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黄阁“她力量”!这支非凡的队伍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在八音锣鼓的伴奏声中,麒麟翩翩起舞,麒麟头轻轻摇动,慢转缓旋,或进几步,退几步,踏着十字花的步伐,步履轻盈,节奏明快,多姿多彩。
在传统的印象中,舞狮、舞麒麟的人基本都是男性,很少有女性面孔。民间传承也一直有“传男不传女”的说法。但在“千年麒麟乡”的黄阁,这一说法却被打破——这里有一支早在2014年就成立的女子麒麟队,她们舞动着麒麟,绽放着自己的光彩。
“今年是我们东里女子麒麟队成立的第十年”麒麟队的队员向记者介绍,“我们已经舞了快10年麒麟啦!”
2014年,在黄阁镇有关部门和东里村村委的支持与推动下,东里村计划成立一支以前从未有过的“女子麒麟队”并向村里招募队员进行学习和训练。当被问到为什么会想加入女子麒麟队,队员们给出的答案无一例外都围绕着“热爱”“传承”与“不服输”。
“我从小看着村里的麒麟表演就总在想,为什么村子里舞麒麟的都是男的?我们女的不行吗?所以我当时一听说有女子的麒麟队就赶快参加了!”
“这是我们黄阁的文化嘛,我们也想为文化的传承出一份力啊”
“我就是觉得那个麒麟很漂亮!花花绿绿毛茸茸的,很喜欢,有这么个机会那就一定要去”
“肯定是喜欢啊,还有什么理由哈哈”
学习麒麟舞的过程是非常辛苦的。“出洞、绕头、耍尾、寻青、探青、踢青、食青、醉青、打沙、吐玉书、游花园、回洞.....”传统的麒麟舞“十八式”套路,对人身体素质的要求特别高,而且要有基本的武术功底,所以舞麒麟的基本都是青壮年。
据了解,现在东里村女子麒麟队有20多人,年龄基本都在五六十岁,最大年纪的队员今年已经62岁。
虽然女子学习的麒麟舞经过简化与变形,在保留“踏尾、寻青”等基本动作的基础上,主要以舞蹈动作为主,但要想练好麒麟舞也并不容易。
除了日常的基本训练,碰上要参加重大比赛或表演的时候,还要集中练习,最长的时候要连续训练一个多月,每天晚上7点半到9点都要训练至少一个半小时。
对这些平均年龄五六十岁的队员来说,着实是个不小的挑战。要是在岭南炎热的夏天,戴着麒麟头,披着麒麟被,一场训练下来,常常都是大汗淋漓,浸透了衣服。
问到队员们训练累不累,她们告诉记者,大家以前都是跳广场舞的,有一定的舞蹈功底,但是刚起步练习的时候,还是特别辛苦,但大家都坚持下来了。
所有的坚持都有回报。这些年,东里村女子麒麟队去到各地演出和参加比赛,广州、深圳、惠州……都有她们的身影。在2017年8月举行的广东省第四届体育大会中,黄阁东里女子队代表广州市参加了传统南狮女子成年组比赛,艳压群芳,一举夺魁。
在东里村麦公祠的左边,还陈列着部分女子麒麟队所获得的奖状与奖杯。
在舞台上,她们是身姿飒爽、步履轻快的麒麟舞者。在生活中,她们还是妻子、妈妈、奶奶、外婆......有些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有些人也已退休在家含饴弄孙。
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仿佛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展示着各自独特的色彩。
有人是粤剧演员,在舞台上演绎着悲欢离合,用婉转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诠释着生活的韵味;有人是篮球健将,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用矫健的身姿展示着生活的激情;有人是游泳爱好者,在水中畅游,感受水的温柔与力量,体验着生活的自由与宁静。
还有人会纸扎麒麟,她们用灵巧的双手编织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麒麟,寄托着对生活的美好愿景;爬山、跑步、跳舞样样都行,她们在运动中感受生活的节奏,在舞蹈中释放内心的情感。
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女性的多彩与魅力,也用自己的坚持与热爱传承黄阁非遗文化。
买菜做饭,操持家务
追求热爱,绽放光彩
都是她们生活的一部分
共同组成了她们!
她们以各自的方式,向世界宣告:她们,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她们用自己的坚持和力量,为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为这个世界增添了无尽的光彩!
出品|黄阁镇党建工作办公室(宣传)
编审|黄阁镇党建工作办公室(宣传)
20公里长!串联五条村!黄阁这样打造新气象!
“植”得期待!黄阁又将迎来一大片黄色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