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空·学术 | “师者”访谈第六期——乐超: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工夫



专业与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磁层物理

具体方向:1、环电流粒子的动力学过程;2、波粒相互作用;3、辐射带高能粒子的动力学过程

教育经历

2004.09--2008.06  学士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

2008.09--2011.06  硕士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空间物理学)

2011.09--2015.06  博士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空间物理学)

工作经历

2015.09--2017.09  美国大学大气研究同盟(UCAR) 博士后

2017.09--2019.06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大气与海洋学院 研究员

2019.06至今  北京大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员

简介

乐超,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9年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2015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获得美国宇航局“与星共存”博士后奖金。2019年6月任职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主要从事磁层物理领域的研究工作,包括地球与其他行星磁层中环电流粒子的动力学过程、波粒相互作用等。共发表SCI论文73篇,其中一作和通讯作者论文28篇,总引用超过千次。2020-2023年担任《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杂志编委;2020-2024年担任美国GEM会议研究组负责人。多次担任AGU、EGU和AOGS分会场召集人;2021-2026担任第十届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18年获得国际无线电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21年获得JGR-space physics杂志2020年度优秀审稿人称号;2021年获得美国地球物理学会Sunanda and Santimay Basu国际青年科学家奖和欧洲地球物理学会Arne Richter青年科学家学会奖章。目前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多单位协作的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和科工局民用航天“十三五”技术预先研究项目。

师者


想成事,要时刻准备着、要尽最大努力

乐超老师从小就受勤奋工作的父亲的影响。她谈到,她耳濡目染地看着自己的父亲起早贪黑地工作,养活一家五口,这也造就了她努力坚韧的性格,在任何事情上都力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只要完全尽力,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提及藤校申请相关问题、出国与就业道路选择的相关问题,乐超老师认为,不能想到一件事才开始临时抱佛脚——机会总是有的,但一个人必须要先把自己准备好,机会来的时候才抓得住。要随时随地、时时刻刻地把自己推向更高的高度



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乐超老师谈到,研究生应具备认真的态度,要勤奋刻苦、多思考多想。科研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重复性的工作,有些同学想着要投机取巧,这是绝对错误的。一些进度相对慢,或者自认为天赋不足悟性不高的同学,不需要看到其他同学进度顺利就有心理负担,因为科研从来是慢工出细活,细节决定成败。面对导师的要求,应怀揣认真严谨的态度高质量完成,有不一样的想法及时沟通,不要让老师觉得态度不端正。态度是科研工作的第一位。

乐超老师毕业照


对于博士的申请,乐老师谈到,博士是一个半研究半学习的状态,招生老师会更多地考察学生的科研能力。作为理工科,很多同学选择出国读博士,但当下很多同学为了高绩点,会选择仅修一些给分高的课程,而不考虑专业本身,这是不对的。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换位思考,譬如招生老师,一定希望看到学生专业课程的优秀。可能有些同学家境不错,或者绩点比较高,申请到了国外院校,但申请成功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最难的是如何去拿到这个博士学位。所以,在本科硕士阶段,就要努力注重自己专业能力的培养,要高绩点更要硬实力。另外,科研的经历(例如文章的在审与发表)或者有科研相关的工作及课题,对于申请博士都很加分。


重视科技论文写作

截至目前,乐超老师已发表一作文章20余篇,指导学生文章7-8篇,且在任空间物理所的研究生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的授课教师。乐超老师认为,学校与学院都非常重视科技论文写作,特意开设了相关的课程,自己非常高兴能担任任课教师。科技论文是非常好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手段,目前就国内科研与国际上的交流而言,英文科技论文的发表是非常主要的手段和重要的途径。

2017年乐超老师参加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的invited talk


同学们想要做到高质量、高产,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多看、多想,不停地读别人的文章,思考他人的文章里面可以延伸与扩展的地方。另外,手也要快,要保持勤奋。乐超老师表示,正常想要保持高产的一种循环是:有一篇文章在审,同时有一篇文章在写,同时有一个工作进行到一半以上。有这样的一种循环在,发表成果的整个过程就会非常连贯、高产。


另外,乐超老师建议学生换位思考,自己也试着做一做reviewer。在自己审稿的同时,体会到了审稿人到底看重什么,也会反思自己到底为什么想要发表一篇文章——发表文章并不是为了简历内容+1,而是要表达清楚自己的研究成果。要思考研究内容的大背景、小方向,目前什么已经完成了、什么还在研究,自己会对领域里存在的问题有何贡献。


敢于去展示和表达

乐超老师经常给自己的学生提供参加会议的机会,她希望同学们不怯场,不能只做海报,要去做oral presentation。疫情当下,很多会议都在线上召开,如果仅仅是一张海报,看的人寥寥无几;但如果能有一段展示,所有的注意力就集中在演讲的那15分钟,能够给到观众很好的反馈,与观众的互动交流的效率也会高很多。

乐超老师在办公室


在乐超老师开设的课程中,大概有1/3的时间会要求学生展示对论文的分析。她希望学生把每一次的presentation当作锻炼自己的一个机会,一个成长的机会。学生时期的练习、磨练,都是很关键的,等到进入社会,想要再锻炼提升自己,去做一些尝试,这种机会就很少了。


面对学习生活有计划 面对抉择别想太多

面对学习科研与生活的平衡,乐超老师强调,人非机器,需要有工作也有生活。乐超老师是一位母亲,她认为自己在家带孩子的时候,表面上是挤占了科研的时间,实际上反而是让大脑放松的过程。对于学生阶段而言,可以放松,但警惕放纵。有时可以放肆一次,但不能天天放纵自己。人最大的挑战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挑战,即自己有没有那个自制力。这时候良好的个人计划就显得尤为关键了。每天睡觉之前或者早上起来的时候,想想今天的安排是什么,明天的规划是什么。有时计划没有完成,可能要牺牲掉自己的一些休息时间;制定计划的时候,也不能不切实际,经常完不成经常打破,这样就没有计划的意义了。




面对专业的选择,乐老师提到,很多本科学生想法很多,比如要去读计算机、读数学、读经双、读心理学……但很多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了解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可能仅仅是想法特别多,在盲目从众;有些同学有很喜欢的想追求的事业,但行动很少——即便是真的喜欢,也不知如何去离自己喜欢的东西更近一点。虽然现在这个社会丰富多彩,但一个人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最好找一样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去做,如果暂时没有,就安安心心地先呆在本专业里面,往前走走看看,付出真心和努力。东瞅瞅西看看,最终只能是碌碌无为;反之,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先把手上的事儿做好,没准就会发现自己可以handle可以喜欢,经历风雨之后可以见到彩虹。


一些女性博士在毕业之际会开始思考,自己在多少岁前生育会对自己后续的求职与发展更合适;有些人考虑到博士毕业还没有结婚,会感到有很大挑战。在遇到这种问题时,乐超老师建议遵从内心的想法,不要太纠结,很多时候一件事想得越多越无用,计划赶不上变化,要顺其自然。有些同学面对选择会瞻前顾后地想特别多,但真正把事情做了之后,会发现它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博士毕业的时候女生面临27-30岁的年纪,乐老师希望这时候的女生能大步向前,觉得应该生育,或者觉得应该去做其他有意义的事,那就勇敢去做——做了之后就会发现,很多表面很难的事,是可以游刃有余解决的。


与其花时间迷茫,不如脚踏实地去做一些实事——就像我们学院的座右铭一样,“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与乐超老师一个多小时的交谈对话,我们看到了一位不懈努力的研究者,看到了一位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师者,看到了一个乐观积极的母亲。成功并非偶然,都是基于不懈的努力;做任何事都要时刻准备着,都要尽最大努力,面对结果时才能坦然乐观无悔;面临生活里难以扭转的重大抉择时,不用想太多,遵从本心,会发现事情也没想象中那么困难;敢于展示、敢于表达,敢于在校园里不断磨练自己敲打自己,以良好的姿态进入社会;天赋并不是最重要的,做任何事保持认真的态度,让人觉得很“靠谱”,这是极重要的品质……

乐超老师的讲述,面面俱到、句句干货,让我们受益良多!


乐超老师身后是2013年阿拉斯加的极光



采访 | 芦思洁

摄影 | 张晓媛

剪辑与文字 | 汤璧屾

审阅及修订 | 曹琰、马犇、张晓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