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明时节

白云悠悠 云书房yl
2024-09-21

老家的风俗,农历春风到清明之间,是上坟祭祖的时节。昨天,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们约上族人回乡扫墓,祭拜,培土,植树。祭祖仪式结束后,还去爬山,挖野菜,吃农家铁锅炖土鸡。

上篇:看旧居

久居城中不知春,山里桃花已缤纷。

回乡祭祖看旧居,半边屹立半边倾。

耳旁犹余叮咛声,眼前已无梦里人。

墙上家训依稀寻,寄语后辈记心中。

(2018年清明)


​今日桃花依旧红,时光飞逝五年整。

冬去春来又一年,清明时节思故人。

房前看柳垂新叶,屋后听鸟发雏声。

故居不复旧时貌,独余半墙立风中。

(2023年清明)

下篇:思故人

我跟老太太一个属相,我二十四岁过门那年,老太太六十岁,跟我已经去世的奶奶年龄差不多。

在我心里,老太太就跟我奶奶一样慈祥亲切,在她跟前,我从来没有面对婆婆的拘谨,当面称呼时叫“妈”,跟别人聊到婆婆时,我总觉得“婆婆”这个称呼太别扭太违和了,便称她为“我们家老太太”,感觉尊敬又透着亲切。

记得我第一次来家里时,老太太不在家。邻居家里有事,她去帮忙了。着人捎了信,一会儿就回来了。脚穿家做的手工布鞋,身着黑色裤子月白的偏襟衫,满头白发齐耳留着,脸上纵横的皱纹彰显着山风的凛冽,写满了岁月的印痕。我想这一定是一个有故事的老人。

老太太光鲜亮丽的岁月都是在老家那个小山村里度过的。山村的名字叫“杨坡”,吕梁山脉层层叠叠的皱褶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

老太太没上过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不会打电话,不会认日历,但聪慧过人,记忆力非常好,戏听过一遍就会讲。又心灵手巧,做得一手漂亮的针线活儿,随手能剪出各种花卉动物图案,栩栩如生。还吃苦能干,年轻时曾任大队的妇女队长,凭着为大队放牛和给全队的人做四季衣服能挣到一个全劳力的工分。

有一年,村里选派她去卫生院学习接生,老太太一学就会,回来后就成了有名的接生能手。那时候,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山村,还不兴去医院生孩子,谁家媳妇要生了就来请她。附近几个村子里,经她接生的孩子少说也有上百个,从来没有出过差池。

村乡邻里之间有了纠纷与矛盾,老太太便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主持公道,说和调停,说事了事,为人信服。

老太太是个热心肠,只要有客人到了家里,不管在不在饭点,都要生火做饭,拿出家里最好的吃食招待。虽然住在深山小村,但四邻八乡,跟老太太处得好认了干姊妹的就有十二位。

老太太有着观音菩萨一样的悲悯之心,尽她所能帮助着他人。

娘家有三个兄弟,大哥早早去世了,大嫂丢下四个未成年的孩子改嫁了。小弟弟育有两儿两女,弟媳妇有一些残疾,马马虎虎地操持着日常家务,一家人靠弟弟务农艰难度日。这八个侄儿侄女,日常穿戴裁新衣补旧裳全靠老太太这两只手忙活。

侄儿侄女们成年后,从媒人上门提亲到订亲纳彩办喜事,每次老太太都要提前几天去,打扫房间准备物品招待客人一应事情,也全靠这当姑姑的操心张罗,直到办完事再住两天,把所有东西都收拾好了才能放心回家。

婆家这边有一小叔子,早年与小叔子媳妇处得感情很好,可怜那唯一的妯娌在五个孩子都未成年时便生病去世了。小叔子一直未再娶,独自一人拉扯着孩子们过活,在小叔子去地里干活或外出未归的时候,老太太便会自觉地去照顾孩子们,吃的用的穿的戴的更是宁可亏着自己家娃,也不能让没妈的孩子受了委屈。

加上自己身边的五个儿女,那些年,老太太实际上拉扯大的是十八个孩子。

老太太每每给我讲这些早年间的老故事时,我都非常地不可思议,在交通不便出行基本靠走、送信息基本靠吼、没电缺水物质条件非常匮乏的环境中,老太太是凭借什么信念支撑着,一天一天熬过来,并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

热爱生活,尊重生命,热情善良,豁达包容,风趣幽默,乐观开朗,坚韧不拔,顽强向上。老太太不认识这些词汇,但她却深深懂得生活的真谛。

儿女们都长大成年了,老太太又接着照顾孙子辈,重孙辈,如今,重孙子的孩子都上小学了。老太太曾给玄孙起了个小名“五辈儿”,用她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接上第五代孙的喜悦。

获得第9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墨西哥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有一句精彩的台词:“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在墨西哥文化里,人死后,就会到另一个世界生活,如果活人世界里一直有人记得他,那么他将一直存在,直到活人世界里不再有人记得他,才会终极消失。

老太太虽然去了,但她的精神就像一棵大树,坚韧的老根深深地扎在大地之中,汲取生活的营养,枝繁叶茂,为孩子们遮风挡雨。后辈们每每聚在一起,讲得最多的都是关于老太太的故事。他们经常会说“咱妈曾经说过……”,“奶奶(姥姥)说过……”,“祖奶奶(姥姥)说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云书房yl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