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真实存在,还是文艺创作?

奥古斯基 思想严选2 2023-08-26
1868年,英国驻沪领事巴夏礼向上海道台租用了一块地,并把它改建成公园。

这是自1848年上海开埠以来的第一座公园。

要知道,在当时的中国,绝对在找不到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公园”。当时的中国有皇家园林,有私家园林,但就是没有“城市公园”这个概念,在洋人到来之前园林是达官显贵的私人玩物。

归根结底一句话,所谓“公园”,是个一个不折不扣的舶来品。

据说,公园建起之初,其实是允许中国人进去游玩的。直到1885年,也就是十七年后,开始出现只允许外国人进入的规定,以及带狗人不得进入的告示。

当然,在那个年代,影像资料原本就很少,能保留至今的就更加可遇不可求。

我们只能从一些文字资料和之后的影像资料来交叉比对,才能得出比较接近真相的答案。

比如,为了证明这个告示真实存在,有人就引用过1917年版《上海闲话》中的一段史料,但在引用中,又恰恰删掉能引起读者反思的内容:

“闻昔时外人并无此项禁令,历见华人一入公共地方,折花驱鸟,糟踏地方,无所不为,于是跑马场首以营业公司名义,禁止华人之涉足。"

从这段描述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公园方之所以禁止华人进入,可能和华人素质差,在公园游玩时行为举止不雅,损坏公园设施和花鸟有关。

关于国人在游园中不守公德的行为,在另外两个出处都得到印证,其文书表述大同小异,就不赘述了。

同时,由于公园原本就是针对洋人社区而建,所以在公园开放十多年后,公园开始根据实际出现的情况,做了一些规定,挂出了明确的告示。

这些规定里面就包括,只允许外国人进入,因为公园发生过狗咬伤人的事故,所以也禁止带狗进入,为了维持公园形象,也不允许骑着自行车进入等内容。

当然,即便确实是因为华人的不文明行为导致园方出台此“歧视性规定”,但毕竟是会严重伤害华人的尊严,所以,当时这条规则一公布出去,就在当时引发华人群体很大不满,有些有钱有势的华人就行动起来,他们用钱疏通关系,上海租界也给华人面子,就做了一些修改。

在1917年的一张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公园的具体规定都包含了上面所涉及的规定。

比如,只允许外国人进入,比如衣冠不整者不允许进入,比如狗和自行车不得进入(注意这里狗是和自行车并列的,不是和华人并列的)等内容。

规定不出意料还包括了对摘花、爬树,损坏树枝等不文明游园行为的禁止。

所以,比较真实靠谱的情况是,园方确实是在开园多年后(多少年无法确定)规定,华人不能入园,狗也不能入园,但园方并没有把狗与华人简单并列进行羞辱的意图,我们常见的极为刺眼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也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是真实存在的。

你可能会说了,即便公园方出台这些规定的理据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但也不能推导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不存在的结论啊。

是的,没有这种逻辑,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即便有这种牌子存在,如前所述,我们也可以基本确定,这个牌子也只是为了图省事,把禁止华人进入,和禁止狗进入的两条互不相关的规定简化在一块牌子上而已,绝不会是为了刻意羞辱华人,把华人的人格降低成狗进行的刻意羞辱。

那么,既然历史上并没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存在的实在证据,为何中国人普遍认为其真实存在,并认定是洋人刻意羞辱华人而做出来的告示呢?

因为虽然真实的影像资料没有,在当时的大型新闻报纸上也没找到,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样的文字表述,在一些文人的文艺作品里,是有的。

鲁迅就在《公园之感情》当中写道:“上午乘车,晤封燮臣,同至十六浦,途中经公园,得甚敞,青葱满目,白人游息其中者,无不有自得之意,惟中国人不得入,门悬金字牌一,大书‘犬与华人不准入’七字。”

既然鲁迅在作品里列出了明确的时间、地点和经历,我们就不能武断否定其作品的真实性,而是作为这种牌子真实存在的证据之一。

我们不能盲目采信的证据是那些在现代电视剧中,根据这些似是而非的历史素材夸大加工出来的,带有强烈情绪化色彩的场景描述。

在这些影视作品里,为了增加戏剧冲突和可看性,一定会把华人跟狗摆在一起作为激发观众情绪的焦点,作为文艺作品完全可以理解。

但如果放在历史的场景里,信以为真,那显然是在虚构捏造观点。

因为,从始至终,公园告示就没有把“华人与狗”联系起来的意思。实际上这个规定,也并不严格。

1926年,日本著名文人后藤朝太郎,就曾以华人的打扮进入公园,在他日记当中,并没有提到遭到阻拦一件事。

之所以当时的中国人,乃至之后以讹传讹,造成现在中国人普遍把这块是否存在都存疑的牌子,当作外国人羞辱华人的标志性证据,无非是因为近代中国积贫积弱,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华人对于洋人普遍仇视,所以会有意无意把他们做的一些事进行无限放大。

尤其对于“进步青年”和进步文人来说,把“华人与狗”并列联系起来,唤醒中国人的斗志,对于他们来说,也许是必要有效的策略性文艺创作。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很多描写近代中西方冲突的影视剧里,都会或多或少用这个牌子作为文艺创作的素材加以使用。

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门》中打倒滋事日本人,怒踢“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木牌的英雄形象,让观影的华人热血沸腾、欢呼解气的场景,刻在在两代中国人的脑海里,自然深信不疑。


由此我们有理由推断,公园禁止华人入内,以及禁止狗和自行车入内,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实,所谓“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告示,也很有可能是存在的,但并不普遍。

至于大多数中国人把这块牌子理解成是洋人为了刻意羞辱华人而做,则基本可以肯定是无稽之谈。

可信度更高的情况是文艺工作者们为了唤起民众、表达出对洋人的痛恨,在历史素材的基础上刻意进行的一种文艺创作。

(全文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