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不能成为,遇见也很美好

万境共生的 一吨计划 2023-10-23


万境共生 


x


 「美好的书THEBOOKAND」


x


梁亮


万境播报「美好的书」







一吨计划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第一届元宇宙艺术年度展@威尼斯The 1st Annual METAVERSE Art @ VENICE》推出“万境共生”作为独立单元展项目。展览提出“可持续生态、后人类创想、万物互联共生”等重要议题。艺术介入乡野,我们想做的是挖掘在地文化与生活本身的美好。而乡村作为可承载的载体也在不断被重新定义。在艺术乡建的路上,我们发现了一位“美好的策展人”也在拥抱世界传播美好和大爱。


2021年,「美好的书THEBOOKAND」参与了「艺术在浮梁」2021年秋季展,在浮梁种下了一颗美好的种子,今年正是丰收的时候,这颗“艺术”的种子在稻田里自由生长。

2022年,「美好的书THEBOOKAND」进一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推动城市和乡野的联动;通过多元的在地活动,让艺术和生活在这片大地上和自然交融共生。让大家一起参与到这个项目里,寻找惊喜,在乡村这个自由自在的原始空间,通过艺术家的作品,音乐和书籍,重新连接人和自然的关系,让人们感知到更多美好能量,并让这些美好留在了乡村发芽生长。 


策展人梁亮


策展人梁亮,一位感性且纯粹的艺术家,寻迹自己的初心。她带着「美好的书 THEBOOKAND」参与“一吨计划-万境共生”项目,植根本土,发展本土艺术。






梁亮:

2020年底我意识到自己要40岁了,我决定送自己一件礼物。

 

我特别想做一个有别于以往策展过的小众的、主题性的展览。它应该是不依附于任何甲方,可以我说了算的、普世性的、能够真正做到链接每个人情感的展览。当时我给自己写了一句话作为40岁生日礼物:“如果不能成为,遇见也很美好”。于是我开始筹备做一个跟“遇见”相关的展览。

 

「美好的书THEBOOKAND


为什么是书?为什么要做「美好的书」呢?因为书是极具普适性的媒介,我们从小到大都看过很多书。


有一些书给过你想象力,有一些书给过你治愈,有一些书给过你力量......这些都是向内的感受。而「美好的书」其实是一个向外的内容,所以这个载体一定要以美好的能量去链接我们。


参与「美好的书」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和身上传达出的美好能量一定是能够触动他人内心、被他人感知的。



艺术家|羊头YangFlora▲

「栖息巢」花植艺术装置 

这件作品像筑巢的鸟儿一般,捡一根树枝、衔一朵花、将平凡的“废物”变成独特的装点,共创出一个栖息之所;也像一片卷曲的茶叶,生命在其中肆意生长。通过这种原始的仪式感,让我们重新感受大自然与人类生活对彼此的影响。


艺术组合|人像图书馆▲

「茶田守望者」艺术装置 

数百张半透明的人像照片悬挂在立于茶田中的“书架上”,风吹过,书页片片翻起来,仿佛天地间的每个人都像一个渺小的“字”,而大地之手正翻阅着这本由“人”组成的“庞大之书”。


艺术家|李知弥▲

「山野谈风」主题展览 


所以,「美好的书」不纯粹是一个“书”的展览,而在于“人”。“你”是否愿意把“你”这本书送给另外一个抽象的群体。在呈现的形式上我们选择了三角公共艺术装置。


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这句话是「美好的书」的slogan。它是一个意象的slogan,这首童谣后面那句“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不正是我们小时候很童真很开心的状态吗?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就像是光一样给我们指引,也像花一样告诉我们世间有多么美好的事物,所以我们的展厅都是按照“光”和“花”布置的。


「美好的书·艺栖浮梁」主题展现场▲


“光”,就是每一份美好都值得被看见。之前我们每天都会在固定的位置放上一本被推荐的书,因为每一个参与征集,推荐书的人所传递的美好都值得被看见。

“花”,就是关于大家的所有故事都可以呈现出来。我们的英文叫THEBOOKAND,这个“AND”的后面可以链接所有美好的事物。不管是音乐、艺术或者是戏剧,所有的形式都可以。



1场主题展+4场专题展

「美好的书·艺栖浮梁」主题展


出版社主题专题展

在出版社主题专场展联合策展人陈文的支持下,联动了14家出版机构为大家分享「美好的书」,此为部分展出书籍


人像图书馆摄影作品专题展

在人像图书馆「艺术看展团」活动当日,精选人像图书馆历年来的摄影作品进行专场展出。


李知弥作品专题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艺巢「山野谈风」主题分享当天,进行李知弥等艺术家出版物呈现,集中推出《时辰》《君自故乡来》等出版物,并且在半山坡上展开知弥先生的《百花图集》,是这幅长卷的首次公开展出。


「浮梁·觉有情」闭幕专场展

「送你一朵小花花」照片展、

「浮梁一梦」张凯摄影展、

「小小画家」徐欣怡画展

浮梁是一个特别有“人情味”的地方。村民们淳朴地用自己的话语讲解艺术作品,也讲述过去移民迁移的故事;也会和观众一起画小花花,互相夸赞对方的画。孩子们一次次上山来看书、画画,把「美好的书」各个角度都画了个遍……





梁亮:

「美好的书」从上海开始,在城市里做了三站,又去了阿拉亚戏剧节的海边。现在来到了浮梁的茶山上。


为什么选择“浮梁”,一方面是因为「艺术在浮梁」的总策划孙倩邀请我们过来。另一方面是我觉得自身和这个地方也有一些链接。


「美好的书THEBOOKAND」小院子


刚进来的时候,第一印象觉得这个村子环境特别干净,而且它的自然肌理很多元、丰富。它有茶山、稻田、竹林,前面还有湖。


其次,这是个移民村。现在所有的村民都是1966年因为千岛湖淳安县修建新安江水库,村庄将要被淹没的时候举家迁移过来的。


当时一百多户人家,坐着船来到这儿,到处是荒山于是他们以家为单位用自身的勤劳自己开垦、建设了这个村庄。


浮梁.史子园 村庄


现在在村里介绍艺术作品的“讲解员”、“志愿者”都是当地的村民,他们已经是移民二代、三代了。


他们很质朴,甚至有一些艺术作品的介绍都是整段背下来的。但假若你问他:“你为什么来做志愿者?”他反倒会介绍很久,比如:这个房子就是他家、当时他的祖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来到这里、房子是爷爷结婚的婚房、房子里面还有奶奶的记忆、艺术家在这儿做了一个什么作品......


村民徐欣怡87岁的太奶奶在「美好的书」展厅


「美好的书」是一个公共艺术项目。第一天在山上,展厅布置好之后有几个村民上来。他们听我讲我们在城市展览的故事,包括小花花的创作者们是自闭症儿童,听到这些他流泪了。接着他说:“梁老师你的故事说的特别好,我下山之后要给每一个游客介绍。山上有个美好的书,美好的书里有个梁老师,梁老师很会讲故事。”后来就变成了村民奔走相告来看我们的展览。


「美好的书」与村民们


话又说回来,其实一开始我们担心一个城市的展览会不会在乡村“水土不服”,会不会大家根本不看书,也不推荐书?但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当大家在一起放下对彼此的芥蒂,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时候是最淳朴的。每个人都会展示最善良、最美好的一面。





梁亮:

去年秋季展的最后两天,我们做了一个展览送给村民。


我们把在村子里拍的照片都印出来。他们每个人都笑得特别灿烂,还有他们在展厅画小花花的样子。在展厅里看到自己的照片他们每个人都很开心。虽然他们不会写字,最后还是给我留了言。其中有一个种茶叶的大娘,她给我写了一句话:“梁老师,我不想说再见。我想要再来。”所以我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觉得表面上可能这就是一句话,但它对你的内心产生了量子纠缠。无形中这也促成了2022年的驻地展厅。


「美好的书」村民写的明信片


对我而言,我也想回来看看,这颗种子种在乡村,未来会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也许将来我们会去到更多的地方,希望这个村子能可以预见其他乡村未来的生长。


馨馨(6岁)哥哥(8岁)


我们跟村民聊天时说到,前两年没有艺术节的时候,平常在家里他们都是通过打游戏、看电视来打发时间,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


自从艺术节来了,村民也多了很多话题。他们会和游客交流,原先村子可能就是他们的全世界,而现在游客把村庄之外的新鲜事带到村民们身边,通过这些故事村民们也能“看到城里”,“听到城里”。很多游客和村民也成为了好朋友。


我认为这就是链接,但这和艺术作品有什么关系吗?其实并不重要。





梁亮:

艺术作品就是一个入口,有「艺术在浮梁」,才能让这些人聚到一起。村民们这些质朴的故事才是真正纯粹的艺术,只是他们自己不觉得而已。曾有观众推荐给我们一本书,叫《我·家·乡》,里面有一句是当年村民登船离开故乡时说的话。他说:“我站在船头,马上要离开家乡了,回头看到当时的月亮特别圆。”正因为这句话,推荐这本书的那位观众写下:“当时的月亮照亮现在的你我。”


离家的村民在看到月亮的那一刻,没有用文字刻意地表达对家乡的恋恋不舍,他只记得当时的月亮特别圆。


左右滑动,阅读《我·家·乡》


这其实就是“月是故乡明”。


伴随着这样一句话,他们带着不舍来到这儿,把这里变成他们的第二故乡。而那片已经沉入水底回不去的故土对于现在的第三代移民村民来说,浮梁才是他们的故乡。


所以艺术在浮梁「美好的书」也是一次让村民接触外界的机会过去他们可能觉得自己一辈子就只能在村里辛苦劳作。然而许多媒体开始报道这里,赞美村民们的质朴。村民们逐渐自豪起来,守护家园的念头也强烈起来。在这一点一滴的改变中,让更多村民以及外界的人们重新喜欢上自己的家乡。


晨间为茶劳作的村民


听说从前,村民没事儿就聚在一起嗑瓜子。瓜子皮往地上扔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儿。然而自去年「艺术在浮梁」来了之后,好客的村民们为了给游客们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他们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磕过的瓜子皮会先攥在手上攒着再扔到垃圾桶里。游客们表达对他家乡的喜爱时,他们自己也会感到自豪的。





梁亮:

我觉得理想中的乡村,一定是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穿梭的


需要把乡村的东西带出来,把城市的东西带进来。对我来说,我不太会只驻扎在一个乡村,我更愿意用有限的时间到更多的乡村里去播撒美好的种子。因为我觉得既然认准了要去做一些纯粹的事情就要一直坚持下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用自闭症孩童画的花朵元素衍生设计成涂色书写互动卡,观众涂上色彩,写下留言,然后插在装置两侧,如同是“种”下了一朵属于自己的小花,并交换获得展览特制的小花。(所有的小花元素都来自于三叶草儿童健康园的自闭症孩童画作)


最初,「美好的书」是我送给自己作为40岁的一份礼物,但最后发现是「美好的书」和所有的观众送给了我一份礼物。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被治愈了,获得了很多能量、很多机会。感谢每一个来到过「美好的书」的人,我也愿意把这份美好再传递出去,所以浮梁也不可能是我的终点。


梁亮与「美好的书THEBOOKAND」▲


「美好的书」未来会有不一样的呈现,甚至于可能从乡村又回到城市。做一个「美好的书-菜市场」,我想那肯定是一个接地气的小菜场。那里有食物、有艺术、有蔬菜的“蔬”,有“美好”的“书”。这些乡村内容出现在城市,也是一种城市与乡村的链接。






如果说2022上海的集体回忆是什么?那必定是伤痛的疫情。当城市按下暂停键,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变得格外渴望自然,渴望自由,渴望外出。梁亮试着通过「CHAIR UP」公共艺术展演计划,疗愈这座城市,给疫情里的创伤和情绪找到一个出口。邂逅,诉说,聆听人群的故事,在细节里感受彼此,收获领悟,慢慢变成独一无二的自己。


CHAIR UP


CHAIR UP是送给上海的一份独特礼物,疫情里的一个火种、精神力量。对于上海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16天,

18位艺术家共56位创意人,

80把带着故事而来,又在此遇见更多故事的椅子,

近30场公共艺术展演活动,

在现场生发出即兴的创作,

观众与观众、

观众与艺术家之间,

心与心相连的奇妙故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艺术家的“椅子”本次有共18位艺术家带着他们的「艺术家创作椅」参展:慕容引刀、朱敬一、羊头、杨军、王俊锋、李知弥、杨乐陆、王帅、李泉龙、崔彤、CUL、郑元無、柴文涛、WABC无障碍艺途、捷麟、刘一、段革新、侯之(排名不分先后)

这些椅子在经过艺术家们的创作后,以绘画、花艺、影像等不同形式呈现



为何会想到策划「Chair Up」?


    四月份的时候,我计划中的展览「美好的书·春天的情书」因为疫情被取消了。便自问我还能做什么呢?如果上海真的不解封了,是不是就永远做不了其他事?

    当时我想,我应该送给我的家乡上海一份礼物,也给在上海的每一个人一份鼓励,所以就有了「Chair Up」这个展览


「CHAIR UP」公共艺术展演计划


   为什么选择“椅子”作为展览的载体呢? “Cheer Up”中“Cheer”发音类似“Chair”,椅子也是一个具有普适性、链接情感的意象。从小到大我们都在接触椅子:小时候父亲做的小木马,奶奶抱着你坐的躺椅,长大后学校的座椅等等。这些场景的情感都可以通过椅子链接和触发。

   椅子不同于躺下和行走,它让人“慢一慢,停一停”,能够坐下来思考。所以我们决定用「Chair Up」联接情感。所以当我告诉合作方、艺术家,这是一份送给上海的礼物,几乎是一呼百应。


《彩色积木椅》艺术家|侯之▲

开幕式共创嘉宾:李知弥  朱敬一


    城市复苏后,每个在上海的人都需要被鼓励,所以我期望这个项目能打动所有在场的观众。从策划到制作过程也是一波三折,但好在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在七月五号开幕式当天,我告诉现场的所有人,这个展览能在此刻落地,真的是太幸运了,它的顺利举行是每一个人愿力的结合。



在「Chair Up」展期内有什么让人记忆深刻的事情?


    当时有一位小朋友,从七月五号开始连着两天都来到了现场。我非常感动,于是我询问她是否可以每天都来?她承诺我展期内的十五天都会来现场。

    一连好几天,她都如约而至。但第七天和第八天的早晨我并没有看见她。当时疫情反复我在担心之余突然有些失落,我害怕她因为疫情被封控在家,又猜测她是不是忘记了我们约定?所以此时此刻的“等待”似乎也变成一种意义。


CHAIR UP现场的观众们


    正当我感慨之时,突然看到手扶梯上迎面下来一对向我招手的母女,那一刻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湿润了眼眶。我对她的妈妈说:“妈妈,你真的不知道此时此刻你和女儿的来到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可能对这个小女孩来说,来现场仅仅是轻松的画一把椅子、画一朵花,但她们如约的到来对我来说太珍贵了。在风雨飘摇的疫情下,她作为一个观众的代表,我们作为一个想给大家传递美好的展览,她的到来使得我们“传递美好”这件事情更加具有信念。



「Chair Up」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


    「Chair Up」包含了五六十个来自大家在疫情期间人与人之间的故事。现场近50把创意艺术座椅,除了18位艺术家的椅子,还有30把「故事椅」。这是在开展前,「Chair Up」通过「平凡里的非凡」征集活动,邀请大众记录发生在这个春天里亲身经历的故事。

    不管是人和人之间,人和自己之间,人和万物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只有在线下和每一个人建立深层次的连接,才能完善自己人生的意义。


「CHAIR UP现场观众」


    每个人都在想:“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的未来该怎么重启?我应怎么规划人生?”每个人都是镜像的,只有从不同的人身上学到不同的东西,才能慢慢完成自己的拼图,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孤立的拼图。所有的地图都是拼接起来的,我们需要找到和其他板块的连接点,否则将永远是座孤岛。很多事情是在你做了以后才会慢慢知道路在哪的,很多人是先找再去做,但有时候正因为我们先去做了,道路才会越来越清晰。



    而「Chair Up」在那时就像一艘“诺亚方舟”,它承载着观众们小小的希望和祝福,当时场地方的负责人说:“如果你们是一艘诺亚方舟的话,我们就是避风港,虽然做不了其他事但是我们物理的载体,能承载得了你们这艘诺亚方舟上面所有好的精神内容,让诺亚方舟可以驶向远方。”她觉得我们是火种,是精神力量,能够在疫情这段时间鼓励许多上海人民。

    我后来觉得那次疫情带给「Chair Up」的磨难和冲撞,反倒让这件事情更加有意义。让每一个来到现场的观众以及他们说的“明天见”都变得特别珍贵。



此次「Chair Up」之后还会有相关的计划么?


    经过这次展览,我意识到很多事情如果它有很好的内容,便不需要严苛的计划来限制它,过程中那些人和事都会自然而然地到来。

   「Chair Up」在展期间便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所以在展览结束后负责茑屋书店的团队就询问我是否能拿一些椅子去书店展览。

    从这次展览中我们也感受到,当我们在做一件很纯粹不考虑任何回报的事情时,它是更打开的。观众们也会更愿意去传播它。


「CHAIR UP」公共艺术展演计划巡展▲



去年“艺术在浮梁” 展览活动,针对主题征集许多相关书籍。

大家推荐了很多书,像《追故乡的人》,或者是跟植物、乡村艺术相关的这类书。


《追故乡的人》▲


这次在展厅里有很大一部分跟植物、自然、乡愁相关的书籍。这类书籍能在乡村场域激发大家阅读。


关于音乐,北京的音乐人郭小寒,被称之为“中国的民谣教母”。她写过一本书叫《沙沙生长》。


《沙沙生长》▲


这本书特别好,是我从头看到尾看完的。


我们在整个展期放的背景音乐《儿时》也是她在这本书里面推荐的。小河的歌、寻谣计划的《森林里的一棵树》也很适合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