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LA世界景观网活动回顾|2024景观设计新趋势:正面挑战,拥抱变化

ZAO杭州 ZAO杭州
2024-09-08


景观设计师将城市中每一片绿地、每一条道路编织成发生故事的场景,让人沉醉其中。2024初,当我们慢下脚步,回顾与展望之际,不禁想问景观的未来究竟是怎样的?


ArchiDogs 筑格传媒联合国际知名景观平台WLA世界景观网,与国内知名景观公司antao安道,一同打造邀请制线下活动。在LOFT49创意城市先行区安道杭州总部内,我们以「Scales of Impact:变革时代的景观设计趋势」为主题,关注景观、规划、城市设计类项目的国际传播。



从不同的“尺度”出发,探讨国际化视野下的景观设计趋势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尝试。活动期间,WLA世界景观网的创始人/主编 Damian Holmes丹米尔·霍密斯,antao安道总裁、董事长 曹宇英,AECOM执行总监 Lee Parks,Hassell上海事务所董事 王翀,Lab D+H上海 联合创始人 李中伟,筑格传媒创始人 栗茜,以及多家海外知名景观/规划事务所的合伙人、设计负责人、设计媒体人、学者等,从实践项目与经验出发,给出了各自的答卷。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迁,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系列严峻考验: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生物种类急剧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对于景观设计来说,拥抱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成为了必然。


WLA世界景观网(World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主办的年度国际奖项——WLA大奖(WLA Awards),作为景观行业内备受认可的高金量的国际设计奖项,Damian表达了WLA创立的初衷,表彰那些能够反映景观设计趋势,结合社会需求与地域特色的杰出设计作品。


2024年开始,WLA将与ArchiDogs 筑格传媒一同促进中国景观项目的国际发声。2024 WLA大奖的评委阵容也会出现两位来自中国的景观设计师——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特聘教授、土人景观首席设计师、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士 俞孔坚,以及Lab D+H 上海 联合创始人、创意总监 李中伟 。也由衷希望中国景观设计可以在世界舞台上走的更远。

俞孔坚

2024 WLA大奖评委


李中伟

2024 WLA大奖评委


气候变化作为一种全球性趋势,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面对变化莫测的气候挑战,景观设计师需要去扮演什么角色呢?我们不仅需要考虑项目中涉及到的生态恢复力与可持续性,更需要把这些意识传达给客户,让每个人都关注于身边的环境变化。除此以外,减少资源投入、提高生物多样性以及跨学科之间的协力合作,都会成为未来我们需要去尝试的方向。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广。当更多的设计公司从人工智能中尝到甜头时,我们似乎也需要去重新审视这项科技带来的变化。真假难辨、知识产权,都是目前存在争议的问题。因此Damian认为,设计师需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在接纳的同时又要保持独立的思考,才能让这项技术真正为人类造福。

如今,全球都面临着景观设计师逐渐短缺的现状。不论是高校景观专业的学生锐减,还是景观设计师职业生涯的缩短,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Damian提出,减少课程时间、专业的职业培训以及多途径的培养渠道,都是目前可行的一些解决途径,来确保全球景观设计师的数量。

WLA官方网站发布

2023 WLA获奖作品:成都麓湖水线公园 ©Lab D+H SH (点击查看2023 WLA完整获奖名单)




除了Damian 提到的几点以外,Lee认为景观需要去关注自然的力量,通过设计促进乡村振兴、再野化以及生态旅游,满足人们对于娱乐、休闲、自然保护和生态恢复的需求。

©AECOM


同时,社会问题也愈发明显,景观不仅需要满足空间上的使用,更需要激发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我们也需要提升景观设计的影响力,通过教育系统、专业协会、执业许可证、奖项认证、倡议及政策的影响力,让设计师能够在全球舞台发声。

以上场景取自 States of Mind




当我们将视角从宏观移到微观时,具体到某个细分领域,景观设计又会存在什么趋势呢?


对于王翀来说,城市水岸公共空间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一个优秀的公共空间,是能够带给人们稳定感和愉悦感的,可以去抵御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甚至可以让人们拥有更多话语权参与到空间塑造以及未来影响。

那么,这样的公共空间需要遵循一些什么样的基本原则呢?王翀提出了6个基本原则,即:在地之美、紧凑便捷、丰富多元、开放互联、适动可趣以及持续再生。


· 上海徐汇滨江西岸公共空间提升设计
©Hassell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景观设计尽可能保留了现场的景观元素,重新利用了现场的多种材料,不仅呈现了美好的空间,更建立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和谐的关系网。在这个公共空间里,设计植入了多种不同的业态空间,为发生故事创造更多可能性。人们可以在草坪上野餐,在健身房挥洒汗水,在咖啡馆品味醇香,在溜冰场欢畅滑行,在林间道自在前行......

这是空间塑造带来的弹性与张力,是人们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中获得安全感与愉悦感的来源,也是设计师们乐于见到的结果。

· 旧金山科尔马河/深圳龙岗河

旧金山科尔马河 ©Hassell
深圳龙岗河 ©Hassell

深圳龙岗河 ©Hassell 摄影:丘文三映


旧金山科尔马河与深圳龙岗河在设计目的上都具有一致性。无论是科尔马河发挥水库涵养水源与蓄滞雨洪的功能创造更好的生态肌理,还是龙岗河以庇护连接和文化传承为基础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空间,他们都在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通过拉进“人-水关系”,来创造一种更为安全的、灵活的场所。正如王翀所说,“在安全和庇护连接的环境里面,最终能够带来人与自然共生的一种状态”。



在针对景观设计趋势进行不同尺度的解读后,另一种视角探讨设计的尺度,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景观设计?


· 郑州二砂文创园
©Lab D+H SH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位于郑州的砂轮二厂曾经是当地标志性的工业园区,但是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转变和工业中心南迁,这里逐渐被荒废。李中伟团队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尽可能保留原有记忆,因此保留了近200棵古树,改造原有的机械、砂轮模具及管道成为场地装置和空间。同时,为了纪念东德友谊,团队定制了40吨的圆型巨环,并刻上了170个建造工厂的东德工人名字,将其放置于广场中央上空,成为了标志性的景点。

二砂文创园的改造在常规意义上非常成功,它让这片被遗忘的土地重新复苏,人们纷纷来到这里打卡游玩,感受包豪斯遗迹带来的独特氛围。

但很快,李中伟意识到了不对劲,他发现基本上所有的后工业园区改造的手法都是一致的,即保留场地特色。而他在改造二砂文创园的开始也默认了这一规则,并理所当然得设计下去。他开始思考,这种模式是否是正确的设计?

· 华侨城华中电厂景观方案
©Lab D+H SH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位于深圳华侨城的电厂改造设计,在李中伟看来是他实现新实践的一个机会。在设计初期,他就摒弃了“答案”,放弃常规的保留原有工业材质与色泽的做法,而是改用大胆高饱和度的蓝色奠定了场地的基调。蓝色的油罐、蓝色的楼梯、蓝色的垃圾桶、蓝色的LOGO......尽管这个尝试在一开始被甲方强烈反对,但李中伟还是坚持自己的做法,因为他认为景观设计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吸引人前来并且留住他们,就如同Lab D+H团队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快来,别走。

事实证明,这种尝试是可行的。被改造后的电厂一炮而红,成为了无数人前来瞻仰的先锋文化艺术中心。这也让设计师开始思考景观设计的“正确性”,也许如李中伟所说,“正确答案在一开始可能是不正确的”。而设计师需要做的,就是在设计实践中不断保持思考和判断,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



最后,让我们回到最为根本的问题,景观究竟是什么?


景观需要去做的,便是搭建一个个目的地。这些目的地指的是,去创造更多美的场景、空间与细节吸引人们前来,从而促进消费和城市发展,创造人与人之间接触与交流的机会,构筑未来美好的生活。

这便是曹宇英眼中景观设计未来需要去实践的方向,即便是在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中,我们仍然需要保持乐观与激情,充满希望的走下去。

· 华润置地·长隆万博悦府万象奇境榕林自然探索乐园
©antao安道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想象一下城市公园可以是什么样子?曹宇英认为,它可以是一个学习的场所。“万象奇境”榕林自然探索乐园重新定义了这片绿地,是一处兼备博物探索、自然研学的城市自然艺术公园,肩负起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社会担当。

安道设计团队以自然科普、艺术互动的形式将当地多样的生态系统浓缩于广州本地的百年榕树群之下,设置「生命之舟」、「梦幻丛林小岛」、「榕树秘密基地」、「奇妙榕林部落」、「星空寻宝乐园」等功能区。手作活动、丛林漫步、科普装置、模拟栖息地......无论是孩子和大人,都会被这种探索的氛围吸引前来,在寓教于乐中感知大自然的神奇,从而理解“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真正含义。

· 岛斗复兴计划
©antao安道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岛斗是衢山岛西海岸的一个渔村,随着传统渔业的没落与年轻力力量的流失,岛斗也成为了舟山众多“沉寂渔村”之一。安道设计团队制定了一份长期的“岛斗复兴计划”,依托渔村与渔港两大物理空间,重新构建岛斗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相处方式,实现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近期,以横街与直街为主脉,盘点并连接街巷内部公共空间,并置入文化与生活内容为公共空间赋能,建立“老渔民”文化自信与生活归属感。于远期,以岛斗滨海岸线为依托营造新的消费场景,打造产城融合、文化交织、场景更迭的海岛生活圈,为“新海客”创造未来海上文化生活体验。从宜居、宜业、宜游三个层面激活渔村,赋予岛斗不断更新并持续迸发活力。



与刚性的建筑不同,景观充满了弹性的力量,蕴藏着数不尽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城市片区的总体规划,还是街头巷尾的公共空间设计,无不映衬出人们对于美的追求。除了纯粹的美学,景观设计师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从绿色建筑到城市森林,每一个景观设计的融入,都是对环境和未来的深刻关怀。科技创新、社会参与、健康福祉等等人类发展的关键趋势,似乎也在不断影响着景观设计的方向。

在这个充斥着变化的时代里,清楚心中这把设计的“尺”,为景观的未来谱写出更多精彩的可能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ZAO杭州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