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大摩宏观策略谈:2025中美变局展望
2024年心理咨询师报名通道开启!可考心理证书,无需辞职,名额有限,11月30日截止报名!!!
穿了跟没穿一样,胸型赞到爆!天然乳胶,性感到让男人腿软!
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检方回应
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检方回应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Fundsmith 2021 Annual Meeting
Original
彼得张Peter
无慢室
2023-05-09
收录于合集 #Fundsmith
3个
最近出差途中看了Fundsmith 2021年度股东会议的视频,本文是对于其中部分内容的个人感悟,不写出来怕忘了。
Terry Smith在价值投资界久负盛名,被誉为“英国巴菲特”,其在2010年创办Fundsmith基金,即使在2022年上半年美国市场大跌的情况下,截至2022年6月,其成立以来的年化复合收益率仍高达15.8%,管理规模227亿英镑。
Fundsmith秉承“合理价格买入优秀公司”的深刻理念,确立投资规则有三:1) Buy good business; 2) Don’t overpay; 3) Do nothing。基金平均年度换手率约仅为5%,极低交易频率。
一、 透视比率
巴菲特在1994年股东的信中详细描述了“透视盈余”的概念,大意是说本着“股票是一部分公司所有权”的核心理念,如果持有某家公司,就可以按照持有的比例分享“应占”的利润,而不论该利润是不是真的已经分配给你。这个理念对于投资者大有裨益,应用于个人,可以看看“自己的资产”今年赚了多少钱,而不必担忧于股价的波动。
同样的,如果持有多个公司,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持有公司计算投资组合财务比率,能够看到组合公司今年的业绩表现,以Fundsmith为例则如下图:
这个方法对于个人投资者至少有以下两个好处:
1. 专注于业绩而非股价。
如Fundsmith所列示,持有的公司在过去8年里平均ROCE都在25%以上,毛利润都在60%以上,经营净利润率都在25%以上,经营利润基本都是自由现金流,同时又极低负债。这时候,如果你拥有这样的投资组合,是什么感觉?还会纠结股价涨跌么?不是自然而然的具有了关注生意本身的倾向?此外,如果碰上了股价持续下跌,回头来看看持有的资产,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2. 对于新增投资的判断
列出持仓公司的整体表现,还有个巨大的好处,就是能治疗投资者的“多动症”。我就把自己持有的几个公司按照上述标准列了一下,下次忍不住想投资新公司时,问问自己:如果把新公司放进组合里,组合的表现是好了还是差了?如果没有明显变好,为什么不继续投资已经持有的公司呢?
事实上,如果再加上一个估值维度的数据,就能更好地了解投资组合的情况,把“与已持有公司对比”作为“检查清单”,确实能避免无谓的新增投资。少做,就是少错。
二、 通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个更大的话题,特别在美国目前环境下,油价飙升、通胀高企,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70、80年代的光景。通货膨胀对于投资的影响,至少在两个方面起作用,一个对于底层的公司运营,另一个对于整体市场的估值。这里Terry 举了个例子,强调毛利润的重要性,非常生动:
假设公司1(上图左边)的公司具有66%的毛利润率,而具有39%的费用率,因而其经营利润率为27%,而标准普尔整个市场具有45%的毛利润率,30%的费用率,因而经营利润率为15%。看起来公司1运营的不错。
假设此时通货膨胀的影响,导致生产成本提高5%而售价不变,则公司1的经营利润率下降到25%,下降比例为6%;而标准普尔的经营利润率下降到12%,其降低比例却为18%!可见,高毛利、高净利润的公司,在通货膨胀的冲击下影响更小。
同样的分析,来到真实案例,左图为欧莱雅的财务指标,毛利润73%,费用率55%,净利润率18%,在5%成本上升的冲击下,净利润率仅降低1%,降幅7%;而坎贝尔公司毛利润35%,费用率20%,净利润率15%,在5%成本上升的冲击下,净利润率降低3%,降幅为22%,高下立现。
可见,高毛利/高净利的公司在面对成本冲击保持收入不变的时候,对于利润的影响的是不同的,确实体现了不同行业之间生意特质的差别;
其次,如果希望保持毛利率不变,对应两个生意收入都需要增长5%,同样是100块涨价到105块,是欧莱雅化妆品容易实现,还是坎贝尔公司的食品汤制品容易实现呢?比如即使坎贝尔希望涨价,还是得跟沃尔玛、costco协商,只有自营的高端渠道能实现自主提价,而这又引出一系列问题……因此,所谓公司的“护城河”和定价权,以及行业的特质,又再一次变成核心;
再次,如果在不涨价的情况下,通过“节衣缩食”降低综合费用率来实现利润不降低,通过简单的计算可知,欧莱雅费用率需要从55%降低到53.5%,大概降幅2.7%,而坎贝尔费用率需要从20%降低到16.5%,降幅17.5%。而坎贝尔费用率空间本来就小,从占比更小的基础上,要求一个更大的降幅,难度可想而知。
我想,这个例子并不为了说明欧莱雅有多好,毕竟生意的判断是多个维度的,我也对化妆品完全没概念。至少,这个例子说明了不同生意的“抗压性”是不一样的,同时在成本冲击的情况下,希望恢复以往“好日子”的难度也是不同的,毛利率/净利率在面临“外部压力”时的重要性,往往比投资者想象的大。
三、 股价的波动
巴菲特曾说过,如果观察任何一只股票在过往52周的表现,其股价波动经常在80%以上。这个话被Mohnish Pabrai引用过多次,也被Bryan Lawrence引用过。可见股价波动频繁而无理性,且根本不可能预测,毕竟在一年时间里,公司不会发生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然而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如何面对股价波动是无法绕开的课题。在股东会中,Terry举了两个例子,应该时时温习。
这家公司在2007年12月31日股价7.07美元,在2008年2月26日跌至4.26美元,两个月跌幅39.9%;在2008年12月31日股价跌至3.05美元,全年下跌56.9%,基本跌了6成!上图就是2008年可怕的光景,波动不可谓不大。
并且大家都知道,如果股价下跌50%,那么要回本可并不是上涨50%这么简单,而是需要翻倍!如果一年期间超跌接近6成,投资者作何想法?长期持有意义何在?
然而,下图是从2007年底到2021年底的13年期间股价表现,一图胜千言,还能看到上面可怕的波动么?
从2007年12月31日的7.07美元,上涨到2021年12月31日的172.39美元,13年期间复合增长率超过25%。没错,这个公司就是苹果。
另一个案例,数据更为有趣,是奈飞公司,见下图:
2011到2012年跌了80%,2014年跌了接近30%,2015年又跌了30%,2016年跌了接近40%,2018年跌了40%,2019年跌了30%,2021年下半年以来跌了44%……看这数据,你想想一下这是个怎样的公司,这是怎样的波动,投资者是怎样的感受?
可实际上呢,站在2022年3月(上图的Fundsmith股东会议在2022年3月),奈飞从21年末700美元腰斩,跌到350多美元,考虑除权后,仍是100bagger。
诚然,苹果是个极端案例,站在2008年能认识到苹果的科技消费品属性和“生态圈”的优势是极为困难的,很有可能那时候还没有;奈飞的商业模式也经历过从“租光盘的”到“流媒体”等数次“起死回生”,我想能够预见的人很少,并且从2022年3月后至今,又有腰斩的跌幅……但上述两个案例,对于认识股价波动和业绩增长仍具有极大意义。
四、 估值的迷思
估值是另一个宏大的话题,比如如何认识估值?应该多用绝对估值还是相对估值?企业估值跟债券是否可比?现金流回报相对于无风险利率是什么比率就有意义了呢?相对估值永远的比较就能包治百病了么?等等
其中,有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估值和价值,以及对于未来业务的判断。广义的说,是好公司贵一点,还是稍差公司便宜一点?如果单独提出这个问题,答案非常明显是前者。如果放到实际案例中,则绝没有那么明显。
比如美国软件公司Intuit(以下称为软件公司),和全球第四大烟草公司Imperial Brands(烟草公司)相比,孰轻孰重呢?软件公司当然具有互联网轻资产等传统优势,但烟草公司也绝不是差生意吧。由于这两家公司我都不了解,因此无法细致分析出下图变化的原因,也不准备胡说。此处的重点放在对于估值的理解:
如果站在2017年的时点,软件公司自由现金流收益率4.2%,烟草公司自由现金流收益7.6%,2017年间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概在2.3%左右,从相对估值比较,软件公司1.8倍于国债收益,而烟草公司3.3倍于国债收益!从绝对数字来看,自由现金流收益率7.6%,相当于13年回本,对于全球第四大烟草公司而言,绝对属于吸引人的价格了!
然而更低的估值真的便宜么?7.6%的现金收益真能13年回本么?到了5年后的2021年,如果买入了软件公司,当时的4.2%现金流收益已经翻倍,基本超过8%了,而烟草公司基本跌到5%左右。此时看,哪个更贵呢?
可见,估值不仅没有准确的数字,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更没有万能的指标,一切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解公司、了解业务才是不变的主题,此时就更加凸显了“能力圈”的重要,而无论怎么强调能力圈,都还是免不了会犯错,因此与估值共同应用的“安全边际”,是为了降低犯错时的损失的,而绝不是作为能力圈的替代存在。
对于一个自己不懂的公司,多大的安全边际,都构不成“安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