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丨地坛书市进保定,多元场景迎来新体验

保定日报
2024-11-07

















用脉脉书香点亮城市文化之光

——专访中关村图书大厦副总经理权晓林

□保定日报记者 刘 赛 王 菊 见习记者 戎 浩
首次来到保定,权晓林对这里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赞不绝口。戎浩 摄

“保定的爱书之人真多!”10月1日,天高云淡,秋日书香盈满整个黄花沟公园(东园),在全民阅读区,淘书者络绎不绝,中关村图书大厦副总经理权晓林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感叹,当脉脉书香与千年古城相遇,历史的厚度和文化的温度,共同交织成这座城市的底蕴。

9月25日至10月2日,北京地坛书市首次走出北京走进保定,跟随这场盛大的文化接力,权晓林第一次来到保定。

“这次我们带来了青少年儿童畅销图书,特别是孩子们喜爱的《我是不白吃》《故宫里的大怪兽》《敦煌奇幻之旅》《大中华寻宝记》《哈利波特》等,都是经久不衰的佳作。”权晓林发现,活动开展以来,工作日下午5时左右,放学的孩子们像小鸟一样涌入黄花沟公园,围在展台旁安静地阅读,让展区呈现出“安静的热闹”。

“不愧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阅读习惯从娃娃抓起’这句话,在保定具象化了。”权晓林盛赞,保定自古以来文人志士辈出,古有荆轲、郦道元、关汉卿,现当代以孙犁、梁斌、徐光耀、铁凝为代表的保定作家群更成为著名的文化符号。

“为满足不同读者的喜好,我们列出理论学习选读、职场提升通读、青年成长荐读、新知阅读推荐等书单。”权晓林引记者在展区内浏览,只见不同类目的图书按照行业领域、组织性质、岗位职责和阅读偏好等维度摆放整齐,同时还配有自助借阅柜、有声在线听书等服务,用阅读服务的便捷性和获得感,精准对接不同读者群体的学习成长需求。

“京津冀地区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化一脉,三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区域文化协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权晓林看来,“地坛书市进保定”活动,就是北京和保定在深入挖掘文化大事方面共画的“同心圆”。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围绕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保定聚焦京津及周边省份重点客源市场,发挥“近”的优势,做足“美”的文章,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让保定文旅出圈又出彩。

“书是灵魂的食粮,书店则是一个城市的审美底色。”权晓林始终认为,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不能没有书店。作为一家拥有20余年历史的老牌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因毗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学府且教材教辅与课外读物齐聚,被誉为“百万学子的大书房”。

站在数字时代的路口,有人疑问:到了2024年,还会有人走进书店吗?对此,权晓林说了四个字:思路打开。

近年来,中关村图书大厦进行全面焕新升级,集图书选购、阅读、科技创新展示、学术交流、文化休闲服务于一体,通过“书店+”模式,以书籍为核心,打造全新的文化体验。

“中关村图书大厦隶属于北京发行集团。近年来,集团在多业态跨界融合上加大发展力度,推动文旅消费体验升级。”权晓林介绍,集团创新推出“跟着阅读去旅行”系列文旅研学项目,先后探访敦煌、青岛等地,实现阅读推广与文旅研学的深度结合。同时,在书店里推出城市主题策展,今年先后举办哈尔滨冰雪主题展、无锡阳山市集,浙江台州城市展等,为全国文化资源在京“落地”搭建文化生活新平台,做出传统书店与文旅结合的新模式。

“未来,我们将建立数字化的文化交流平台,用好文化资源共享库,利用新媒体技术,不断拓展文化传播和消费边界。”权晓林说,让书店承载人们“向内求”需求的同时,超越书籍本身,外延成为文化交流、思想碰撞和社交互动的场所。


















文化协同共繁荣

——地坛书市进保定促京津冀协同发展小记

□保定日报见习记者 丁梦圆
10月2日,地坛书市进保定活动,在黄花沟公园火热进行。
“真火爆啊,我是邯郸人,原本计划去北京玩的,后来看到网上说保定举办地坛书市,就跑过来了。”来自邯郸的李政先生,20年前在河北大学读书,而今带着妻儿在这里买了几百元的书,收获满满。
参加完北京地坛书市后,又回到保定的直隶尚书房主理人李建辉,对于保定举办这样的文化协同活动,非常激动:“以前老去北京地坛书市参加活动,这一次终于来到了家门口,好多北京朋友都很认可咱们的活动,真希望地坛书市年年走进保定。”
8天来,如是这般的文化协同书市场景,已经温润很多保定以及各地读书爱好者的心。就如草地上那块特设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果展”展板,每一幅画面、每一组数据,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的生动注脚。
在此次活动中,市发改委参展了12米“潮涌京津冀 同心铸辉煌——保定市京津冀协同发展非凡十年”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成果展示长卷,并通过视频宣传、图片展示、文字解说,以创新篇、产业篇、交通篇、民生篇、营商篇、文旅篇、保雄篇等七个篇章和“十大工程”“十大项目”“十大对接机制”“十大创新平台”等亮点成果拉开序幕,进行了详细展示,丰富的成果引人驻足。
2014-2024,十载弹指一挥间。
公共服务领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际医疗基地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银发经济产业园成立,与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合作,深入实施“1530”工程,推进环京协同养老重点区域发展等一系列民生保障措施成功实施,书写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的保定民生答卷。
文旅产业亦是蓬勃发展,雕刻、定瓷、西大街、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等传统及新兴业态相交融,塑造出特色文旅产业。“保定小院”项目独具魅力,“保定太行步道”品牌熠熠生辉,“百万门票赠京津市民”等活动促进了京津保文旅市场的进一步对接,区域文旅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果远不止这些,在协同创新、产业联动、交通建设、营商环境优化以及服务雄安新区等方面同样成绩斐然。
“我用镜头记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果,也希望保定建设得越来越好。”在地坛书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书法美术摄影展上,保定摄影家协会的郝文全,以镜头为笔,勾勒出“保定小院”的宁静致远,生动展现了保定乡村振兴新样板。
“我经常去北京的地坛书市淘书,家里藏书有一万多本。现在地坛书市来保定,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藏书,真希望地坛书市能一直在保定开下去。”现场购书的马云涛感慨万千。
无论是“保定小院”“地坛书市进保定”,还是五纵五横四联两环”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亦或是“北京研发、保定转化”的创新驱动发展思路……都只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打破地域界限,让三地百姓共享发展成果,正逐步成为现实。
书香满溢的地坛书市即将落幕,一场文化盛宴所留下的,不仅仅是满园的书香,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契机。让我们一起展望,京津冀更加美好的未来。


















“科技+服务”智慧书房打通阅读“最后一公里”

□保定日报记者 赵志敏

北京地坛书市走进保定,不仅在保定掀起一场读书热潮,更让保定读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北京新华书店全民阅读的展位,智能书房前总是人流不断,有的在看橱窗里的图书,有的在电子屏上学习操作,书柜的门自动打开,寻找心仪的图书。市民张大爷和老伴一起来逛书市,张大爷对眼前的书房饶有兴趣,不断地询问怎么操作、怎么借书、怎么还书,不一会,张大爷就从智能书房拿到一本喜欢的书,他拿着手里的图书,高兴地说:“如果家里的社区也有这个机器,那我们看书可就方便了。”张大爷对记者说,“我和老伴一直有看书的习惯,就是现在图书室越来越少,借书越来越不方便,我们又不喜欢在网上买书,要是社区装个智能书房,那就太好了。”

对于眼前这个便捷、高效的智能书房,北京发行集团战略部副部长李凯介绍说:“这是一款将服务和科技设备相结合的新型智能书房,它改变了读者到图书馆、书店去看书的传统模式,做到了24小时自助借阅服务,彻底消除读者借阅书籍的时间障碍,真正实现阅读‘不打烊’,为读者解决借阅‘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如何解决书量有限的问题?如何解决书目更新的问题?以及设备安装和维地护……?”对于记者提出的疑问,李凯一边操作一边详细的介绍,“智能书房强化的是服务功能,新华书店作为智能书房的‘库房’,能满足各类图书的需求,每季度更新图书,针对不同人群的喜好放置图书,完全自助化管理,既节省了购书和人工的成本,又方便了读者借阅。随着全民阅读的普及和推广,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也随之变化,单纯的书屋已不能满足其需求,需要打造更新型的书屋供广大读者使用。”从事多年图书管理的李凯深有感触地说:“在快节凑的今天,去图书馆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也就限制了大家读书的好习惯,如果我们把书送到家门口,会让更多的读者重新拿起图书,去阅读、去学习。”

带着家人一起逛书市的吴女士,说到智能书屋,她兴奋地说:“我们医院就配置了这个自助书屋,很是方便,下班顺便就能借书回家,读完再还回来,家里的孩子不仅读书多了,还减少了看手机的时间,一举多得。”

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今,阅读已不仅仅是承继自古流传下来的家风传统,全民阅读更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举措,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

“新华智能书房”,一个集多元化、便捷化、智能化于一体的阅读空间,打造家门口的阅读文化生态圈,让书籍唾手可得,让阅读顺手可为,用“书柜”滋养“书香”,用“智能”提升“智慧”,让书香走进城市、社区、乡村每一个角落。


















书香中打开百姓健康“养生局”

——“活得讲究不将就”主题活动侧记

□保定日报记者 杨宪敏 王 娜

9月29日,地坛书市开市第五天,凉爽的天气挡不住人们热情的脚步。上午9时刚过,地坛书市上的市民已络绎不绝。清凉的微风吹拂下,人们或驻足挑选,或捧起一本书品读,在日常繁忙的生活中体会着一丝安逸。

当日书市的主题是“活得讲究不将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越来越看重生活品质,健康与养生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这次过来,我们准备了不少健康养生类的书,挺受欢迎的。”在C30摊位前,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人体经络穴位使用大图册》他们带过来几十本,卖得只剩下两本了,非常受中老年群体欢迎。除了这套书,摊位上还摆放了不少健康类的书,有中药功效类的、营养类的等等。一位老者来到摊位前,高兴地捧起一本揭示中药用法的书,说道:“我一大早就到书市来了,就想找点适合老年人的养生书,还真找着了,而且还有这么多可以挑选。”除此外,记者看到其他摊位也将养生类书籍摆放到了明显位置,供市民挑选。

在众多书籍摊位中,一个卖各种养生手串和香制品的摊位吸引了不少人驻足。“100——200多元的价位适合大众消费,而且是让人很舒服的香气,不同于香水的味道,闻过后身心舒畅。”一位40多岁的市民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没想到逛书市也能遇到这类产品,很是惊喜。经过挑选,她选了一个鹅梨帐中香的手串。去了核的梨,添加了香料成分,独特的香气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

民以食为天,吃得好是健康的基础。地坛书市上的健康食品成功吸引了来往市民的目光。在保定新闻传媒中心(集团)展区,不少人对直隶臻选微商城的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昨天在这买了一箱缸炉烧饼,特正宗。离开家乡后馋的就是这个味儿。”李先生告诉记者,看到他老家唐县的特产,就买了一箱,没想到还真不错。“直隶臻选的美食挺实在,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希望家人在吃上能讲究一点,毕竟有个健康的身体才是一切的基础。咱这地坛书市办得不错,文化氛围浓厚,也有一些提升生活品质的物件,希望咱保定能多一些这样的活动。”据该展区工作人员介绍,展出的这些美食多是保定新闻传媒中心(集团)旗下直隶臻选微商城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是从田间地头直采而来,健康、绿色,受到众多市民的欢迎。“光这唐县缸炉烧饼昨天就卖出了二十多箱,牛奶也卖了十几箱,还有不少回头客。不少养生人士对花青素玉米茶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除此之外,书市上展出的易县山地西瓜、高油酸花生油、柴鸡蛋等也受到广泛关注。

除了吃得健康,住得讲究也成为现代人的追求。“康养小镇注重的就是健康,小区里有医养中心、理疗中心、亚健康管理中心等,居民们能够不出小区就得到医疗服务。它坐落在旅游景区,环境清幽,就像住进了大花园。”看到一些路人在小镇售房处前驻足,工作人员做起了介绍。“小镇在哪?”“小区里环境怎么样”“离市区多远?”市民们纷纷询问。

“家里老人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想给他们找个环境好空气清新的地方疗养。要是有医疗条件那就更完美了。这个小镇挺符合要求,有时间我去看看。”周女士对记者说。

当日,书市上还有现场书法的摊位,也是书画爱好者的一个好去处,不少人当场留下墨宝,给整个书市平添了一缕文化气息。

“生活讲究不将就”追求的是品质与态度,更注重生活中的各个细节。用心体会生活中的美好,发现平凡日子中的不平凡,生活将更有滋有味。


















“地坛书市进保定”非遗技艺主题日

产品吸睛 文化“圈粉”

□保定日报记者 葛淑霞

市民在欣赏定瓷。葛淑霞 摄

10月2日,国庆假期第二天,天空湛蓝、舒适宜人,保定市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和文化韵味,“地坛书市进保定”活动迎来了非遗技艺主题日。在黄花沟公园(东园)蔚县剪纸、曲阳定瓷、清苑传统制香等丰富多彩的非遗产品以及非遗传承人的精彩主题讲座,为市民带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和文化盛宴。

市民冯女士带着儿子看见陈氏定窑展区的定瓷感到非常亲切:“我是曲阳人,定瓷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而闻名,定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遗址就在我家乡附近,非常自豪。”餐具、茶杯、盖碗、孩儿枕等既实用又有观赏性的定瓷产品吸引了众人围观询问价格。“听说这碗不用洗洁精。”一位男士询问。“经过1400摄氏度高温烧制,密度大硬度高,用热水一冲就干净。”陈氏定窑展区工作人员李景泉介绍。据了解,河北省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跟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合作,对原料制备和烧成工艺进行大幅度改革,设计研发的生活定瓷产品不生菌易清洁,釉面硬度超过了欧盟标准。公司将国家级非遗定瓷烧制技艺传承发扬光大的同时创作出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产品。

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起源于农家窗户装饰艺术的蔚县剪纸,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展区的画轴、剪纸画寓意美好,创意新颖。蔚县剪纸传承人蒋曼青刚参加完北京地坛书市活动就来到保定:“这边人的文化素质还是比较高的,对剪纸文化了解挺多。”当天,蔚县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高氏剪纸第三代传承人高佳还为市民上了一堂非遗剪纸公开课,讲解蔚县剪纸的历史特色和优秀作品案例。大家近距离体验欣赏了剪纸艺术的魅力。“地坛书市进保定,我以为只是卖书,今天来了感受到非常好的艺术气息,我们很需要这样的活动。”市民张楚朋听了高佳的讲解说道。

古城合香堂展厅,则弥漫着淡淡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香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古城香业更是将其发扬光大。市民们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各种精美的香品。“沉香、檀香、空气卫生香,合香珠挂件等,这几天销售都挺好。”工作人员魏依晴介绍。

非遗产品吸睛,非遗文化“圈粉”。当天,北京金马派风筝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吕铁智讲述了风筝的历史与创新,内容丰富有趣。“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风筝最早用于军事,用竹木牛皮制作,早称南鸢、北鹞;到了东汉有了纸张以后风筝传入民间,现在放风筝成了一种娱乐方式,还有利于健身。”他现场拿出应用新材料碳素纤维条制作的风筝展示给观众,能叫能动,活灵活现,令人拍手叫好。

而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副秘书长赵俊杰以《中轴文脉·胡同记忆》为题的讲座更是叫人大涨知识,了解到深厚京城历史与浓浓的胡同文化。“北京中轴线起点永定门,终点钟鼓楼,全长7.8公里;北京最早又称八臂哪吒城、四九城;胡同起源于蒙语是水井的意思,北京城棋盘式格局,东西为路,南北为街;最早,条为量词,长度70米,比如三条胡同长度就是210米……”

非遗之光闪耀地坛书市,保定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深入了解和学习了非遗知识,相信这些非遗文化的魅力和珍贵的技艺将继续传承发扬下去,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回顾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丨一脉书香连京保——“地坛书市进保定”活动走笔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丨阅古城品书香 奏响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乐章
向国旗敬礼;青春致敬祖国
汽车报废更新政策依据和具体补贴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保定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