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师季 · 马清运专访|珍视西安最有国际价值的东西
「Masters Series of Xi'an City|西安大师季」是城市客厅 x ArchiDogs联合出品的大师系列专访,通过与建筑大师深度交流,传达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作为西安“城市封面”的先锋专栏,「大师季」聚焦大师精神,打造一个集文化、艺术、创新于一体的高端平台。在这里,我们与多位国内外的知名建筑师对谈,探讨城市发展中的文化建筑集群的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以及如何将丝路文化的影响力融入到城市的发展中去。
作为“双中心”城市的核心承载区,丝路科学城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现代化的投入,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人居环境质量。我们将以西安“城市封面”学术年作为契机,承载大师精神,共建文化高地,打造西安新名片,向全球展示西安的文化魅力和城市形象。
马清运,生于1965年,获得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工程学士学位,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曾先后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苏黎世工学院等多所欧美顶级院校的客座教授。1996年马清运在纽约创立美国马达建筑设计事务所,1999年在中国创立马达思班建筑设计事务所,连续两年受邀担任2007、2008美国罗马学院奖评委,被评为“建筑先锋”、“欧亚建筑新趋势代表人”,2010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
马清运曾担任青浦区城市发展建筑顾问,美国洛杉矶规划委员会委员,期间参与了洛杉矶生态走廊,奥运村再使用规划,等多项讨论评审,为城市的空间发展及设计生态做出有益工作。担任迪士尼上海项目顾问以及阿布扎比文化旅游局的规划及建筑评审委员。
他的实践跨越艺术、教育、商贸、时尚、展览及公益等多个领域。
您在西安度过了哪些人生阶段?您对西安有怎样的感情?
我跟西安的关系远远超出作为西安人的关系,在我心里“西安”这个词蕴含着三重家乡情结。
西安兵马俑
首先我在这里出生成长,童年到大学之前一直在西安生活。它是我人生的起点,我在这里走向成熟。大学期间我学习古建筑,西安有丰富的历史建筑遗产,所以曾回来实习调研。后来回国创业也是从西安开始,玉川酒庄的创立比马达思班还要早。最近几年西安发展迅速,我们也将精力向这边转移,完成了一些新项目。
所以我与西安这座城市有着三重关系:是出生地与成长地,是学术基地,又是创业基地。
西安城楼
您回国后为什么选择西安进行建筑实践?除了家乡情结,西安还有哪些吸引力?
因为西安本身就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它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城市,有形形色色的街道,街道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有灵活多变的生活,生活又有许许多多的选择。建筑是雕塑,但城市是液体,充满了流动的、瞬息万变的可能性。
西安
西安周边现今仍存在着大规模的乡村,它们环绕着古老的城区形成一种向心力。即使到今天,你依然能在这里看到城市的起源:人类的聚落、文明的聚点。与此同时西安的未来又是未知的,它会发展成深圳这种没有乡村的大都市吗?还是保持本原的状态?这种未知非常有吸引力,让我觉得大有可为。作为一名建筑师,我希望能为西安未知的可能性贡献一些思考与实践。
西安城墙
乡村实践将建筑学的定义拓宽至社会议题,并督促设计师走下象牙塔,参与到当地经济与生产活动中。深耕于此的建筑师,知晓自然的规律,借鉴农业的智慧,静待乡村成为时间的朋友。
您的玉川酒庄和玉山石柴可以说是乡村实践的先驱,您如何看待近年再次兴起的乡村建筑热潮?
我认为振兴乡村的出发点是对的,就是通过创造力、通过设计文化植入,开辟实践场所的可能性。但这样的行为如果不能变成独特的实践规则,没有持续的实践支撑或社会源源不断的热情,我觉得这只能是设计师寻找一种寄生状态的行为。
玉川酒庄 ©马达思班
如果设计满足了当地一个特别具体的需求,那再用学术建筑的逻辑标准去评判它就是不公正的。我希望的我实践能脱离这种建筑评论,以持续的方式完成经济的递增,这样的设计是真正有用的。当我们的实践变成一个社会议题、参与到社会功能中来,它是不是建筑学范畴就没那么重要了,因为这更像是一种地道的、设计介入乡村的途径。
玉川酒庄 ©马达思班
您提出的“C.A.N. 计划”是如何走出蓝田,走向世界的?
“C.A.N.计划”就是文化、农业、自然(Culture、Agriculture、Nature),它也是从在老家西安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我希望有一个稳固的理论框架,然后在这个语境下进行探讨。这里的探讨并非宽泛地讨论文化、农业和自然,而是讨论其中的智慧。
农业是一门精准的学科,比如节气、比如乡村社会组织。它不是结果的精致,而是流程的精致,在这样的逻辑下才能形成高效的生产活动。农业是用精确的人造行为将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结相结合,这其实暗示着一种非常有逻辑的设计方式。这两年我们所有发生在乡村的项目,出发点都是“C.A.N.”。
玉山酒庄 ©马清运
-----
点击图片跳转
【城市之前,成为城市|大马设计 & Sync+Lab|DEEP GREEN】
-----
如何理解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在西安丝路科学城的定位与影响?
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的出发点有两个非常强烈的意愿。一是打破西安在近十年形成的“优秀建筑”的概念 —— 在快速城市化影响下的、极度商业的建筑。二是打破西安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执念,无论是材料还是形态,要走出仿古建筑的舒适区。由于要摆脱这两种认知,这个项目在一开始是没有身份证的,我们只知道它将会是一个抽象的、非典型的、与周边建筑有一定视觉距离的姿态。
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 ©马达思班
这样的想法带来了实践上的难度,而我们必须为这种难度负责。于是与业主的沟通变成了一种设计活动,通过交流、通过坚持,通过一遍一遍的阐释,逐渐完成建筑的塑造。
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的设计理念是怎样的?
我坚信形式是一切问题的最终答案。如果要功能创新,就一定要通过形式创新来实现;如果要挑战传统,也一定要从形式上突破。
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 ©马达思班
这两个房子可以看到是一个场地的两个边角,中间是有一个地质断裂带,没有办法不把这个场地的边角用起来,所以它是一个内含的,切开了以后向内的布局形式。这也是我迎接这个房子的真正原因,如果中间没有地质断裂带,可能性就变的非常多。所以要找一个最外在的,没有办法抵御的逻辑,使一切的讨论都与它相关。
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 ©马达思班
由于这个建筑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标准层”,它在剖面上的变化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解决方案。在这种前置逻辑下的创新,就指向明确的、理性的、破坏性的建筑形式。
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 ©马达思班
西安应如何在走国际化道路的同时,保留自己的文化底蕴?
如之前所说,西安的未来是未知的、充满可能性,那么建筑师最大的责任应该是保持理性,对今后的可变性要有足够多的对应策略。与此同时,还要把西安最有国际价值的东西珍视起来,比如老城区、市井气。
在以上两个前提下,我们可以更多地邀请全球建筑师在公平竞争的平台上各显身手,但要非常明确地告诉他们:西安有自己的底蕴,国际化是新需求,而不是我们缺失的东西。
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 ©马达思班
建筑师的责任是
保持理性
-
项目信息
项目信息: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
项目地址:西安市·高新区·兴昌一路与星虹一路交汇处西南角
规划净用地面积:约31亩
总建筑面积:约9.3万㎡
北楼单体地上建筑面积:约2.6万㎡
南楼单体地上建筑面积:约1.5万㎡
-
项目配置
47.5米精装挑空大堂
标准层高:4.5米
幕墙:双银加单银low-e三玻两腔超白彩釉玻璃
空调配置:麦克维尔集中式中央空调
电梯配置:通力电梯 北楼8部直梯、2部扶梯/南楼6部直梯、2部扶梯
消防系统:配置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防排烟系统、消防报警系统
循环系统:新风换气系统
电力系统:市政供电+备用电源
机动车停车位:781个机动停车位/313个非机动停车位(高容量、高配比停车位80个快充车位)
-
产品配套
文化地标:西安大剧院
商业集群:永安渠商旅文化街区、中创瞳湖核心区地下空间
景观生态:未来之瞳·瞳湖公园、永安渠海绵城市生态公园、大仁遗址公园
立体交通:50分钟抵达机场、3分钟至高铁南站、4条地铁线、5条公交路线链接全城
品质人居:天地源·棠樾坊、新希望·锦麟天玺、招商臻境、中海·寰宇天下、龙湖·青云颜、紫薇云峰里、中海·学仕里等
尖端医疗: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新址)·高新区人民医院
-
合作机构
北京戴德梁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上海高力国际物业顾问有限公司
上海马达思班建筑设计事务所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高新区创服绿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位于西安高新的丝路科学城以传统传承城市的文化脉络,以建筑谱写城市的华丽篇章。不久的将来,丝路科学城注定腾飞起势,用西安的历史、发展、未来、文化炼就城市精华,缔造城市理想,携手西安,向世界敬呈一张绚烂的国际化名片。协同城市建设与发展,打造西安在数字时代通向世界的“第一窗口”,于人文之上,筑就世界级的西安自豪。
建筑与城市共兴,我们一起见证丝路科学城之下,西安走向世界的磅礴力量。
发文编辑|Aaron审核编辑|Miranda采访/撰写 | Yutong、Jiqing、Miranda / 可达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hz@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hz@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