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与全球食物政策报告》正式发布 | 附全文链接
4月22日上午,《2023中国与全球食物政策报告》正式发布,主题是“推动可持续健康膳食,促进农食系统转型”。报告由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AGFEP)联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CDC)营养与健康所(NINH)、南京农业大学国际食品与农业经济研究中心(CIFAE)、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和食物和土地利用联盟(FOLU)等单位共同出版。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全文
主要发现
第一,全球对转向可持续健康膳食的重要程度和迫切性达成高度共识。可持续健康膳食将降低超重肥胖、慢性病和认知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在温室气体排放、水土资源使用和氮磷排放等方面减少环境影响。然而,当前中国居民膳食既不够健康又不够可持续,推进可持续健康膳食转型面临挑战。
第二,我国居民膳食不平衡日益突出,引起的营养健康问题需要密切关注。膳食不平衡造成超重肥胖、慢性病患病及发病风险呈上升趋势,同时各地区膳食纤维、维生素 A、钙和锌的摄入不足问题严峻。我国当前的膳食指南对中国人群的研究和居民饮食习惯的系统考量不足,亟需提出改革和优化方案。
第三,当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造成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食物消费总量带来的碳排放量将由 2020年的 11.8 亿吨增加到 2030 年的 12.8 亿吨。结合各地食物资源,合理减少谷物消费、增加水果消费,用大豆替代肉类消费或调整肉类消费结构等可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第四,全球农产品贸易与投资影响了中国居民膳食消费结构。过去 20 年,中国以及全球农产品贸易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在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影响下,中国居民增加了脂肪、蛋白质供能比,提高了对含糖饮料的消费,超重风险加大。
第五,可持续健康膳食转型需要基于转型障碍、目标和对象特征来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信息、行为干预、经济激励和支持政策等一系列策略可有助于推进行为转型。同时,干预应更多关注方案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针对特定群体和场景重点研究。
战略思考
一是,亟需建立适合我国居民的健康膳食模式。我国居民应普遍增加全谷物、水果和豆制品的消费,减少精制谷物和红肉消费。在考虑中国居民饮食习惯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膳食指南,建议依据不同地区居民食物和营养素摄入存在的共性和特性问题,为不同地区居民制定区域特色化的膳食指南。同时,针对不同地区居民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问题,通过增加富含该营养素的食物、食物营养素强化和营养素补充剂三种方式改善。 二是,优化膳食结构,满足居民营养健康的同时为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做贡献。以可持续健康膳食为目标导向,调整食物生产结构和向绿色低碳生产方式转型,协同多部门共同参与制定区域层面的“居民可持续健康膳食”指导方案,引导居民食物消费向可持续健康转型。 三是,调整国际贸易和海外投资,推动可持续健康膳食。结合海外直接投资准入政策,并将膳食营养改善目标纳入 WTO 谈判,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中国转向可持续健康膳食模式。 四是,多措并举,引导居民向可持续健康膳食转型。开展全民营养改善计划,加强营养教育和指导,注重不同人群和消费场景的差异,设计针对性的饮食干预策略;开展全民食育教育,引导国民形成良好膳食习惯,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营造有利市场环境激励消费者选择可持续健康膳食;政策法规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机构、社区建设中央厨房,帮助更好地理解并落实可持续健康膳食。
第一章 国际背景下可持续健康膳食的中国战略思考
第二章 中国健康膳食
第三章 中国可持续健康膳食
第四章 贸易、投资与中国膳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