些难以直接观测、难以客观度量的社会现象。缺点:设计比较复杂,测量信度和效度较低。


🪺 观察法


观察法是⼀种搜集社会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的⽅法,它通过直接感知和记录的⽅式,获得由研究⽬的和研究对象所决定的⼀切有关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为的情报。观察法通常在实地研究中结合其他⽅法共同进⾏。


类型:观察对象--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观察场所--实地观察和实验室观察;观察者角色:参与观察和局外观察;观察程序: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优点:能够通过当时当地观察的现象掌握⼀⼿资料,并把握整个现场的情况,感受当时当地的情境和⽓氛,并借助现场记录或录⾳、录像得到详细、可靠的信息。⾃然环境中进⾏的观察对实验对象的⼲扰较⼩,尤其适⽤于⽆语⾔⽂字沟通的对象。可以弥补其他⽅法的缺陷,补⾜由于拒绝访问或记忆误差造成的资料缺失,为⽂献研究补充具体资料,并验证其他研究⽅法获得的资料。


缺点:观察者的在场会影响研究对象的习惯⾏为和⾏动的正常进程。难以控制环境变量和时间变量,社会过程存在⼤量的偶然因素影响,很难进⾏数量分析和统计判断,难以推断到其他场合或情境。对少数⼈的观察和与⼀次性的观察可能会导致歪曲或偏差。观察信度不易检验。⼤量范围的定性、细碎的观察资料很难进⾏整理和分析,缺乏系统性,必须借助观察者本⼈的经验和识别能⼒才能提炼出有意义的结论。


🪺 实验法


实验法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并在高度控制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的是,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者预先提出⼀种因果关系的尝试性假设,通过实验操作进⾏检验。其原理是,以⼀个因果关系陈述的实验假设为起点,对因变量进⾏前测,引⼊⾃变量发挥作⽤后对因变量进⾏后测,⽐较前测和后测的差异值检验假设,证实或者推翻它。其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资料处理阶段。


三项基本⼯作:首先,选择⾃变量和因变量,排除⽆关变量;其次,控制外部影响因素;最后,进行变量的测量,要求观测记录为定量数据。实验设计主要可以分为,简单实验设计和多组实验设计。实验方法主要有:准实验法、双盲实验法和古典实验等。


优点:能够确⽴因果关系、花费较少,能以较⼩的规模、较少的对象、较短的时间完成研究;易于重复,获得可靠结果、控制能⼒强。缺点:缺乏现实性、样本缺乏代表性、实验⼈员会对研究对象有某种暗⽰影响、伦理和法律上的限制。


🪺 文献法


严格意义上,文献法并非一种资料收集方法,而是一种研究方式,既包括资料收集也包括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所谓文献,原义指包括各种信息的书面资料,现在可定义为包含我们希望加以研究现象的任何信息形式。文献可以分为个人文献、官方文献以及大众传媒文献;也可以分为原始文献和二手文献。


文献研究则是一种通过收集、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和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关系和现象的研究方法。其中最常见的分析方法主要是:二手分析、内容分析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优点:⽆反应性,研究对象不会受到研究者的影响;费⽤低廉;可以研究那些⽆法接触的研究对象;适合⽤于纵贯分析和趋势研究,可以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


缺点:许多⽂献的质量往往⽆法保证,⽂献本⾝往往隐含着个⼈的偏见、作者的主观意图以及形成⽂献过程中客观限制所形成的各种偏误,使其不够准确、客观、全⾯。资料不易获得,很多属于⾮公开、私⼈资料、内部机密。资料往往由于缺乏标准化的形式难以进⾏编录和分析,撰写⽬的不同、内容对象的不同、语⾔长度的表达⽅式的不同,因此难以进⾏ 对⽐分析。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Ꙫ•՞
「全真押题模拟与押题手册」

热点押题卷配套院校模拟卷
100道新传热点题目


ʕ•ﻌ•ʔ

「秃头所王牌课程:秋日答题班」

WONDERLAND/以题带学
在实用与应试中保持思考


ᑋᵉᑊᑊᵒ ᵕ̈ ᑋᵉᑊᑊᵒ
つ♡⊂
「名词解释小册子更新版」

不止于一场功利应
不只是一本新传考研工具书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