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AGFEP)、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张倩教授、孙中孝副教授与荷兰莱顿大学Paul Behrens副教授、Laura
Scherer助理教授在食物研究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Food》上发表论文,揭示了在欧洲采用植物性饮食可以提高食物系统韧性,抵御突发事件带来的食物供给负面影响。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原文
全球食物系统正面临着新冠疫情、蝗灾、极端天气事件等诸多因素的威胁,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极大的挑战。欧洲的食物系统在供给侧和消费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欧洲,人均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量分别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和3倍。从动物性食品消费为主转向更多的植物性饮食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是近年来科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研究基于拓展环境账户的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利用包含详细农业部门和国家与地区的实物量投入产出数据集(Food and Agriculture Biomass Input–Output
dataset,FABIO),结合全球粮食空间分布数据、碳排放数据、水资源利用数据、碳固存空间分布等数据,分析了饮食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定量模拟结果显示,欧盟27国和英国如若采用EAT-Lancet的饮食结构,释放出来的土地资源总量接近于法国和英国的国家面积之和,也相当于2019年欧盟休耕面积的5倍。如果这些被释放出来的土地中的15.6%用于生产,将可弥补俄乌两国出口的农作物量;同时,还会节约41亿立方米的淡水,减少约2亿吨二氧化碳等量的直接碳排放(接近于法国每年的碳排放总量),增加约174亿吨的碳固存(接近于欧洲6年的碳排放量)。相对于动物性饮食习惯,植物性饮食可以极大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此研究证实了饮食结构的转变还有助于缓解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的压力,应对因气候变化和突发事件叠加带来的全球食物供给压力,提升食物系统韧性。这项研究从消费端的视角,为我国践行“大食物观”下的食物生产布局、耕地资源保护等提供了新思路。纵然消费行为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即便少量减少动物消费也会对环境和粮食安全产生帮助。行胜于言,最好可以早一点进行膳食结构的调整,而不是等到损害已成定局,再被迫做出改变。
- [ End ] -
5.【转载】WAFI大咖对话实录-樊胜根•付文阁:未来农业让食物更营养、更健康、更低碳、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