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会企业理论与中国实践”学术沙龙在法大成功举办

爱你的 叁育 MIA
2024-08-23


有温度·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 


【摘要】昨日下午,“社会企业理论与中国实践”学术沙龙在中国政法大学顺利举行。活动由李程伟老师主持,与会嘉宾刘玄奇先生、黄琦宇先生、李香枝女士进行了分享,李紫莹女士、刘柏志老师进行了评议,公共管理专业的本科同学和研究生同学积极参与讨论。


2021年10月9日下午,由中国政法大学地方治理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创业互助校友会和北京叁育教育共同举办的“社会企业理论与中国实践”学术沙龙,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A810会议室举行。参加这次沙龙的有“社企星球”创始人刘玄奇老师、“叁育教育”创始人黄琦宇老师、“渡过”平台运营负责人李香枝老师、“夕阳再晨”战略中心社区营造办主任李紫莹老师、法大地方治理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柏志老师,以及公共管理专业的本科同学和研究生同学。中心主任李程伟老师主持本次研讨。

学术沙龙会场图

来自“社企星球”的刘玄奇老师首先作主题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社会企业,从世界到中国”。刘老师在发言中指出,当今世界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发展社会企业是中国应对风险社会的必然路径;哪里有社会问题,哪里就需要社会企业。他认为,社会企业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扬弃,是“社会的”企业(of,共有)、“靠社会的”企业(by,共治)、“为社会的”企业(for,共享),并介绍了英、意、法、比、西、德、芬、丹、日、韩、新、泰、印、越等国家社会企业的基本情况。在中国部分,刘老师以“大生纱厂”为例向大家介绍了我国社会企业发展的历史、支持生态,并展望其发展的未来。最后,刘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社企星球的发展历程及愿景,努力为社会企业的成长壮大搭建助力平台;他希望在国家大力支持社会企业发展的背景下,大家也能积极投身其中,为社会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刘玄奇老师发言中

来自“叁育教育”的黄琦宇老师随后发言。他从年轻人的视角向与会成员分享社会企业的实践与心得。黄老师指出,每个年轻人都深爱脚下的热土,热爱是打开公益之门的钥匙,社会企业便是将激情变为现实的有效途径。黄老师从自身的支教经历谈起,他在实践中发现公益组织的经费来源并不稳定,而公益项目周期性太短会导致社会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寻求构建组织自我造血机制是实现可持续化公益的必要前提。黄老师结合理论知识与具体案例,认为社会企业是解决资金短缺、实现项目长期化的有效途径。另外,社会企业本身与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财税法、慈善法等法律息息相关,而公共管理学与法学的学科融合正是中国政法大学的优势所在。黄老师希望每一位与会的同学都能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成为一个有温度、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

黄琦宇老师发言中

来自“渡过”平台的李香枝老师随之向大家介绍渡过平台从“自渡”到“渡人”的历程。渡过平台是抑郁症康复领域的社会企业实际践行者,其创始人一度罹患抑郁症,在康复后通过撰写书籍、创建公众号、开展线上活动等途径进行科普、交流等互助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线上社群,积累了70余名核心志愿者。团队在实践中认识到,要想深入解决问题,还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及合理的反馈机制,并正式注册了公司。渡过平台发动了连接康复者与患者的陪伴者计划,收取基本费用以覆盖陪伴者、工作人员的开销,并建立服务标准、培训体系,推动陪伴服务的专业化。在形成以商业利润反哺公益事业的共识后,渡过平台确定以探寻“完全、实用、个性化、有温度”的解决方案为目标,形成社会支持、心理咨询、医疗服务三大业务板块。李老师希望每个人都能用现实的力量去实现理想,做一名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李香枝老师发言中

最后,李紫莹老师和刘柏志老师分别从我国社会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复杂性理论的视角进行了评议,与会同学踊跃提问和发言。在与会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沙龙取得预期成果。



文|刘予欣

图|宋洁婵

      王长建


「想象力的尽头是素质教育唯一的边界」



叁育教育

MIA EDUCATION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叁育 MIA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