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文乡村 | 乡村生活短视频怎么火了

嘉文轩 浙江文化产业 2024-03-27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有一种向往,叫乡村生活。

近两年,乡村生活短视频热度蹿升,一批记录乡村生活的博主相继走红,收获百万甚至千万粉丝。
从早期的李子柒,到热爱浙江乡村生活的乌干达姑娘Rose、种田双男主浩航兄弟……他们镜头下的乡村有美景、有美味、更富人情。

现代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目光也逐渐转移到了闲适的村里。有网友调侃“每天忙得不行,看完干农活看唠嗑,看完唠嗑还要喂猪”,还有网友则表示“这种实在的日子太让人羡慕了”“有人闹、有人笑,那才是幸福的感觉啊”。乡村生活题材正被越来越多人关注、向往。

我们不禁要思考的是,乡村生活短视频流行的背后,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发?

非洲“李子柒”Rose和丈夫学做中国菜

  1

 乡村正奔入短视频时代      

人间仙境,日出云海。

风轻轻拂过半山腰,入目是高山和梯田、是云海和农家,是想要与众人分享那抹乡村风景的冲动……

近日,丽水市云和梯田在短视频平台爆火。抖音APP上,云和梯田的乡村美景播放量破亿,随手一拍即有超10万人点赞。

云和梯田航拍
2023年4月17日,抖音发布的《乡村文旅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新增乡村内容作品数超4.59亿,播放量超23901亿次,同比增长65%。作品数、播放量、点赞量均为2022年发布数据的十多倍。

如今,在短视频平台上,“天然去雕饰”的村播内容越来越受追捧。它们展示的是秀美山河、乡情风俗,是追鸡、喂猪、逗狗、砍柴生火热灶,是渔夫赶海捕鱼、菜农种菜收割,是乡村集市,是人间烟火气……

一年四季,春种秋收,从南到北,物产各异。面对乡村这片新鲜题材的沃土,新农人博主们的风格也各不相同。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有的够雅。这类短视频拍摄器材专业,后期制作考究,艺术化的重构营造出了充满诗意的唯美效果。视频每一帧都是一幅富有中华文化意境的田园意向图,蝉鸣风轻,农耕日落,充满视觉冲击力,激活了人们脑海中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意象。

“小池聊养鹤,闲田且牧猪”,有的够朴。往往就地取材,节奏活泼,呈现出乡村社会摘去滤镜后真实且淳朴的面貌。内容大多是对日常生活的记录,比如耕作采摘、土特产制作推广、优秀乡土文化展示等,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乡村民众对大自然深深的敬意和过人的创造才华。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有的够乐。这类短视频的侧重点多是“人”,在这里乡村是村民们生活的背景,吸引人的多是发生在这里的“村事”。在这类视频的记录里,不仅能看到季节流转,也能在其中感受到农民生活的快乐与活力,展现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越来越多的人正返回乡村,将“村子的能量”通过一根小小的网线传输给世界。乡村正在“奔跑式”进入短视频时代。

三农up主 @帅农鸟叔

  2

  千村千面的“治愈系”乡村      

为何乡村生活短视频总能直击人心?总的来看,原因有三。

其一,这是治愈人们多层次情感需求的“精神良药”。

中国人本就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开篇中这样写道“中国是乡土性的”。短视频的出现就像打开了那扇任意门,将无数人在疲惫时带回故乡。
对于有乡村生活经验的人来说,乡村生活中蕴含的乡土文化、人情世故和自然风光唤起了曾经的乡土乡愁记忆,产生了情感连接和身份认同,让人们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和价值。

“007”“996”不如暂时“886”。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个体或多或少要面对种种的焦虑。
而乡村短视频中呈现的淳朴、自然、慢节奏、美好诗意的田园生活,与压力大、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形成了强烈反差,满足了人们的浪漫田园生活想象,使人们得以暂时逃离现实焦虑,也满足人们对于不同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好奇心。

其二,当镜头瞄准乡村,它“撑得起”主角的分量。

在广阔大地上,无数风格各异的乡村本就经得起“特写”。 比如,在之江大地,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从东海之滨,到钱塘江畔,从杭嘉湖平原,到浙西南山区,一个个景美、民富、人和的美丽乡村焕发活力。
在这里没有“千村一面”,我们可以看到嘉兴山塘村的白墙灰瓦、绿水盈盈,杭州梓洲村沿马岭古道拾级而上的峰峦交替重叠如画屏,金华乌石村的“天然氧吧”等等,在这里你能找到村落各具特色的样子。

乡村“面子”吸引人,乡村“里子”留住人。乡村生活题材的短视频,除了美丽的风景,抓人的还有众多的乡村生活细节。
留住乡风乡韵乡愁,必须重视优秀文化、乡风民俗、古法手艺、传统美德的传承。比如,鲁迅《社戏》中的乐土“平桥村”原型是绍兴安桥头村,近年来村里除了田园风光,还能看到望香楼、闰土的瓜田等鲁迅先生笔下的风趣场景,让村庄更有故事感。

其三,乡村生活短视频的走红离不开技术、经济等因素的助推。

“技术赋能”降低短视频参与门槛,使用成本低,极具感染力和现场感,让村民、返乡青年都可以记录乡村、表达自我。
“平台助推”引入更多流量,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加速开发农村用户,先后推出“新农人计划”等扶持措施,吸引更多新农人入局创作,欣欣向荣的短视频平台正逐步成为促进乡村发展的“新农具”。
同时,类似数字乡村建设等国家政策的跟进,也让乡村生活短视频得以走得更稳。

三农up主 @帅农鸟叔 正在录制短视频

  3

  多方协力方能熬煮成“顶流”    

当前,新一代数字技术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能。如何让乡村生活短视频这波流量“奔向大海”,而不是“浅水喧闹”,这需要各干支流的“徐徐润泽”。

乡村“主流”要塑形铸魂。要让乡村生活短视频得到长远发展,就必须持续提高其内容质量,而一条短视频吸引观众的根本是乡村自身的资源和优质文化。如何让广大乡村有“颜值”、有“内涵”?
浙江“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在众多乡村的探索和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还是要坚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找准特色,要把自然景观、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相生相融,体现独特的风土人情。当然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把一些好的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也要结合时代特点,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乡村既有青山绿水,又有生活气息,传递到社交平台的是好的素材,更是理想中的诗与远方。

人才“清流”要“引育用留”。创作好的作品,离不开镜头前后掌握各类创作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引才要积极,通过政策激励,支持开办文创工作室、文化体验中心等招法,确保人才留得住、干得好。
育才要用心,加大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养,提升其内容创作和运营传播能力。
用才要灵活,可以组织动员各类能工巧匠、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乡村艺人等投身短视频领域,鼓励人才努力创作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精彩内容。
留才要贴心,建立合理的保障机制,让广大人才看到扎根乡村的远大图景才能会有更多力量留下来,输出契合日常精神文化需求、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作品。

治理“浊流”要软硬兼施。一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通过法规条例、举报制度等“硬性”措施,严厉打击低俗、庸俗、媚俗化作品的生产和传播,谨防创作陷入“娱乐至死”的歧途。

另一方面要采取“柔性”举措,依托高等院校、政府宣传和平台机构等相关资源,积极开展乡村文化传播培训、账号运营交流等活动,积极构建健康、正向的乡村形象,给予相应的扶持,助力乡村短视频线下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平湖市林埭镇

定主流,纳清流,治浊流,方成大江大河。在乡村慢生活中慢慢熬煮、静心等待,沏出的那丝情怀、那抹滋味、那些生活方式,那种道德观念,就是乡村文化、生活哲学。短视频记录下的中国乡村,也将伴着岁月慢煮成美丽、生态、富有的“顶流”。

| 执笔、图源:平湖市委宣传部

声明:若转载稿件请注明来源。

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文促会


 热文榜 
大运之河
人文乡村 | 李祖村不简单
首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遴选来了

浙江文促会

投稿邮箱|zjwhcycjh@126.com

有价值?就点击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