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么多书店倒闭了,我为什么还跑到乡下做书屋?

曾曾 曾曾的书屋
2024-08-30

如果说人生唯一重要的目标是:

学习爱他人和获得知识。

对我来说就没有比做一个书屋更适合的途径。

在朋友圈发了这段话,

告诉大家我在凤羽佛堂村开始装修书屋,

当天收到上百条评论,

上面这幅画就是收到的祝福之一。

它出自一位与我共事多年,惺惺相惜的女朋友。

除了祝福与期待,也有朋友为我担忧提出疑虑。



  

                                                                              凤羽佛堂  • 书屋• 房东奶奶

01 为什么在那么远的乡下,靠什么挣钱?

我在乡下长大,小时候并没有那么爱阅读,我哥收藏的小人书被我偷偷送了男同学,家里的《红楼梦》没翻几页就看不下去了,繁体竖排。后来去了城里上中学,为数不多的几次借阅,是帮我堂姐借武侠,还被我爸骂一顿。小时候的梦想是当售货员,每次垫着脚尖站在柜台前,都会羡慕售货员掌管着这个世界那么多好东西,看着他们老是爱搭不理的样子,想赶紧长大做最友善的售货员。没想到自己会到电视台做主持人,我不想当念稿子的人,便开始阅读,公交车上、做饭间隙、陪孩子空档,不分时间和场合,一开始还怕别人说自己,后来也管不着了。爱读书和爱打麻将一个样,没有高下对错之分,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碍别人就行。

 

去年下半年,我开始在大理找老房子,想象的画面是“山脚或田边,推开窗就是无边的绿,院里有树,屋里有炉,白天晒着太阳,晚上守着炉火,手边随时有一本喜欢的书,度过一个又一个日子。”现实是:好的不敢要,差的不想要。

 

“你的书屋不在凤羽说不过去啊…”说这话的时候,新周刊创办人、退步堂堂主封新城有些不高兴。2018年,我因采访认识了他,那时他已经离开媒体退隐凤羽,开始了艺术介入乡村的实践。曾经的新周刊是强将手下无弱兵,来到大理乡下的一段时间,他面对的媒体部下是我一个人,经常出差回来就扔给我一摞书,带着些许无奈说“先学习吧”。这些书拓宽了我的阅读面,打开了我的视野,我也见证着凤羽从藏在深闺人未识到一步步焕发出新的价值和可能性。

 

可是,书屋开在凤羽我还是多少有些顾虑。后来凤羽土著,辞去银行工作回家创业的陈行长对我说:“大理不缺你一个书屋,可是凤羽没有,我把老家给你用,不要房租。”感谢行长和他二叔一家,让我梦想落地在有三棵梨树,一棵李子,洒满阳光的院子。至于怎么经营,靠什么挣钱?我还真不知道,不过没有房租的压力,总是可以轻装上阵了。




装修中的书屋

02 书屋的定位是什么,面向什么样的受众?
自萌发了做书屋的想法后,我也开始关注有关书店的信息,疫情以来,听到的都是坏消息,不断有实体书店倒下,剩下的也大多难以维继。在还没有找到院子前,我就买下昆明一位媒体同行闭店的部分库存,一意孤行,准备接续书店人的梦想。然后在小红书开始搜一些关于书店运营的视频学习。标题大多是这样的:手把手教你开垮书店”、50万到破产”、书店老板在劝退”、头脑一热开书店……这些书店大多装修精美、有不错的咖啡,丰富的文创品,定期的活动,而且老板应该都比我聪明,哈哈。那么,请问曾曾同学,你的书屋要干嘛?

我就做一家不卖书的书屋。免费对村民开放,也对村里的孩子提供免费借阅。我希望它能连接美好的人和事。希望来凤羽的客人都能来这里坐坐,不用打卡拍照,只是纯粹的找本自己喜欢的书,放下手机,静静阅读。也希望这里是外来人和乡亲们的一个连接点,通过在这里的交流与碰撞,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认知的人能多一些互相了解和彼此尊重。在这个发个朋友圈都会吵起来,人们带着各自的局限去评判的氛围下,社会分化越来越严重,隔阂越来越深。

我希望人们能有一颗开放包容的心,去倾听不同的声音。我想让这里成为一扇窗,可以因美好的人心看到更远的风景。想让这里成为一棵树,像白族村庄里的那些大青树一样,人们愿意亲近它,爱护它,并因同一棵树下度过的光阴而相互多一份珍惜。

 


带宁远、菲朵来凤羽串工地



设计师来帮忙,村民送我楼梯


03 这个世界那么不确定,还有条件去做梦?

这段时间,新一轮的疫情让本以为就快结束的人们再次低落,空难让重压之下的我们更郁闷了。世事无常,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你将如何度过今天?

 

最近看《西藏生死书》有些话很打动我:“不管他人如何待你,都要保持慈爱。不管他们做什么,只要你当它是一场梦,就会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人生最宝贵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爱,和物质没有多少关系。


有朋友说“真羡慕你,有条件做自己想做的事。”一个人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呢?曾经做主持人的虚荣让我买了很多衣服,一辈子也穿不完;从未进过美容院今后也不需要;戴假珠宝也可以和戴真的一样喜悦;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把钱花在各自喜欢的事情上,没问题。人生本来就是幻梦一场,我为什么不投入一点去做梦。随着年龄的增长,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对物质的欲望越来越淡,对精神层面的了解有更深层的渴望,我们多少还怀着一点希望这个世界更好的热情,并以此连接到更多同频的人。

 

我很幸运,很多人来帮忙,让我从一开始就感受到通过书屋连接到的能量。被厨艺耽误的包工头陈德胜处处帮我节约;老木匠发财董手艺好,做事认真;村民送我楼梯;设计师来当义工;还有朋友发图书链接让我选书他买单……它已不是我一个人的梦,因为谁都愿意相信爱,相信美好给人的力量,尤其在这前所未有的不确定中。

 

曾曾的书屋还需要再募集一些书,大概5000册,除教辅、工具书和成功学、心灵鸡汤类的以外都可以。有意愿的朋友可以和我联系。我很认真的挑选了两款挂耳咖啡送你们。同时也是在探索书屋可持续的路径之一。感恩所有。

 

· ·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曾曾的书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