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 Phys Sci 综述︱吉林大学郑伟涛/张伟等评述关联RISE显微镜用于先进材料表征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单一的表征技术已无法满足研究者的科研需求。早在2000年,Aksenov等人通过将Raman显微镜与SEM相结合,开发了一种非商用、自建的简单联用系统,用于研究生物材料的形态、化学组成和分子组成。但该系统不够成熟,只是将二者简单的组合在一起。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一种真正实用、商业化的RISE显微镜(Raman imaging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系统在2014年被开发。该系统通过将Raman显微镜和SEM结合在相同显微镜系统中,相互补充,有效解决了传统拉曼显微镜景深较小、对比度较差和空间分辨率较低等缺点,使获取样品同一区域的形貌和化学信息成为可能,且能够直观的描述各组分在材料中的分布信息。为阐明材料在微米、甚至是纳米尺度下的形貌、结构和化学信息提供了新的机会。具体来说,这种先进的 RISE 显微镜可以从多种表征方法的角度阐明感兴趣的区域,而不是常规的基于样品的分析,这意味着在样品综合表征方面实现重大飞跃。
2023年10月2日,吉林大学郑伟涛教授课题组-张伟教授等在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Correlative Raman imaging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or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的综述文章。该综述系统地总结了RISE显微镜的原理、发展历史以及近年来在储能、催化、环境科学和其他领域的典型应用。同时,对RISE技术在催化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展望,以期在更多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RISE显微镜的检测原理和发展
图1. RISE显微镜的照片和原理图
二、RISE显微镜的应用
近年来,RISE显微镜因可以同时提供材料在同一区域的形貌、分子组成和相结构信息等优点,在储能、催化、环境科学等领域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1、在储能领域的应用
在催化领域,研究者大多使用原位Raman技术去探究催化动力学,很少考虑将Raman显微镜和SEM相结合来阐明催化机理。RISE显微镜的使用毫无疑问将加深我们对催化反应中催化剂的形态变化和相转变之间关系的理解。
对微塑料 (MPs)和纳米塑料 (NPs)释放信息的研究一直是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话题。虽然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获得样品的1D光谱信息和空间成像信息,但无法获得相同塑料背景衬底下NPs的信息。单一的Raman成像虽可以有效地分析和可视化材料的成分信息,但受显微镜景深小和分辨率低等缺点的限制,严重阻碍了同区域的高分辨率形态表征。RISE显微镜的发明无疑解决了上述所有问题。利用RISE显微镜,研究者可以很容易地从SEM获得图像,并利用Raman点对粒子来识别目标,在不分离或破坏样品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塑料再生过程中NPs释放的信息(图2)。
三、总结与展望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xcrp.2023.101607
通讯作者简介:张 伟,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领军教授)、电子显微镜中心主任、吉林省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表面与界面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任Nature出版集团Commun Chem编委。2004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学位,而后在日本NIMS,韩国SAIT,德国FHI-MPG、丹麦DTU和西班牙能源协作研究中心从事合作或独立的科学研究。在Nature Commun、Nano Lett等期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0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催化和能源材料的表界面化学、先进材料的电子显微分析。
第一作者简介:刘福喜,2021年毕业于河南工学院,获学士学位。现为吉林大学张伟教授指导下的硕士研究生。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镍基碱性析氧电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机制探究以及应用高端 TESCAN All in One 联用系统阐述先进功能材料的结构。
转载须知:“岚翰生命科学”特邀稿件,且作者授权发发布;本内容著作权归作者和“岚翰生命科学”共同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欢迎加入岚翰生命科学:文献学习2扫码添加微信,并备注:岚翰-文献-姓名-单位-研究领域-学位/职称(注:不按要求格式备注,则不通过好友申请)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